史宁传翻译赏析_史宁传原文全诗的意思

  史宁字永和,建康表氏人。
  曾祖父史豫,为沮渠氏担任临松令。
  魏国平定凉州,祖父史灌随例迁居抚宁镇,就在那里定居。
  父亲史遵,最初担任征虏府铠曹参军。
  当时杜洛周叛乱,六镇互相混战,史遵就率领乡人二千家投奔恒州。
  后来恒州被贼军攻占,史遵又归附洛阳。
  授楼烦郡守。
  史宁立下大功后,追赠史遵为散骑常侍、征西大将军、凉州刺史,谥号为“贞”。
  史宁少年时立下战功,授别将。
  升任直阁将军、都督,宿卫皇宫。
  随即加持节、征东将军、金紫光禄大夫衔。
  贺拔胜担任荆州刺史时,史宁以原来官职任贺拔胜的军司,率领步兵、骑兵一千人,跟随贺拔胜赴任。
  当时荆蛮动乱,通向三亚鸟的道路被截断,史宁担任先锋,扫平道路。
  他趁机安抚蛮族部众,使他们迅速归附,并租来一千五百匹马供应军队。
  不久,授南郢州刺史。
  贺拔胜任大行台时,上表举荐史宁为大都督。
  率领步兵、骑兵一万人进攻梁国的下氵差戍,将其攻占,封武平县伯,食邑五百户。
  又攻占梁国的齐兴镇等九座城池,掳获百姓二万户而归。
  还没有来得及论功,魏孝武帝已经西迁,东魏派侯景率军侵犯荆州,史宁随贺拔胜投奔梁国。
  梁武帝把史宁领到香磴前,对他说:“看你的风度仪表,终会富贵,我一定让你衣锦还乡。”史宁答道:“微臣世代承蒙魏国大恩,位至将军,天下动乱,我朝覆亡,我不能向逆贼称臣,幸而能在这里休息。
  倘若能公开下诏,则微臣实感无限欣慰。”说着泪流满面,梁武帝也为之感动。
  在梁国二年,贺拔胜与史宁秘密商议回去的办法。
  史宁说:“朱异被梁主所信任,不如去见他。”贺拔胜同意。
  史宁去见朱异,说明情谊相合,委婉提出思归之意,言词文雅周到。
  朱异也为之叹息伤感,对史宁说:“思乡之念,怎能忘怀?我一定为你上奏,满足你的愿望。”不久,梁主果然允许贺拔胜等人回国。
  大统二年(536),史宁从梁国返回京师,晋封侯爵,食邑增加三百户。
  又过了很久,升任车骑将军、代理泾州事务。
  当时,贼帅莫折后炽抢劫居民,史宁率领州兵,与代理原州刺史李贤将其打败。
  转任通直散骑常侍、东义州刺史。
  东魏也任命胡梨苟为东义州刺史。
  史宁刚刚入据州城,胡梨苟也赶到,史宁迎击,击败胡梨苟,斩其洛安郡守冯善道。
  州境靠近边界,百姓流散迁移,史宁用心安抚,百姓都回来恢复生业。
  十二年,转任凉州刺史。
  史宁尚未到任,前任刺史宇文仲和据州叛乱。
  诏命独孤信率军与史宁讨伐,史宁先到凉州,说明利害,城中官民都相继归附。
  宇文仲和仍据城固守,不久也被攻克。
  加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大都督、凉西凉二州诸军事、散骑常侍、凉州刺史等衔。
  十五年,升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加侍中衔,晋封公爵。
  十六年,宕昌羌人獠甘叛乱,赶走其王弥定,自立为王,并勾结傍乞铁匆心、郑五丑等人,诏命史宁率军与宇文贵、豆卢宁等人讨伐。
  史宁率军进攻獠甘,山路艰险,只能容一匹马通过,獠甘已经分派部众在险处树立栅栏固守。
  史宁发兵进攻,攻破栅栏。
  獠甘率三万人迎战,史宁又将他们打得大败,追击败军,直到宕昌。
  獠甘率领一百名骑兵投奔生羌巩廉玉。
  弥定恢复王位。
  由于未能捉住獠甘,史宁暗中策划,扬言要撤回军队。
  獠甘听说后,又纠集叛乱的羌人,依山树立栅栏,打算进攻弥定。
  史宁对众将说:“羌人已中我计,应当进兵活捉他。”众将都想回去,说:“生羌聚散无常,又把守山谷,今日如果穷追不舍,恐怕费时而不见功效。
  况且弥定已经复位,将军大功已建。
  獠甘势弱,弥定足可以制服他。
  趁此时退兵,可谓上策。”史宁说:“一日放纵敌人,将酿成几代的祸患,岂能丢下即将灭亡的仇敌,以后再度兴师动众?为臣子的礼节,应该是知道了该干的就拼命去干。
  从这点来看,各位还无法与我一同商议。
  倘若再阻止士卒,我难道不敢处死各位吗?”于是进兵,獠甘军也开到,双方交战,大败敌军,活捉獠甘,历数他的罪状,将其处死。
  同时活捉巩廉玉,将其押送京师。
  所得的战利品,全部赏给将士,史宁一点也不要。
  军队撤回后,诏命史宁率领部下镇守河阳。
  史宁原在凉州,蛮族对他的威望仁惠心悦诚服,迁镇以后,边境百姓都还思念仰慕他。
  魏废帝元年(552),又授凉、甘、瓜三州诸军事、凉州刺史。
  当初蠕蠕与魏国和亲,后来叛变。
  不久,被突厥打败,首领阿那被杀。
  从部落中逃出来的人,仍然拥戴阿那的子孙为首领,抢劫黄河以西一带。
  史宁率兵截击,活捉阿那的子孙二人及其部落酋长。
  从此每战必胜,先后俘虏数万人。
  晋封安政郡公。
  二年,吐谷浑往齐国派出使节,被史宁活捉,就地授大将军。
  史宁后来派遣使者到太祖处请示政事,太祖就把自己用的帽鞋衣被以及弓箭、盔甲、长矛赏赐给史宁。
  对使者说:“为我致谢史刺史,我解下衣服让他穿上,对他推心置腹,加以委用,希望他善始善终,无损功绩声名。”当时突厥的木汗可汗从凉州借路,准备袭击吐谷浑,太祖命令史宁率骑兵跟随。
  军队抵达番禾时,吐谷浑已经察觉,向南山逃奔。
  木汗可汗打算分兵追击,命令在青海会师。
  史宁对木汗可汗说:“树敦、贺真二城,是吐谷浑的老巢。
  如今倘若拔掉他的老根,其余的部落自会分崩离析,这是上策。”木汗可汗听了他的话,当即分为两支军队。
  木汗可汗从北路向贺真推进,史宁向树敦推进。
  吐谷浑的娑周国王率军迎战,史宁将其杀死。
  翻山历险,抵达树敦。
  树敦是吐谷浑的旧都,藏有许多财宝。
  吐谷浑主在此以前已经逃向贺真,留下征南王率数千人固守。
  史宁发兵进攻,随即伪装撤退,吐谷浑人果然打开城门出来追击,史宁乘机回军奋击,城门来不及关上,史宁的士兵已经冲了进去。
  活捉征南王,俘虏的男女人口和缴获的财宝,全部交给突厥。
  吐谷浑贺罗拔王依据险地树立栅栏,周长五十余里,想堵住史宁的进兵道路。
  史宁攻破栅栏,俘虏、斩杀一万人,缴获各种牲畜数万头。
  木汗可汗也攻克贺真,俘虏吐谷浑主的妻儿,获得许多珍奇物品。
  史宁回军青海,与木汗可汗会师。
  木汗可汗握着史宁的手,叹服他的勇敢决断,并把自己骑的良马送给史宁,让他在帐前上马,木汗可汗亲自步行送别。
  突厥认为凡史宁所图谋的,必胜无疑,对他又敬又怕,都说:“这是中国神武智勇的人。”即将返回时,木汗可汗又送给史宁奴婢一百人、马五百匹、羊一万头。
  史宁又回到凉州。
  不久,被征调入朝,正遇上太祖驾崩,史宁悲痛不止,请求赴陵墓尽哀,并祭告出征大捷。
  孝闵帝登基,授小司徒,出任荆、襄、淅、郢等五十二州及江陵镇防诸军事、荆州刺史。
  史宁有见识,善谋划,熟悉用兵的权谋,临敌指挥,都一如他预先的谋略,在当时名望很高。
  在荆州任职时,奢侈放纵,贪婪昏昧,不整治法令制度。
  有一次外出,有人控诉州佐枉法,史宁就把此人交给那个州佐治罪。
  从此,有事者不敢再说话,史宁名望大损。
  保定三年(563),在荆州去世。
  谥号为“烈”。
  儿子史雄承袭爵位。
  史雄字世武,自小勇敢,体力过人,善于骑马射箭,有谋略。
  十四岁,跟随史宁在牵屯山奉迎太祖。
  参与围猎,箭无虚发。
  太祖对此感叹惊奇。
  不久,娶太祖之女永富公主为妻。
  授使持节、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多次升迁,历任驾部中大夫、大驭中大夫。
  跟随柱国、木包罕公辛威镇守金城,在军中去世,当年二十四岁。
  史雄之弟史祥,以父亲功勋赐爵武遂县公。
  史祥之弟史云,也以父亲功勋赐爵武平县公,历任司织下大夫、仪同大将军。
  史云之弟史威,也因父亲功勋赐爵武当县公。


相关阅读
1 赵绰,河东人也,性直刚毅阅读答案与翻译-《隋书·赵绰传》

赵绰,河东人也,性直刚毅。在周,初为天官府史,以恭谨恪勤,擢授夏官府下士。 高祖受禅,授大理丞,处法平允,考绩连最,转大理正。寻迁尚书都官侍郎,未几转刑部侍郎。治梁 【查看全文】

2 郑鲜之传翻译赏析_郑鲜之传原文全诗的意思

郑鲜之字道子,荥阳开封人,是魏朝的将作大匠郑浑的玄孙。祖父郑袭,是大司农,曾经做过江乘县令,所以就住在了境内。父亲郑遵,是尚书郎。 郑鲜之闭门读书,杜绝与人交往。起 【查看全文】

3 盖苗传原文_盖苗传翻译赏析

盖苗字耘夫,大名元城人,幼年聪明,思维敏捷好学,善于记诵,二十岁游学四方,学业大有长进。 延五年(1318)授济宁路单州判官。州狱中囚徒太多,苗请求审理处决,知州认为囚犯人 【查看全文】

4 后妃传翻译赏析_后妃传原文全诗的意思

(卞皇后、甄皇后、郭皇后) 后妃传,《易经》中说:男正位乎外,女正位乎内;男女正,天地之大义也。综观古代贤明的帝王人主,无不明确地制定其后妃制度和礼仪,以顺应世间之 【查看全文】

5 刘盆子者,太山式人阅读答案与翻译-《后汉书·刘玄刘盆子列》

刘盆子者,太山式人,城阳景王章之后也。祖父宪,元帝时封为式侯,父萌嗣。王莽篡位,国除,因为式人焉。 天凤年,琅邪人樊崇起兵于莒。时寇贼蜂起,众盗以崇勇猛,皆附之,一 【查看全文】

6 冯文通传翻译赏析_冯文通传原文全诗的意思

冯文通,是冯跋最小的弟弟。他的本名犯了显祖的庙讳。高云僭立为帝的时候,授任他为征东大将军,兼任中领军,封为汲郡公。冯跋在高云死后即帝位,授予冯文通尚书左仆射之职,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