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齐传翻译赏析_张齐传原文全诗的意思

  张齐字子响,冯翊郡人。因世代居住在横桑,故有时也说是横桑人。张齐小时很有胆量。最初张齐侍奉荆府司马垣历生。垣历生嗜酒成性,对待部下严厉残忍,不很尊重张齐。垣历生卸任归家,吴郡张稷担任荆府司马,张齐又跟随张稷,张稷很器重他,把他视做心腹,即使是家中的小事都交给他办理。张齐尽心尽力侍奉张稷,没有什么推辞畏惧的事。后来张齐随张稷回到京师。张稷担任南兖州太守,又提拔张齐为府中兵参军,开始委任张齐军职。

  齐永元中(500),义师举事,东昏侯征召张稷回京师,都督宫城诸军事,位居尚书省。义兵到来时,城外情况愈趋紧急,张齐每天造访王珍国,私下里与王珍国商定计谋。计谋已定,深夜领着王珍国到张稷处促膝交谈,张齐亲自举着蜡烛以促成计谋。第二天早晨,张齐与张稷、王珍国在内殿靠近东昏侯,张齐亲手杀了东昏侯。第二年,高祖即位,封张齐为安昌县侯,食邑五百户。多次担任宁朔将军、历阳太守。张齐不会写字,不认识字,但他为政清廉,所辖之郡治理得很好。

  天监二年(503),张齐回京担任虎贲中郎将。尚未接任此职,改任天门太守,宁朔将军仍如从前。天监四年(505),魏朝将领王足侵犯巴、蜀,高祖任命张齐为辅国将军解救蜀地。张齐还未到蜀,王足退走,张齐进军戍守南安。天监七年(508)秋天,高祖派张齐设立大剑、寒冢二个戍守之地,领军回到益州。这年,张齐迁任武旅将军、巴西太守,不久加封振远将军。天监十年(511),郡人姚景和聚众蛮蜒,抄断长江水路,攻破金井。张齐在平昌攻打姚景和,打败姚景和。

  最初,南郑陷落于魏朝,于是在益州西部设置南梁州。南梁州刚刚创立,完全靠益州提供给养。张齐上夷獠义租,得米二十万斛。张齐又建立台传,兴办冶铸业,以满足南梁州的需要。

  天监十一年(512),张齐晋封假节称号,都督益州、外水各军。天监十二年(513),魏国将领傅竖眼率军侵犯南安,张齐率兵抗击,傅竖眼退走。天监十四年(515),张齐迁任信武将军、巴西、梓潼二郡太守。这年,葭萌人任令宗因众人对魏朝感到担忧,杀掉魏朝晋寿太守,以城降梁。益州刺史鄱阳王派张齐率大军三万,督促南梁州长史席宗范各军迎纳令宗。天监十五年(516),魏朝东益州刺史元法僧派儿子元景隆来抗击张齐的军队,南安太守皇甫谌及席宗范从反面攻打元景隆,在葭萌大败魏军,在十多个城市大肆杀戮,魏国将领丘突、王穆等都来降梁。而魏国再增加了傅竖眼的军队,再来抗战,张齐兵少不利作战,领兵而回,于是葭萌再一次陷落于魏朝。

  张齐在益州多年,讨伐蛮獠,他自己没有一年是安宁的。张齐在军中,能够身历辛苦屈辱,与士卒同勤作共苦乐。自画军营城垒,都从各方面得到方便,调配服装粮食资助军用,每个人没有什么缺乏的,既然为人心所附,蛮獠也不敢侵犯,因此张齐的威望、名声在庸、蜀广为流传。巴西郡占益州的一半,又是东行的要冲之地,刺史经过,军府长途跋涉,许多物资都很缺乏。张齐沿路集中粮食,种植蔬菜,经过的人都能取得供给。张齐能帮助办理的,多是这一类的事。

  天监十七年(518),张齐改封持节称号,都督南梁州诸军事、智武将军、南梁州刺史。普通四年(523),迁任信武将军、征西鄱阳王司马、新兴、永宁二郡太守。未上任便去世,终年六十七岁。追赠散骑常侍、右卫将军。高祖送给办丧事的礼钱十万,布百匹,谥号壮。


相关阅读
1 冯文通传翻译赏析_冯文通传原文全诗的意思

冯文通,是冯跋最小的弟弟。他的本名犯了显祖的庙讳。高云僭立为帝的时候,授任他为征东大将军,兼任中领军,封为汲郡公。冯跋在高云死后即帝位,授予冯文通尚书左仆射之职, 【查看全文】

2 赵绰,河东人也,性直刚毅阅读答案与翻译-《隋书·赵绰传》

赵绰,河东人也,性直刚毅。在周,初为天官府史,以恭谨恪勤,擢授夏官府下士。 高祖受禅,授大理丞,处法平允,考绩连最,转大理正。寻迁尚书都官侍郎,未几转刑部侍郎。治梁 【查看全文】

3 刘盆子者,太山式人阅读答案与翻译-《后汉书·刘玄刘盆子列》

刘盆子者,太山式人,城阳景王章之后也。祖父宪,元帝时封为式侯,父萌嗣。王莽篡位,国除,因为式人焉。 天凤年,琅邪人樊崇起兵于莒。时寇贼蜂起,众盗以崇勇猛,皆附之,一 【查看全文】

4 后妃传翻译赏析_后妃传原文全诗的意思

(卞皇后、甄皇后、郭皇后) 后妃传,《易经》中说:男正位乎外,女正位乎内;男女正,天地之大义也。综观古代贤明的帝王人主,无不明确地制定其后妃制度和礼仪,以顺应世间之 【查看全文】

5 盖苗传原文_盖苗传翻译赏析

盖苗字耘夫,大名元城人,幼年聪明,思维敏捷好学,善于记诵,二十岁游学四方,学业大有长进。 延五年(1318)授济宁路单州判官。州狱中囚徒太多,苗请求审理处决,知州认为囚犯人 【查看全文】

6 郑鲜之传翻译赏析_郑鲜之传原文全诗的意思

郑鲜之字道子,荥阳开封人,是魏朝的将作大匠郑浑的玄孙。祖父郑袭,是大司农,曾经做过江乘县令,所以就住在了境内。父亲郑遵,是尚书郎。 郑鲜之闭门读书,杜绝与人交往。起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