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丘寿王传翻译赏析_吾丘寿王传原文全诗的意思

  吾丘寿王,字子赣,赵人。
  年轻时,因精通格五棋被召入京,侍奉诏对。
  皇上令他跟着中大夫董仲舒学习《春秋》,他才气高,很快就通晓《春秋》。
  升为侍中中郎,因犯法被免官。
  上书谢罪,请求在宫中养马,皇上不许。
  后来又请求保卫边塞,抵御外寇,又不许。
  过了很久,上疏请求随军进攻匈奴,皇上问他情况,吾丘寿王回答得很好,就又被召为郎官。
  渐渐升官,正好东郡发生盗贼,皇上拜他为东郡都尉。
  皇上让吾丘寿王当了都尉后,就不再任命太守,由他兼任。
  这时,军队多次出动,年成不好,盗贼很多。
  皇上赐寿王玺书说:“你在朕跟前的时候,显得很有才智,被认为是天下无双、海内独一。
  等到担任管辖十多城的太守,身兼都尉、太守四千石重职,职责事务都荒废了,盗贼横行,与以前的才智很不相称,什么原因?”吾丘寿王谢罪,于是陈述情况。
  后来征调入京,担任光禄大夫,供职宫禁中。
  丞相公孙弘上奏说“:老百姓不能持有弓弩。
  十个盗贼张驽,一百个官兵不敢近前,盗贼不能迅速制伏,逃脱的人多,不利于人数少的,却有利于人数多的盗贼,这就是盗贼成群结伙的原因。
  禁止百姓持有弓弩,那么盗贼就会拿着短武器,短武器交战,人数众多的一方就会取胜。
  用众多官兵追捕少量盗贼,那么一定会抓到。
  对盗贼有害无利,就没有人犯法,这是刑法搁置不用的途径。
  我愚蠢地认为,禁止百姓持有弓弩,对国家有好处。”皇上把他的意见交给臣下讨论。
  吾丘寿王答道:我听说古时创制矛、戟、弓、剑、戈五种兵器,不是用来互相残杀的,而是用来禁止强暴、讨伐奸邪的。
  天下太平就用来对付猛兽,防备意外事件;有战事就用来设置守卫,应用于战争。
  到了周王室衰微,上无圣明天子,诸侯凭武力执政,强大的侵略弱小的,人多的强暴人少的,天下疲惫,机巧伪诈同起。
  所以有智谋的陷害愚蠢的,勇猛的威胁怯懦的,如果专门只顾取胜,就会不讲道理。
  所以机巧的器械,被用来作为彼此残害的工具,无法数清。
  这时秦国兼并天下,废除王道,建立秦一家理论,焚灭《诗》、《书》,崇尚法律,背弃仁义恩德,专任刑法杀戮,毁坏名城,杀戮豪杰,销毁兵器战甲,折断锋刃。
  这以后,百姓用锄头棍棒打斗,犯法的人越来越多,盗贼不胜其数,以至于穿着囚犯衣服的人阻塞道路,成群结伙的盗贼遍布山间,最终以失败灭亡。
  所以圣明的君主致力于教化,减少防范,是因为明白不能专靠防范。
  现在陛下明德,建立太平之世,选拔优秀人才,兴建学宫,三公大臣有的从穷巷、茅草屋被选拔出来,分封土地和爵位,天下风气一天天变好,境外国家也向往教化,但是还有盗贼,这是郡国二千石官员的罪责,不是持有弓弩的过错。
  《礼》说,诸侯生了男孩要在仪式上举起桑木弓和蓬梗箭,象征他长大后有抵御四方之难的职责。
  孔子说:“我掌管什么?掌管射礼之事吗?”从天子到庶人,都要参加大射之礼,这是夏商周三代的通则。
  《诗》中说:“大靶子已经高举,弓箭就要张开,射手们已经聚集,各自献上射箭的成绩。”说的就是要射中目标。
  我听说圣王召集射手集中训练,来宣扬教化,没听说过禁止弓箭。
  再说禁止弓箭的目的是为了制止盗贼攻杀抢夺。
  按法律,犯攻杀抢夺之罪的人当判死刑,但是还是制止不了,原因就是大奸贼对于重刑本来就不怕。
  我担心坏人有弓箭,官吏不能制止;善良的百姓用弓箭防身,却触犯了法规。
  这就让盗贼独占威风,却夺去了百姓救护自己的武器。
  我私自认为,对禁止奸邪没有好处,而且废弃了先王的法典,使学者不能学习举行射礼,特别没有好处。
  书奏上,皇上用这篇上书问难公孙弘。
  公孙弘被驳倒。
  等到汾阴得到宝鼎,武帝认为是瑞祥之物,进献宗庙,后来收藏在甘泉宫。
  群臣都上寿祝贺说“:陛下得到周鼎。”只有吾丘寿王一人说不是周鼎。
  皇上得知,召他来问道:“现在朕得到周鼎,群臣都认为是的,惟独寿王认为不是的,为什么?有理由就行,没有理由就要杀头。”寿王回答说“:臣怎么能没有理由!我听说周朝的事业功德是从后稷开始的,公刘时得到发展,古公父时进一步壮大,文王武王建立周朝,周公时光耀天下。
  德泽普照,无处不在。
  上天感应,鼎为周朝出现,所以称为周鼎。
  现在汉朝从高祖起继承周朝的天道,也是明德普照,天下和顺。
  到陛下,光大扩展祖业,功德更盛。
  瑞祥并至。
  从前秦始皇亲自到彭城寻找周鼎,但没有找到,上天赐福给有德之君,宝鼎自动出现,这是上天要兴盛汉朝,这就是汉鼎,不是周鼎。”皇上说“:说得好。”群臣都称贺万岁。
  这天,赐给吾丘寿王黄金十斤。
  吾丘寿王后来因事被杀。


相关阅读
1 赵绰,河东人也,性直刚毅阅读答案与翻译-《隋书·赵绰传》

赵绰,河东人也,性直刚毅。在周,初为天官府史,以恭谨恪勤,擢授夏官府下士。 高祖受禅,授大理丞,处法平允,考绩连最,转大理正。寻迁尚书都官侍郎,未几转刑部侍郎。治梁 【查看全文】

2 盖苗传原文_盖苗传翻译赏析

盖苗字耘夫,大名元城人,幼年聪明,思维敏捷好学,善于记诵,二十岁游学四方,学业大有长进。 延五年(1318)授济宁路单州判官。州狱中囚徒太多,苗请求审理处决,知州认为囚犯人 【查看全文】

3 冯文通传翻译赏析_冯文通传原文全诗的意思

冯文通,是冯跋最小的弟弟。他的本名犯了显祖的庙讳。高云僭立为帝的时候,授任他为征东大将军,兼任中领军,封为汲郡公。冯跋在高云死后即帝位,授予冯文通尚书左仆射之职, 【查看全文】

4 后妃传翻译赏析_后妃传原文全诗的意思

(卞皇后、甄皇后、郭皇后) 后妃传,《易经》中说:男正位乎外,女正位乎内;男女正,天地之大义也。综观古代贤明的帝王人主,无不明确地制定其后妃制度和礼仪,以顺应世间之 【查看全文】

5 刘盆子者,太山式人阅读答案与翻译-《后汉书·刘玄刘盆子列》

刘盆子者,太山式人,城阳景王章之后也。祖父宪,元帝时封为式侯,父萌嗣。王莽篡位,国除,因为式人焉。 天凤年,琅邪人樊崇起兵于莒。时寇贼蜂起,众盗以崇勇猛,皆附之,一 【查看全文】

6 郑鲜之传翻译赏析_郑鲜之传原文全诗的意思

郑鲜之字道子,荥阳开封人,是魏朝的将作大匠郑浑的玄孙。祖父郑袭,是大司农,曾经做过江乘县令,所以就住在了境内。父亲郑遵,是尚书郎。 郑鲜之闭门读书,杜绝与人交往。起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