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李傕②等与诩议,欲迎天子③置之营中,诩曰:“不可。挟天子,非义也。”傕不听。或谓诩曰:“此中不可久处,君胡不去?”诩曰:“吾受国恩,义不可背。卿自行,我不能也。”
天子既东,而傕来追,王师败绩。司徒赵温为傕嫌,欲杀之。诩谓傕曰:“此乃天子大臣,卿奈何害之?”傕乃止。文帝④即位,以诩为太尉。年七十七,薨,谥曰肃侯。
(取材于《后汉书》《三国志》)
【注】①良、平:指汉代张良、陈平。②傕:音jué,用于人名。③天子:指汉献帝。④文帝:指魏文帝。
6. 下列句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唯汉阳阎忠异之 异:诧异
B. 道遇叛敌 道:在路上
C. 与盟而送之 盟:盟誓,结盟
D. 吾受国恩,义不可背 义:坚守道义
7. 下列句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欲迎天子置之营中
A.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狼》
B.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岳阳楼记》
C. 何陋之有 《陋室铭》
D. 策之不以其道 《马说》
8. 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贾诩年轻时并不出名,只有阎忠认为他有张良、陈平那样的才华。
B. 贾诩是段颖的外孙,而段颖当时很有威名,因此叛敌不敢加害贾诩。
C. 李傕等人与贾诩商议,想要挟持天子,但贾诩不同意这种做法。
D. 魏文帝即位后,贾诩官至太尉,七十七岁时死去,谥号为肃侯。
9. 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或谓诩曰:“此中不可久处,君胡不去?”
(2)天子既东,而傕来追,王师败绩。
【参考答案】
6. A 7. D 8. B
9. (1)有人对贾诩说:“这个地方不可长久地待下去,您为什么不离开呢?”
(2)天子已经向东而去,可是李傕率军追赶攻打,天子的军队就大败了。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还是能理解文言文此意含义能力。文言文词语含义的理解,一定要结合所要理解的词语所在的上下文,也就是具体语境进行。本题要求选出“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A项,“唯汉阳阎忠异之”意思是“只有汉阳的阎忠认为他不同寻常”,所以“异”的意思是“以……为异”。故选A。
【7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常用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掌握能力。做此类题目,要着眼“意义”和“用法”两点,“意义”是就表意而言的,“用法”是就词性而言的。最方便快捷的方法就是将所学教材中的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代入课外的语句中比较验证。对于材料中的虚词,要结合上下文语境去推敲;对于高考重点考的18个虚词,特别是教材中的典型句子要重视积累。本题要求选出“句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考查学生对文言文虚词“之”的意义和用法的理解把握能力。例句,之:代词,代指天子。A项,之: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B项,之:结构助词,的。C项,之:提宾标志。D项,代词,代指千里马。故选D。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本题要求选出“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B项,“贾诩是段颖的外孙”说法错误,原文为“诩实非段颖外孙,权以济事”,意思是说明贾诩并不是段颖的外孙,只不过是情急之下哄骗敌人的托词。故选B。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1)中的“或”,有人;“谓……曰”,对……说;“胡”为什么;“去”,离开;“君胡不去”,您为什么不离开呢。(2)中的“既”:已经;“东”,向东去;“而”,表转折,但是,可是;“师”,军队;“王师”,指天子的军队;“败绩”,失败,大败;“王师败绩”,天子的军队就大败了。
参考译文
贾诩字文和,是武威姑臧人。年轻的时候没有人了解他,只有汉阳阎忠认为他是一个特异的人才,说贾诩有张良、陈平一样的奇才。贾诩因为生病辞去了官职,在路上遇到了叛变的敌人,和他同行的数十个人都被抓了起来。贾诩说:“我是段公的外孙,你们别杀我,我家一定会出重金来赎我。”当时的太尉段颖,过去长期担任守卫边防的将领,威名震动西部边疆,所以贾诩假借他来恐吓敌人,叛变的敌人果然不敢杀害他,和他结盟并送他回去。贾诩实际上不是段颖的外孙,他的灵活应变把事情办成功,都像是这种情形。
后来李傕等人和贾诩商议,打算将天子安置在军营中,贾诩说:“不可以,挟持天子,不符合道义。”李傕不听,有人对贾诩说“这里不可以长久地待下去,您为什么不离开呢?”贾诩说:“我得到国家的恩惠,从道义讲,我不可背弃天子。要离开,您就离开吧,我不可以走啊。”
天子已经向东而去,可是李傕率军追赶攻打,天子的军队就大败了。司徒赵温被李傕厌恶,李傕想要杀了他。贾诩对李傕说:“这是天子的大臣,你怎么能杀害他呢?”李傕才停止。文帝即位后,任命贾诩为太尉。贾诩七十七岁时,去世,谥号称肃侯。
相关阅读
1 戚继光传翻译赏析_戚继光传原文
戚继光,字元敬,世袭登州卫指挥佥事。父亲戚景通,曾升迁为都指挥,署理大宁都司,后进京执掌神机营,颇有操行。戚继光幼时即风流潇洒、气宇不凡。家里较为贫寒,但戚继光喜 【查看全文】
2 朱异传翻译赏析_朱异传原文全诗的意思朱异字彦和,是吴郡钱塘人。父亲名巽,由于为人忠义节烈而著名,官职做到南齐江夏王参军、吴平县令。 朱异刚几岁的时候,外祖父顾欢拍着朱异对他的祖父朱昭之说:这个孩子不是 【查看全文】
3 虞允文,字彬甫,隆州仁寿人阅读答案与翻译虞允文,字彬甫,隆州仁寿人。以父任入官。丁母忧,哀毁骨立。既葬,朝夕哭墓侧。念父之鳏且疾,七年不调,跬步不忍离左右。父死,绍兴二十三年始登进士第。 金主亮①修汴,已 【查看全文】
4 廖永忠,楚国公永安弟也阅读答案与翻译-《廖永忠传》廖永忠传 廖永忠,楚国公永安弟也。从永安迎太祖于巢湖,年最少。太祖曰:汝亦欲富贵乎?永忠曰:获事明主,扫除寇乱,垂名竹帛,是所愿耳。太祖嘉焉。 从下南昌,战鄱阳湖。敌 【查看全文】
5 姚希孟传翻译赏析_姚希孟传原文姚希孟,字孟长,吴县人。出生十个月就失去了父亲,母亲文氏立志养育他。年纪稍大点,与舅舅文震孟同学,同时享有名气。考中万历四十七年(1619)的进士,改任庶吉士。座主韩火广 【查看全文】
6 王绂传翻译赏析_王绂传原文王绂,字孟端,无锡人。博学,工于诗歌,喜书法,所画山木竹石妙绝一时。洪武中,因犯法而罚戍朔州。永乐初,被推荐,以其善书法而供职文渊阁。此后,任中书舍人。 绂在未做官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