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选自《汉书·景帝纪》)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有罪者不伏罪/奸法为暴/甚亡谓也/诸狱疑/若虽文致于法而于人心不厌者/辄谳之
B.有罪者不伏罪/奸法为暴/甚亡谓也/诸狱疑/若虽文致于法/而于人心/不厌者辄谳之
C.有罪者不伏/罪奸法为暴/甚亡谓也/诸狱疑/若虽文致于法而于人心不厌者/辄谳之
D.有罪者不伏/罪奸法为暴/甚亡谓也/诸狱疑/若虽文致于法/而于人心/不厌者辄谳之
II.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古代社会不同地位的人的死称谓不同。天子死日崩,诸侯死日薨,大夫死日不禄,士死日卒,庶人死日死。
B.丁未,在此表示干支纪年,十二天干、十地支依照固定的顺序相互配合,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古人以此作为年月日时的序号。
C.在先秦时代,“朕”是第一人称代词,不分尊卑贵贱,人人都可以自称“朕”,自秦始皇起专用作皇帝的自称。
D.太尉,始于秦朝时期,负责监察百官,代朝廷起草诏命文书等,秦时和丞相、御史大夫并称“三公”。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景帝崇敬先帝。他曾下诏表示高祖皇帝圣明如日月经天,而祭祀的乐舞却不相称,应为他做昭德之舞,以彰明其美德。
B.景帝善于用人。吴王刘濞等诸侯王举兵造反,即七国之乱,景帝遣周亚夫、窦婴领兵征讨,平定了叛乱。
C.景帝心怀仁慈。七王之乱时对受蒙蔽的吏民及逃亡的士卒不以连坐之律追究,一律赦免,并且留下遗诏在他死后遣散宫人各归其家,免除终身徭役。
D.景帝勤勉治国。文中多次颁发诏书,涉及礼乐教化、安顿吏民、减轻刑罚、劝勉农桑,对当时国家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歌者,所以发德也;舞者,所以明功也。(5分)
(2)吏或不奉法令,以货赂为市,朋党比周,以苛为察,以刻为明。(5分)
答
10.A
11.C(A应为“大夫死曰卒,士死曰不禄”;B应为“十天干、十二地支”; D“负责监察百官,代朝廷起草诏命文书等”是御史大夫。)
12.A(“高祖皇帝”错,应是“孝文皇帝”。)
13.(1)歌唱,是用以让道德显扬的;舞蹈,是用来彰明功勋的。(关键词“所以”“明”和判断句式各1分,大意2分)
(2)有的官吏不奉行法令,用贿赂作交易,结党营私排除异己,把严苛、刻毒当成明察案情的(方式)。(关键词“或”“市”“朋党比周”各1分,大意2分)
参考译文:
汉景帝,是文帝的太子。母亲是窦皇后。后元七年六月,文帝去世。六月九日,太子继承帝位,尊皇太后薄氏为太皇太后,尊皇后窦氏为皇太后。景帝元年冬十月,下诏书说:“常闻古时祖宗有功德,制礼作乐各有由来。歌唱,是用以让道德显扬的;舞蹈,是用来使功勋显露在外的。为高祖贡奉醇酒,奏《武德》《文始》《五行》的舞蹈。为孝惠帝贡奉醇酒,奏《文始》《五行》的舞蹈。孝文帝君临天下,开通水陆交通要道,远近如一;除去非议君上的罪名,停止肉刑,赏赐年老有德行的人,收留抚恤那些幼而无父、老而无子的人,尽量满足百姓的愿望;节制嗜欲,不接受奉献物品,不株连罪人的妻子,不让无罪的人蒙受冤屈,执法无私;废除宫刑,遣返宫中美女,以免其后继无人。我生性愚钝,(对父皇的功德)还不能全部列举。仅上所述,也是古代的圣帝贤王未能尽行,而孝文皇帝都全部亲自付诸实施,(可谓)盛德配于天地,恩泽普及四海,人人都蒙受到关怀与爱护。他的圣明如日月经天,但祭祀的乐舞却不相称,我深感不安。(为此)应为孝文皇帝庙做《昭德》的舞蹈,来彰明他的美德。”吴王刘濞、胶西王刘卬、楚王刘戊、赵王刘遂、济南王刘辟光、菑川王刘贤、胶东王刘雄渠都举兵造反。(景帝)遣太尉周亚夫、大将军窦婴领兵征讨(他们)。斩御史大夫晁错来安抚发动叛乱的七国。周亚夫、窦婴所指挥的各路将士打败七国叛军,斩首十余万人。在丹徒追斩吴王刘濞。胶西王刘卬、楚王刘戊、赵王刘遂、济南王刘辟光、菑川王刘贤、胶东王刘雄渠都自杀了。夏六月,(景帝)下诏说:“以前吴王刘濞等人造反作乱,兴兵威胁(朝廷),欺蒙吏民,吏民不得已而相从。现在刘濞等已被消灭,受刘濞等人和逃亡的士卒牵连的官吏百姓,一律赦免。楚元王的儿子刘艺等人和刘濞等人叛乱,我不忍绳之以法,除去他们在王室家谱中的名字,不让他们玷污宗室。”九月,景帝下诏说:“法令与度量,是用以禁暴止邪的。刑狱,是决定人的生死的,死者不可复生。有的官吏不奉行法令,用贿赂作交易,结党营私排除异己,把严苛、刻毒当成明察案情的(方式)。以致无辜者失去生业、无以为生,朕深为同情。有罪者不伏罪,藐视王法,负隅顽抗,那另当别论。而对于可疑的案件,即使可以引用律条进行判处而人心却不服的,就应予进行复审与合议。”三年春正月,(景帝)下诏说:“农业,是天下的根本。黄金珠玉,饥饿的时候不能吃,寒冷的时候不能穿,把它当作货币使用,是不能识别它的本末的。”正月二十七日,景帝在未央宫逝世。遗诏赐各侯王、列侯马八匹,赐两千石以上的官吏黄金二斤,吏民每户百钱。遣散宫人各自回家,免除终身徭役。二月六日,葬在阳陵。
相关阅读
1 戚继光传翻译赏析_戚继光传原文
戚继光,字元敬,世袭登州卫指挥佥事。父亲戚景通,曾升迁为都指挥,署理大宁都司,后进京执掌神机营,颇有操行。戚继光幼时即风流潇洒、气宇不凡。家里较为贫寒,但戚继光喜 【查看全文】
2 王绂传翻译赏析_王绂传原文王绂,字孟端,无锡人。博学,工于诗歌,喜书法,所画山木竹石妙绝一时。洪武中,因犯法而罚戍朔州。永乐初,被推荐,以其善书法而供职文渊阁。此后,任中书舍人。 绂在未做官 【查看全文】
3 姚希孟传翻译赏析_姚希孟传原文姚希孟,字孟长,吴县人。出生十个月就失去了父亲,母亲文氏立志养育他。年纪稍大点,与舅舅文震孟同学,同时享有名气。考中万历四十七年(1619)的进士,改任庶吉士。座主韩火广 【查看全文】
4 廖永忠,楚国公永安弟也阅读答案与翻译-《廖永忠传》廖永忠传 廖永忠,楚国公永安弟也。从永安迎太祖于巢湖,年最少。太祖曰:汝亦欲富贵乎?永忠曰:获事明主,扫除寇乱,垂名竹帛,是所愿耳。太祖嘉焉。 从下南昌,战鄱阳湖。敌 【查看全文】
5 虞允文,字彬甫,隆州仁寿人阅读答案与翻译虞允文,字彬甫,隆州仁寿人。以父任入官。丁母忧,哀毁骨立。既葬,朝夕哭墓侧。念父之鳏且疾,七年不调,跬步不忍离左右。父死,绍兴二十三年始登进士第。 金主亮①修汴,已 【查看全文】
6 朱异传翻译赏析_朱异传原文全诗的意思朱异字彦和,是吴郡钱塘人。父亲名巽,由于为人忠义节烈而著名,官职做到南齐江夏王参军、吴平县令。 朱异刚几岁的时候,外祖父顾欢拍着朱异对他的祖父朱昭之说:这个孩子不是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