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天下安危 / 系之明德 / 先存宁国 / 而后图其外 / 使王基克隆 / 大义弘著 / 所望于足下 / 区区诚怀 / 岂可复顾嫌而不尽哉 /
B.天下安危系之 / 明德 / 先存宁国 / 而后图其外 / 使王基克隆 / 大义弘著 / 所望于足下 / 区区诚怀 / 岂可复顾嫌而不尽哉 /
C.天下安危系之 / 明德 / 先存宁国 / 而后图其外 / 使王基克隆 / 大义弘著所 /望于足下 / 区区诚怀 / 岂可复顾嫌而不尽哉 /
D.天下安危 / 系之明德 / 先存宁国 / 而后图其外 / 使王基克隆 / 大义弘著所 /望于足下 / 区区诚怀 / 岂可复顾嫌而不尽哉 /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总角,古代少年男女把头发扎成丫髻绾在头上,后用“总角”指代少年时代。
B.艰,旧时指父亲的丧事。母亲的丧事用“忧”。遭遇父母丧事称“丁艰(忧)”。
C.衅鼓,上古时候的一种祭礼,在战争时,杀人或杀牲用血涂抹在鼓的表面。
D.万乘,周代制度规定,天子地方千里,能出兵车万乘,因以指代天子、帝王。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高崧孝顺执着,声名显扬。父亲去世后,他连续上表疏几十份,为父申冤,皇帝也被他感动了,并下诏恢复了他父亲的爵位。
B.高崧忠心为国,敢于谏言。面对桓温擅权,他提出先礼后兵的策略;皇上喜欢服食丹药,他向皇上直言,这不是皇上应该做的。
C.高崧卓有才华,才思敏捷。为应对桓温擅权,他为简文帝草拟文书,当场立就;谢万为处理政务头痛时,他主动进言,口若悬河。
D.高崧富有韬略,长于辞令。给恒温写信,晓以利害,恩威并重,迫使他最终归还抢占的城镇;与谢万讨论政事,谢万对他叹服不已。
13.把文中面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初,悝以纳妾致讼被黜,及终,崧乃自系廷尉讼冤。
(2)能弘斯会,非足下而谁!但以此兴师动众,要当以资实为本。
10.(3分)A
11.(3分)B(“指父亲的丧事。母亲的丧事用‘忧’”错。艰、忧,在古代都指遭遇父母的丧事。)
12.(3分)D(“迫使他最终归还抢占的城镇”错,是“回到驻扎地”。)
13.(10分)
(1)当初,高悝因为纳妾招来官司而被贬退,等到高悝去世,高崧就到廷尉那里自请囚禁,为父申诉冤屈。(译出大意2分。“致讼”“终”“自系”译正确一处,1分。)
(2)能弘斯会,非足下而谁!但以此兴师动众,要当以资实为本。
译文:能够弘扬光大这种时运的人,除了您还有谁呢!但因为这个兴师动众,重要的是应该以雄厚的实力为根本。(译出大意2分。“弘”“要”“本”译正确一处,1分。)
参考译文
高崧,字茂琰,广陵(今扬州)人。其父高悝,封为建昌伯。高崧年轻时热爱学习,精通史书。小时候,司空何充夸奖他聪明。何充主政扬州,安排高崧担任主簿,更加看重高崧。此后,高崧转任骠骑主簿,又被推举为秀才,授太学博士之位。因父亲的丧事而辞去官职。当初,高悝因为纳妾而遭遇诉讼被贬退,等到高悝去世,高崧就到廷尉处自请囚禁,为父申诉冤屈,并停丧五年不下葬,上了几十篇表疏。皇帝可怜他的孝心,于是下诏说:“高悝担任大臣的职位,因违背法令被贬退,案子早已判定。现在他的儿子高崧不停地申请重审,只能依顺他,恢复高悝爵位并允许承袭。”因为这件事,高崧备受称赞。
简文帝执政时,安排高崧担任抚军司马。当时桓温专权,率军北伐,大军驻扎在武昌,简文帝很是担心。高崧说:“您应该致信桓温,向他说明利害得失,他自己就应当率兵返回了。如果他不这样做,就整率六军人马出征,对立或和顺由此可以分辨。假如桓温有其他想法,就祭旗出兵(讨伐他)。”于是他就坐下来替司马昱起草书信说:“寇贼发难,应该平定,有时机,应该承接。这确实是为国家着想的长谋远虑,夺取天下的宏图大略。能够弘扬光大这种时运的人,除了足下还能有谁!但因此兴师动众,重要的是应该以雄厚的实力为根本。辗转运输的艰难,正是古人最头疼的事,不能从一开始就认为它容易而不加以认真地考虑。假若担心失去什么,就用尽一切手段,或许就能容易看到纷乱,很快崩溃逃散。这样(您的)威望和实力全都会丧失,国家的大业也就完了。都是由于我昏庸懦弱,品行确实不高,不能使众百姓沉着安定,凭借险势连城固守,以保卫国家,这就是我于内问心有愧,于外对不起好友的原因。我与足下,虽然任职有内外之分,但安定国家,保卫皇帝,这个目标是一致的。天下的安危,寄托在您这样的明德之人的身上。(您宜乎)先考虑使国家安宁,然后再图谋那外部(的战事),以使帝王的基业兴隆昌盛,道义弘扬彰著,这就是我对阁下的期望。一点真诚的想法,怎能再顾虑疑忌而不坦诚尽言呢!”桓温见信后,率军返回了原来镇守的地方。
高崧数次升迁,官至侍中。此时谢万为豫州都督。(一天),谢万因迎送宾朋而疲乏,正躺在屋里休息,高崧直接来拜访他,对他说:“您受命治理西藩之地,准备怎么样处理政务?”谢万粗略地说了自己的想法。高崧便对谢万讲述了执政的关键点,洋洋数百言。谢万于是起身(致谢),唤着高崧的乳名说:“阿酃!原来你这么有才华啊!”晋哀帝喜好服食丹药,高崧谏言认为“不是皇帝应有的行为。陛下这件事,实在就像日食月食一样(犯了过失)”。此后,高崧因为公事而被免,终老于家中。
相关阅读
1 姚希孟传翻译赏析_姚希孟传原文
姚希孟,字孟长,吴县人。出生十个月就失去了父亲,母亲文氏立志养育他。年纪稍大点,与舅舅文震孟同学,同时享有名气。考中万历四十七年(1619)的进士,改任庶吉士。座主韩火广 【查看全文】
2 戚继光传翻译赏析_戚继光传原文戚继光,字元敬,世袭登州卫指挥佥事。父亲戚景通,曾升迁为都指挥,署理大宁都司,后进京执掌神机营,颇有操行。戚继光幼时即风流潇洒、气宇不凡。家里较为贫寒,但戚继光喜 【查看全文】
3 廖永忠,楚国公永安弟也阅读答案与翻译-《廖永忠传》廖永忠传 廖永忠,楚国公永安弟也。从永安迎太祖于巢湖,年最少。太祖曰:汝亦欲富贵乎?永忠曰:获事明主,扫除寇乱,垂名竹帛,是所愿耳。太祖嘉焉。 从下南昌,战鄱阳湖。敌 【查看全文】
4 虞允文,字彬甫,隆州仁寿人阅读答案与翻译虞允文,字彬甫,隆州仁寿人。以父任入官。丁母忧,哀毁骨立。既葬,朝夕哭墓侧。念父之鳏且疾,七年不调,跬步不忍离左右。父死,绍兴二十三年始登进士第。 金主亮①修汴,已 【查看全文】
5 朱异传翻译赏析_朱异传原文全诗的意思朱异字彦和,是吴郡钱塘人。父亲名巽,由于为人忠义节烈而著名,官职做到南齐江夏王参军、吴平县令。 朱异刚几岁的时候,外祖父顾欢拍着朱异对他的祖父朱昭之说:这个孩子不是 【查看全文】
6 王绂传翻译赏析_王绂传原文王绂,字孟端,无锡人。博学,工于诗歌,喜书法,所画山木竹石妙绝一时。洪武中,因犯法而罚戍朔州。永乐初,被推荐,以其善书法而供职文渊阁。此后,任中书舍人。 绂在未做官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