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三年春,东巡岱宗,樊丰等因乘舆在外,竞修第宅,震部掾高舒召大匠令吏考校之,得丰等所诈下诏书,具奏,须行还上-。丰等闻,惶怖,会太史言星变逆行,遂共谮震云: “自赵腾死后,深用怨怼;且邓氏故吏,有恚恨之心。”及车驾行还,便时太学,夜遣使者策收震太尉印绶,于是柴门绝宾客。丰等复恶之,乃请大将军耿宝奏震大臣不服罪,怀恚望,有诏遣归本郡。震行至城西几阳亭,乃慷慨谓其诸子门人曰:“死者士之常分吾蒙恩居上司疾奸臣狡猾而不能诛恶嬖女③倾乱而不能禁何面且复见日月身死之日以杂木为棺布单被裁足盖形勿归冢次勿设祭祠”因饮鸩而卒,时年七十余。弘农太守移良承樊丰等旨,遣吏于陕县留停震丧,露棺道侧,谪震诸子代邮行书,道路皆为陨涕。(节选自《后汉书.杨震列传》)
【注】①谏鼓谤木:用来进谏时敲的鼓和批评朝政所写的木板。⑦刍荛舆:刍,指草;荛,指柴;舆,大众。③嬖女:受宠的女人,指后官。
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诣阙:“阙”是古代皇宫前面两边的楼台,中间有道路,又指宫殿或朝廷。“诣阙”即到宫殿或到朝廷。
B.岱宗:泰山的别称,也叫“岱岳”,五岳之首,有时也指代泰山周围地区。
C.乘舆:舆,本义为车箱,也泛指车;乘舆是帝王乘的车子,也是帝王的代称,文中即指皇帝。
D.太学:中国古代的大学,是设在京城的全国最高学府,西周时始建,汉朝以后为传授儒家经典的地方。
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死者士之常分/吾蒙恩居上司/疾奸臣狡猾而不能诛/恶嬖女倾乱而不能禁/何面目复见日月/身死之日/以杂木为棺/布单被裁足盖形/勿归冢次/勿设祭祠/
B.死者/士之常分/吾蒙恩居上司/疾奸臣狡猾而不能诛/恶嬖女倾乱而不能禁/何面目复见日月/身死之日/以杂木为棺/布单被裁足盖形勿归/冢次勿设祭祠/
C.死者士之常分/吾蒙恩居上司/疾奸臣狡猾/而不能诛/恶嬖女倾乱/而不能禁/何面目复见日月/身死之日/以杂木为棺/布单被裁足盖形/勿归冢次/勿设祭祠/
D.死者/士之常分/吾蒙恩居上/司疾奸臣狡猾而不能诛/恶嬖女倾乱而不能禁/何面目复见日月/身死之日/以杂木为棺布单被裁足盖形/勿归冢次/勿设祭祠/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杨震为官刚正,敢于抵制不正之风。他任太尉时,外戚耿宝向他推荐中常侍李闰的哥哥,并以皇上的名义施压,但他毅然回绝,以致耿宝非常恨他。
B.杨震为救赵腾,犯颜进谏。河间人赵腾上书朝廷,指陈朝政得失,惹怒皇上,被关进牢狱接受惩处,杨震上疏据理为赵腾辩解,但皇上最终还是杀了赵腾。
C.杨震遭到诬陷,被罢官职。樊丰等趁皇上东巡,私修宅第,杨震派人查处,得罪了癸丰,樊丰便诬告杨震不满当朝,皇上听信谗言,罢了杨震的太尉官职。
D.杨震含恨自尽,死后仍遭报复。在被遣回归本郡途中,杨震饮鸩自尽;杨震死后,樊丰指使他人截住灵车,在路边暴棺,还让杨震的儿子代替邮差传递文书。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和教材中的文言文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司空刘授闻之,即辟此二人,旬日中皆见拔擢。由是震益见怨。(5分)
(2)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苏洵《六国论》)(5分)
答
4.B(“有时也指泰山周围地区”错)
5.A
6.C(“杨震派人查处”错,是杨震的属官高舒处理此事,与杨震无关。)
7.(1)(5分)司空刘授听说这件事,立即征召了这两个人,(而且这两个人)在十天之内都被提拔。因这件事杨震更加被人怨恨。(关键词“辟”“旬日”“拔擢”,“见怨”中的“见”各1分,句意1分)
(2)(5分)后来秦国两次攻打赵国,李牧接连打退秦军。等到李牧因谗言被杀害,(赵国的都城)邯郸成为了秦国的一个郡,可惜赵国用武力抵抗(秦国)而没有坚持到底呀。(关键词“再”“却”“洎”“终”各1分,句意1分。)
参考译文:
杨震,字伯起,是弘农郡华阴县人。延光二年,代替刘恺做太尉。皇帝舅舅大鸿卢耿宝向杨震推荐中常侍李闰的哥哥,他没有听从。耿宝就亲自前去拜访杨震说:“李常侍是皇上(国家)重用的人,想让你征召他的哥哥做官,我只是传达皇上的意思罢了。”杨震说:“如果皇上想让三府征召,那么应有尚书的文书。”于是拒不答应,耿宝忿然(恨恨)离去。皇后的哥哥执金吾阎显也向杨震推荐亲近的人,杨震又没有答应。司空刘授听说这件事,立即征召了这二人,且十天之内都得到提拔。因此杨震更加被怨恨。杨震前后所上的奏折,常常击中要害,皇上已经渐渐不满,而樊丰等人都极端仇视他,只因他是名儒才不敢加害。不久有个河间的男子赵腾到宫殿上书,指陈政事得失。皇上大怒,就把赵腾关入监牢受审,并以欺君犯上的罪名结案。杨震又上奏折救赵腾说:“我听说尧舜的时候,在朝堂设置谏鼓谤木;殷周圣君,百姓怨骂,就自我反省,修养德行。这是为了达到耳聪目明,直言不讳,广泛征求下层意见,全面了解民间疾苦的目的。现今赵腾直言犯上的罪行,与杀人犯法不同。请为他减免,保全他的性命,以鼓励百姓发表言论。”皇上始终不悟,赵腾竟在京城的闹市被处死。
后来正逢延光三年春天,皇上东巡泰山,樊丰等人趁皇上在外,争着大修宅第,杨震的属官高舒把工匠召来让官吏拷问他们,获得樊丰等人伪造下发的诏书,就写成奏折,准备等皇上回来就递上去。樊丰等人闻知,十分害怕。正碰上太史说星象逆行,就一起诬陷杨震说:“自从赵腾被处死,杨震就因此而深怀怨恨,况且他是邓氏的旧吏,本来就心怀不满。”等皇上回京,在太学等待吉时回宫,当夜派使者收回杨震的太尉印绶,于是杨震闭门谢绝宾客。樊丰等人仍怨恨他,就请大将军耿宝上奏朝廷说杨震不服罪,心怀怨恨。皇上就下诏把杨震遣送回原籍。杨震走到城西的几阳亭,就慷慨地对儿子与门人说:“死是士人本分。我承蒙皇上厚爱,身居高位,憎恨奸臣狡猾而不能惩处,厌恶后宫作乱而不能禁止,有何面目再见日月!我死以后,用杂木做棺材,布单被只盖住身体,不要埋葬在祖坟,不要设立祭祠。”于是饮鸩酒而死,终年七十多岁。弘农太守移良遵照樊丰等人的旨意,派官吏在陕县截住杨震的丧车,露出棺材停在路边,罚杨震的儿子们代替邮差传递公文,沿途百姓都为他伤心流泪。
相关阅读
1 廖永忠,楚国公永安弟也阅读答案与翻译-《廖永忠传》
廖永忠传 廖永忠,楚国公永安弟也。从永安迎太祖于巢湖,年最少。太祖曰:汝亦欲富贵乎?永忠曰:获事明主,扫除寇乱,垂名竹帛,是所愿耳。太祖嘉焉。 从下南昌,战鄱阳湖。敌 【查看全文】
2 虞允文,字彬甫,隆州仁寿人阅读答案与翻译虞允文,字彬甫,隆州仁寿人。以父任入官。丁母忧,哀毁骨立。既葬,朝夕哭墓侧。念父之鳏且疾,七年不调,跬步不忍离左右。父死,绍兴二十三年始登进士第。 金主亮①修汴,已 【查看全文】
3 朱异传翻译赏析_朱异传原文全诗的意思朱异字彦和,是吴郡钱塘人。父亲名巽,由于为人忠义节烈而著名,官职做到南齐江夏王参军、吴平县令。 朱异刚几岁的时候,外祖父顾欢拍着朱异对他的祖父朱昭之说:这个孩子不是 【查看全文】
4 王绂传翻译赏析_王绂传原文王绂,字孟端,无锡人。博学,工于诗歌,喜书法,所画山木竹石妙绝一时。洪武中,因犯法而罚戍朔州。永乐初,被推荐,以其善书法而供职文渊阁。此后,任中书舍人。 绂在未做官 【查看全文】
5 姚希孟传翻译赏析_姚希孟传原文姚希孟,字孟长,吴县人。出生十个月就失去了父亲,母亲文氏立志养育他。年纪稍大点,与舅舅文震孟同学,同时享有名气。考中万历四十七年(1619)的进士,改任庶吉士。座主韩火广 【查看全文】
6 戚继光传翻译赏析_戚继光传原文戚继光,字元敬,世袭登州卫指挥佥事。父亲戚景通,曾升迁为都指挥,署理大宁都司,后进京执掌神机营,颇有操行。戚继光幼时即风流潇洒、气宇不凡。家里较为贫寒,但戚继光喜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