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字幼安,齐之历城人阅读答案解析与翻译-他向朝廷陈述了哪些中肯的建议

发布时间: 2022-11-15
辛弃疾,字幼安,齐之历城人。金主完颜亮死,中原豪杰并起。耿京聚兵山东,称天平节度使,节制山东、河北忠义军马,弃疾为掌书记,即直劝京决策南向。
绍兴三十二年,京令弃疾奉表归宋,高宗劳师建康,召见,嘉纳之,授承务郎、天平节度掌书记,并以节使印告召京。会张安国、邵进已杀京降金,弃疾还至海州,与众谋曰:“我缘主帅来归朝,不期事变,何以复命?”乃径趋金营,安国方与金将酣饮,即众中缚之以归,金将追之不及。献俘行在,斩安国于市。弃疾时年二十三。
乾道四年,通判建康府。六年,孝宗召对延和殿。时虞允文当国,帝锐意恢复,弃疾不为迎合,持论劲直。作《九议》并《应问》三篇,《美芹十论》,献于朝言逆顺之理消长之势技之长短地之要害甚备然以讲和方定议不行。
寻知潭州兼湖南安抚。盗连起湖湘,弃疾悉讨平之。湖南控带二广,与溪峒蛮獠接连,草窃间作,岂惟风俗顽悍,抑武备空虚所致。遂奏疏曰:“田野之民,郡以聚敛害之,县以科率害之,吏以乞取害之,豪民以兼并害之,盗贼以剽夺害之,民不为盗,去将安之?军人则利于优闲卧坐,奔走公门,苟图衣食,以故教阅废弛,逃亡者不追,冒名者不举,平居则奸民无所忌惮,缓急则卒伍不堪征行。欲望陛下深思致盗之由,讲求弭盗之术。申饬州县,以惠养黎元为意。另当别创一军,以湖南飞虎为名,专听帅臣节制调度,庶使夷獠知有军威,望风慑服。”诏奖谕之,委以规画。时枢府吏有不乐之者,数沮挠之,弃疾行愈力,卒不能夺。军成,雄镇一方,为江上诸军之冠。
弃疾尝同朱熹游武夷山,赋《九曲棹歌》。弃疾雅善长短句,悲壮激烈,有《稼轩集》行世。绍定六年,赠光禄大夫。咸淳间,史馆校勘谢枋得过弃疾墓旁僧舍,有疾声大呼于堂上,若鸣其不平,自昏暮至三鼓不绝声。枋得秉烛作文,旦且祭之,文成而声始息。
(《宋史·辛弃疾传》有删改)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献/于朝言逆顺之理/消长之势/技之长短/地之要害/甚备然/以讲和方定/议不行
B. 献于朝/言逆顺之理/消长之势/技之长短/地之要害/甚备/然以讲和方定/议不行
C. 献于朝/言逆顺之/理消长之势/技之长短/地之要害/甚备/然以讲和方定议/不行
D. 献/于朝言逆顺之/理消长之势/技之长短/地之要害/甚备然/以讲和方定议/不行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字,另取一与本名涵义相关的别名,文中“幼安”和本名“弃疾”的意思相反。
B. 行在,即“行在所”。指天子所在的地方,地方不定。亦指皇帝巡行所到之处。
C. 长短句,本指句子长短不一的诗体。文中长短句是词的别名,辛弃疾善豪放词。
D. 三鼓,即三更。古代用打更鼓来报夜间时刻,一夜五更,三更约在半夜十二时。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辛弃疾性格耿介。直言劝说在沦陷区的义军将领耿京归顺南宋朝廷;在和皇帝进行问答时,没有丝毫逢迎,言论刚劲正直。
B. 辛弃疾关注民生。他在担任潭州知州兼湖南安抚使期间,平定盗乱,上疏陈述百姓为盗并非出自本心,实乃各方逼迫所致。
C. 辛弃疾忠心国事。在耿京遇害之后,他单枪匹马捉住两个叛徒,并将他们献出斩杀;后来还把飞虎军打造成很厉害的队伍。
D. 辛弃疾文才卓著。和朱熹在武夷山游玩之后,他写了《九曲櫂歌》;他素来擅长写词,词意悲壮,有《稼轩集》流传于世。
13. 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与众谋曰:“我缘主帅来归朝,不期事变,何以复命?”
(2)时枢府吏有不乐之者,数沮挠之,弃疾行愈力,卒不能夺。
14. 请概括辛弃疾为平定湖湘不时兴起的盗乱向朝廷陈述了哪些中肯的建议。


10. B
11. A
12. C
13. (1)与众人谋划道:“我因主帅归顺朝廷的事前来,没想到发生变故,拿什么复命呢?”
(2)有不喜欢如此做的枢密院官吏,多次从中阻挠,辛弃疾却做得更尽力,终于没半途而废(被废止)。
14. ①深入思考导致盗寇的原因,探讨消弭盗寇的方略;
②让各州县把惠养老百姓作为解决问题的根本;
③另建一支名为飞虎军的军队,提升战斗和威慑力。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献给朝廷,论述(敌我)不利和有利的条件,形势的变化发展,战术的长处短处,地形的有利有害,极为详细。因为朝廷和金国讲和刚成定局,(所以他的)建议不能实行。
“于朝”作“献”的状语,二者不可断开,排除A、D。
“逆顺之理”“消长之势”“技之长短”“地之要害”几处结构相同,且为并列结构,应各自断开,排除C。
故选B。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A.“意思相反”错误,辛弃疾小时候经常生病,身体不好,所以起名“弃疾”,希望他远离疾病。而字“幼安”意思就是“幼时平安”。文中“幼安”和本名“弃疾”的意思相近,
故选A。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C.“他单枪匹马捉住两个叛徒”说法错误。从文中第二段“安国方与金将酣饮,即众中缚之以归”可知,只抓住了一个叛徒。
故选C。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谋”,谋划;“缘”,因为;“期”,想到;“何以复命”,宾语前置句,正确语序为“以何复命”。
(2)“乐”,喜欢;“沮挠”,阻挠;“卒”,最终;“夺”,改变。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对于辛弃疾为平定湖湘不时兴起的盗乱向朝廷陈述的建议,从文中第三段“欲望陛下深思致盗之由,讲求弭盗之术”可知,辛弃疾提出朝廷应深入思考导致盗寇的原因,探讨消弭盗寇的方略。
从第三段“申饬州县,以惠养黎元为意”可总结出朝廷应让各州县把惠养老百姓作为解决问题的根本。
从第三段“另当别创一军,以湖南飞虎为名,专听帅臣节制调度,庶使夷獠知有军威,望风慑服”可总结出应另建一支名为飞虎军的军队,提升战斗和威慑力。


参考译文:
辛弃疾,字幼安,是山东历城人。金主完颜亮死后,中原豪杰纷纷起义。耿京在山东聚集人马,号称天平节度使,调配管辖山东、河北效忠大宋王朝的军马,辛弃疾在耿京手下做掌书记,就直言劝说耿京作南归宋朝的决断。
绍兴三十二年,耿京命令辛弃疾带奏表归宋,宋高宗正在建康劳军,召见了他,嘉奖了他,授他承务郎天平节度使掌书记的官职,同时用节度使印和文告召耿京。正遇张安国、邵进已杀耿京降金了,辛弃疾回到海州,与众人谋划道:“我因主帅归顺朝廷的事前来,没想到发生变故,拿什么复命呢?”于是直奔金营,(此时)张安国正与金将饮酒兴浓,就当着众人将他捆绑起来带走,金将没追上他们,辛弃疾将张安国献给朝廷。(朝廷)在闹市中将张安国斩首。当时他二十三岁。
乾道四年,(他)到建康府做通判。乾道六年,孝宗召见大臣们在延和殿对策。当时虞允文掌管国事,孝宗帝在恢复中原问题上态度坚决,辛弃疾不迎合君王,所持的观点强劲而直接。(辛弃疾)写了《九议》和《应问》三篇,《美芹十论》献给朝廷,论述(敌我)不利和有利的条件,形势的变化发展,战术的长处短处,地形的有利有害,极为详细。因为朝廷和金国讲和刚成定局,(所以他的)建议不能实行。
不久,辛弃疾担任了潭州知州兼湖南安抚使。湖湘地区盗贼四起,辛弃疾都讨伐平定了他们。又因为湖南连着两广,和夷獠等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相接,草寇作乱之事时有发生,哪里只是因为民风剽悍,还有武备空虚的因素导致。于是他就向朝廷上奏折说:“普通百姓,深受州郡课重税来搜刮(民财)的伤害,县里定额征购物资的伤害,官吏巧取豪夺的伤害,豪强的兼并土地的伤害,盗贼的劫掠的伤害,不反抗起来成为强盗,又能如何呢?士卒则以优闲自得,坐卧在大营里为利,他们奔走于权势之家,苟且偷生,所以军队中教阅废弛,逃亡者不追究,冒名顶替者也不查问。平时奸民们毫无忌惮,遇有战事士卒不堪一击。希望陛下认真考虑导致盗贼起事的原因,讲求平盗之术。告诫州县,以仁爱百姓为本。此外还应当再另建一军,以湖南飞虎为军名,专由帅臣节制调动,这样,可使夷獠知我军武威,而望风慑服。”下诏嘉奖他还委派他筹划。当时,有不喜欢如此做的枢密院官吏,多次从中阻挠,辛弃疾却做得更尽力,终于没半途而废(被废止)。飞虎军建成,雄镇一方,是长江沿岸各军之冠。
辛弃疾曾和朱熹游历武夷山,做赋《九曲棹歌》。辛弃疾一向擅长作词,词风悲壮激烈,有《稼轩集》流传于世。绍定六年,赠为光禄大夫。咸淳年间,史馆校勘谢枋得路过辛弃疾墓旁的庙宇,听到有急促的声音在堂上大呼,好像在鸣发心中的不平,从傍晚到半夜一直不停。枋得拿着蜡烛写文章,准备天亮祭祀辛弃疾,文章写成声音才停止。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