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选自《宋史•孙沔传》)
注:①大名:吕夷简曾在大名为官,在此代指吕夷简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自夷简当国/黜忠言/废直道/及以使相出镇许昌/乃荐王随/陈尧叟代己/才庸负重谋/议不协忿争/中堂取笑多/士政事寝废/
B.自夷简当国/黜忠言/废直道/及以使相出/镇许昌/乃荐王随/陈尧叟代/己才庸负重谋/议不协忿争/中堂取笑多/士政事寝废/
C.自夷简当国/黜忠言/废直道/及以使相出/镇许昌/乃荐王随/陈尧叟代/己才庸负重/谋议不协/忿争中堂/取笑多士/政事寝废/
D.自夷简当国/黜忠言/废直道/及以使相出镇许昌/乃荐王随/陈尧叟代己/才庸负重/谋议不协/忿争中堂/取笑多士/政事寝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进士,指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根据成绩分为一甲、二甲、三甲,一甲的第一、二、三名依次叫做状元、榜眼、探花。
B.礼部,古代官署,掌管祭祀、典礼、外宾、科举取士、学校接待等事务,为官员办理丁忧守制手续也归礼部管辖。礼部的最高长官是礼部尚书。
C.三司,又称三公。常见的解释,一指司空、司徒、司马,二指太傅、太保、太师。而宋朝的三司指盐铁、度支和户部。
D.服除,意思是脱掉丧服,即守丧期满。根据传统孝道观念,官员遭逢父母去世,一般都要辞官回到祖籍,为父母守制。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孙沔睿智清醒,善于审时度势。他上书指出吕夷简主动申请罢相的真实意图;任秦州长官时又提醒皇帝岭南一带敌人气焰正盛,战局危急。
B.孙沔恪守道义,不乘敌军之危。西夏国君元昊死去,这本是攻打西夏的良机,可是孙沔认为,在敌国举办国丧期间发动战争是不合大国风范的。
C.孙沔为官正直,敢于直言上谏。他曾上奏反对在举丧期间册封皇后,并为李安世上书说情,请求赦免,结果李安世还是被贬为衡山县知县。
D.孙沔政绩突出,办事能力很强。他所管辖治理的地方都能够有很好的政绩;在他七十高龄的时候,欧阳修还向皇帝推荐了孙沔出任边境守帅。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盖夷简不进贤为社稷远图,但引不若己者为自固之计,欲使陛下知辅相之位非己不可。
(2)孙沔向守环庆,养练士卒,招抚蕃夷,恩信最著。
答
10.(3分) D。"乃荐王随、陈尧叟代己"不可拆分,故排除B、C。“取笑多士”表达完整的意思,不可拆分,故排除A。
11.(3分)B.为官员办理丁忧守制手续属吏部
12.(3分) C(“李安世还是被贬为衡山知县”错误,被贬的是孙沔)
13.(1)大概吕夷简不推举贤能的人来为国家做长远的打算,只推荐不如自己的人作为巩固自己地位的计策,是想让陛下知道宰相的位子非他不可(“盖”“社稷”“远图”各一分,“不若己”句式1分,句意1分)
(2)孙沔从前驻守环庆,供养训练士兵,招安异族,恩德信义最突出(“向”“蕃夷”“著”各1分,句意通顺2 分)
附:文言文译文
孙沔,字元规,越州会稽人。中进士,补任赵州司理参军。性格放纵狂妄,不遵守士节礼义,但是才能与凶猛的性格超过一般人。景祐元年,礼院上奏在冬至日这一天册封皇后,孙沔上奏说:“丧礼还没有举行完,就举行婚礼,这不合乎规制。”李安世上书指责朝廷,被弹劾,孙沔上奏:“如果加罪于李安世,恐怕会拒绝天下上书言事的人,请不要治他的罪”(孙沔)被贬为衡山知县。他在路上上述谈论时政大事,第二次被贬为永州监酒。他治理的地方都有很好的政绩。当时宰相吕夷简上书自求罢免,仁宗下诏书褒奖,没有答应(他)。孙沔上书说:“自从吕夷简当宰相,废黜罢免说忠言走正道的人,等到他以使相的身份去镇守许昌时,就推荐王随、陈尧叟代替自己担任宰相。(王随、陈尧叟)才干平庸却担负重任,(他们)的谋略与议事不和,在中堂之上忿怒相争,被百官取笑,(导致)政事被搁置荒废。又用张士逊担任宰相,士逊原本就缺乏远见,以致于对待国事懒散、懈怠。大概吕夷简不推举贤能的人来为国家做长远的打算,只推荐不如自己的人作为巩固自己地位的计策,是想让陛下知道宰相的位子非他不可,希望再次想到他而征召任用他。陛下果真召令夷简回来,自吕夷简执掌朝政,到如今已经三年,没有更改一事。把姑息纵容当作安定的(手段),把逃避批评当作明智(的举动)。即使用完南山的竹子(制成的竹简),也不能够写完他的罪过啊。”看过奏章后,皇帝没有加罪于他,议论者喜欢他的正直恳切。过了两个月,孙沔升迁为礼部侍郎,主政庆州。元昊死了,诸位将领想趁这个机会,一举灭了西夏。孙沔说:“乘人之危,在别国举丧之时攻打,不是我中国的作风。”三司给予的特别赏赐,东西质量不好但是价格很高,士兵有埋怨之语,艺人于是嘲弄这件事,(孙沔)下令斩杀艺人来示众。第二天,给予特别赏赐的时候,士兵没有敢欢呼起哄的。孙沔升迁为枢密直学士,主政成都府,孙沔还没到任,因为母亲逝去,所以罢官归去。守丧期满,任职陕西都转运使。调任秦州,当时侬智高谋反,孙沔入宫觐见,皇上用秦州政事勉励他。孙沔回答说:“虽然我年老,但是秦州不足以劳烦陛下您担忧挂虑,陛下您应该把岭南地区当做忧心的事情。我看反贼势力正在扩张,朝廷军队早晚会有失败的消息传来。”第二天,听说蒋偕死了,皇帝告诉执政说:“南方战事果真像孙沔预料的那样。”英宗继位,孙沔升迁到户部。皇帝与执政讨论守边的人选,苦于没有合适的人,欧阳修上奏说:“孙沔曾经防守环庆,供养训练士兵,招安异族,恩德信义最突出。如今他虽然七十岁,精神体力没有衰减,任职中曾经因为罪行被废免,然而应该不追究缺点和过错。”于是又让他担任观文殿学士,主政庆州,调任延州,在路上去世。孙沔做官凭借才识能力闻名,刚强正直少有忌惮,可是喜欢宴饮游乐,沉迷美色,所以任职中获罪免职。
相关阅读
1 《宋史·杨业传》阅读答案与翻译
杨业,并州太原人。业幼倜傥任侠,善骑射,好畋猎,所获倍于人。尝谓其徒曰:我他日为将用兵,亦犹用鹰犬逐雉兔尔。弱冠事刘崇,为保卫指挥使,以骁勇闻。累迁至建雄军节度使 【查看全文】
2 宋史•李光传阅读答案与翻译-李光,字泰发李光传 李光,字泰发,越州上虞人。童稚不戏弄。父高称曰:吾儿云间鹤,其兴吾门乎!亲丧,哀毁如成人,有致赙者,悉辞之。及葬,礼皆中节。服除,游太学,登崇宁五年进士第。 【查看全文】
3 陈尧叟字唐夫阅读答案与翻译-《宋史·陈尧叟传》陈尧叟字唐夫,解褐光禄寺丞、直史馆。再迁广南西路转运使。岭南风俗,病者祷神不服药,尧叟有《集验方》,刻石桂州驿。又以地气蒸暑,为植树凿井,每三二十里置亭舍,具饮器 【查看全文】
4 杜衍,越州山阴人阅读答案与翻译杜衍,越州山阴人,字世昌,衍总发苦志厉操,尤笃于学。擢进士甲科,知平遥县,诏举良吏,擢知乾州,徙知凤翔府。及罢归,二州民邀留境上,曰:何夺我贤太守也?点河东路刑狱 【查看全文】
5 《宋史·刘随传》刘随字仲豫,开封考城人阅读答案与翻译宋史刘随传 刘随字仲豫,开封考城人。以进士及第,为永康军判官。军无城堞,每伐巨木为栅,坏辄以他木易之,颇用民力。随因令环植杨柳数十万株,使相连属,以为限界,民遂得不 【查看全文】
6 陈尧佐,字希元,其先河朔人阅读答案与翻译陈尧佐,字希元,其先河朔人。尧佐进士及第,历魏县、中牟尉,为《海喻》一篇,人奇其志。以试秘书省校书郎知朝邑县,会其兄尧叟使陕西,发中人方保吉罪,保吉怨之,诬尧佐以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