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自《新唐书•房玄龄传》,有删改)
[注]太宗,唐太宗李世民。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稍棘/召许肩舆人殿/帝视流涕/玄龄亦感咽不自胜/命尚医临候/尚食供膳/日奏起居/状少损/即喜见于色/
B.稍棘/召许肩舆人殿/帝视流涕/玄龄亦感咽不自胜/命尚医临候/尚食供膳/日奏起居状/少损/即喜见于色/
C.稍棘/召许肩舆/人殿帝视流涕/玄龄亦感咽不自胜/命尚医临候/尚食供膳/日奏起居/状少损/即喜见于色/
D.稍棘/召许肩舆/人殿帝视流涕/玄龄亦感咽不自胜/命尚医临候/尚食供膳/日奏起居状/少损/即喜见于色/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三坟》《五典》相传为我国古代的典籍,后又以“坟籍”“坟典”为古代典籍通称。
B.草隶,书体。汉字形体演变前期有甲骨文、金文等,后期有隶书、草书、行书、楷书。
C.幸玉华宫,文中指皇帝到玉华宫。封建时代,皇帝、皇后、太子亲临某处叫作“幸”。
D.陵,文中指帝王死后安葬的陵墓,陵墓建成后,还需设置守陵奉祀的官员和禁卫。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房玄龄富有见识,胸怀大志。他小时候就聪明伶俐,在大家都看好隋朝国运时,他却认为隋朝很快就会灭亡;中原大乱,他有忧虑天下的大志。
B.房玄龄乱世投主,获得信任。他投靠李世民,与李世民一见如故;他跟从李世民征战,收留人才,团结各位将领;李世民把他比作汉朝的邓禹。
C.房玄龄敢于进言,精诚奉国。对于朝廷征讨高丽一事,大臣们不敢进言,房玄龄却大胆上疏,皇帝看后才知道自己很危险,并称赞房玄龄关心国事。
D.房玄龄勤勉治国,恪尽职守。他尽心竭力,不想让一件事有失误;他整治法令,务求宽平;他选取人才不求全责备,使卑贱的人也能得到任用。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仆观人多矣,未有如此郎者,当为国器,但恨不见其耸壑昂霄云。(4分)
(2)当助朕广耳目,访贤材。比闻阅牒讼日数百,岂暇求人哉?(4分)
14.房玄龄为什么要收集古今的家训书写在屏风上,并让他的孩子们各拿一件?请简要回答。(3分)
答
10.B[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言文实词、虚词和文言句式的能力。原文标点:稍棘,召许肩舆人殿,帝视流涕,玄龄亦感咽不自胜。命尚医临候,尚食供膳,日奏起居状。少损,即喜见于色。
11.C[解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只有皇帝亲临某处才能叫作“幸”。
12.C[解析]本题考查筛选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皇帝看后才知道自己很危险”错,应是李世民认为房玄龄已经病危,还忧心国事。
13.(1)我见过的人很多了,还没有见过像这样的年轻人,他一定是国家的栋梁,只遗憾不能看到他出人头地的那一天了。
(2)应当协助我广开耳目,寻求贤才。近来听说你每天审阅诉讼公文几百件,哪有空闲访求人才呢?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第(1)小题的关键点:“仆”意为“我”;“器”意为“栋梁”;“恨”意为“遗憾”。第(2)小题的关键点:“访”意为“寻求”;“比”意为“近来”;“暇”意为“空闲”。
评分参考:每小题关键点每处1分,意思翻译准确即可,句意1分。
14.房玄龄害怕他的孩子们出事,用家训保全孩子;(1分)房玄龄希望他的后代效仿汉朝袁氏,忠诚守节。(2分)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言文内容的能力。房玄龄收集古今的家训书写在屏风上,并让他的孩子们各拿一件,一是因为害怕孩子们骄傲奢侈,仗势欺人,用家训警醒他们:二是房玄龄很崇尚汉朝袁氏几代忠诚守节,希望子孙们当作楷模效仿。
[参考译文]
房玄龄,字乔,齐州临淄人。父亲房彦谦,在隋朝做官。房玄龄年幼时聪明机敏,博览群书,善于写文章,书法兼通草书隶书。隋朝开皇年间,天下统一,人们都说隋朝的国运会长久,房玄龄私下里告诉父亲说:“看今日虽然太平,但其灭亡,就在眼前。”房玄龄被举荐为进士。授任羽骑尉。吏部侍郎高孝基以知人著称,对裴矩说:“我见过的人很多了,还没有见过像这样的年轻人,他一定是国家的栋梁,只遗憾不能看到他出人头地的那一天了。”看到中原正乱,心中有忧虑天下的大志。太宗以炖煌公的身份攻取渭北,房玄龄策马而行到军门拜见,太宗和他一见如故,任用房玄龄为渭北道行军记室参军。太宗为秦王,就授他秦王府记室。凡有征伐,房玄龄没有不跟从的,众人争相寻取奇珍异宝,唯独房玄龄收拢人才招到幕府,和诸将亲密团结,人人愿意尽死力效劳。秦王曾经说:“汉光武得到邓禹,门人更加亲近。如今我有房玄龄,就像拥有邓禹啊。”房玄龄任尚书左仆射。皇帝说:“您担任仆射,应当协助我广开耳目,寻求贤才。近来听说你每天审阅诉讼公文几百件,哪有空闲访求人才呢?”于是将琐细事务交由左右丞处理,大事托付给仆射。房玄龄晚年多病,当时皇帝临玉华宫,下诏让房玄龄留守京城,听凭他卧床办理国事。房玄龄病情逐渐加重,皇帝召见时允许他乘坐肩舆进殿,皇帝看着他流泪,房玄龄也感动得哽咽不能自控。太宗派尚医亲临诊治,尚食供奉御膳,每天禀报房玄龄的起居情况。病情稍有减轻,皇上便喜形于色。房玄龄对诸子说:“如今天下事没有不得当的,只有讨伐高丽没有停止,皇上含怒决断,群臣不敢诤谏,我如果不说,就会带着遗憾入土了!”于是上疏。皇帝看到奏疏,对高阳公主说:“这个人已经病危了,还能为我的国事担忧!”房玄龄病重,皇帝亲自握手和他诀别。去世,享年七十一岁,陪葬在昭陵。房玄龄掌管国事时,日夜勤恳操劳,尽心竭力为公,不想让一件事情有失误。没有妒忌之心,听到别人的优点,好像自己也有这优点一样。明晰通达政务,整治狱讼文书,审议法令,务求宽平。不用自己的长处来衡量别人,选取人才不求全责备,即使卑贱之人也能够尽其所能。房玄龄治家有法度,时常害怕孩子们骄傲奢侈,仗势欺人,于是收集古今的家训,书写在屏风上,让他们各拿一件,说:“对这些多多留意用心,就完全能够保全自身了!汉朝袁氏几代忠诚守节,我很崇尚,你们也应该当作楷模效法。
相关阅读
1 张延赏,中书令嘉贞之子阅读答案与翻译
张延赏,中书令嘉贞之子。大历二年,拜河南尹,充诸道营田副使。延赏勤身率下,政尚简约,疏导河渠,修筑宫庙,流庸归附,邦畿复完。 属岁旱歉人有亡去他境者吏或拘之延赏曰夫 【查看全文】
2 王方庆,雍州咸阳人也阅读答案与翻译王方庆,雍州咸阳人也。其先自琅邪南度居于丹阳为江左冠族父弘直为汉王元昌友畋猎无度乃上书切谏元昌览书而遽止渐见疏斥转荆王友龙朔中卒方庆年十六,起家越王府参军。尝就记 【查看全文】
3 禇亮,字希明,杭州钱塘人阅读答案与翻译禇亮,字希明,杭州钱塘人。曾祖湮,父玠,皆有名梁、陈间。亮少警敏,博见图史,一经目辄志于心。年十八,诣陈仆射徐陵,陵与语,异之。后主召见,使赋诗,江总诸词人在席, 【查看全文】
4 房玄龄,临淄人阅读答案与翻译-《新唐书·房玄龄传》房玄龄,临淄人。开皇中,皆谓隋祚方永,玄龄密白父曰:上无功德妄诛杀攘神器有之不为子孙立长久计淆置嫡庶竞侈僭相倾阋终当内相诛夷年十八,举进士。吏部侍郎高孝基名知人,日:仆观 【查看全文】
5 王铎,字昭范阅读答案与翻译王铎,字昭范。会昌初,擢进士第,累迁右补阙、集贤殿直学士。咸通后,仕浸显,历中书舍人、礼部侍郎。所取多才实士,为世称挹。十二年,繇礼部尚书进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韦保 【查看全文】
6 刘德威,徐州彭城人也阅读答案与翻译-《旧唐书•刘德威传》刘德威,徐州彭城人也。德威姿貌魁伟,颇以干略见称。大业末,从左光禄大夫裴仁基讨贼淮左,手斩贼帅李青珪。后与仁基同归李密,密素闻其名,与麾下兵,令于怀州镇守。 武德元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