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元初,帝观酺翔鸾阁,时赤县与太常音技分东西朋,帝诏雍王贤主东,周王显主西,因以角胜。处俊曰:“礼所以示童子无诳者,恐其欺诈之心生也。二王春秋少,意操未定,乃公朋造党使相夸,非所以导仁义,示雍和也。”帝遽止,叹曰:“处俊远识,非众臣所逮。”帝多疾,欲逊位武后,处俊谏曰:“昔魏文帝著令帝崩不许皇后临朝今陛下奈何欲身传位天后乎天下者非陛下之天下正应谨守宗庙传之子孙不宜持国与人以丧厥家。”事遂沮。开耀元年卒,年七十五。帝哀叹其忠,举哀光顺门,祭以少牢,赙绢布八百段、米粟八百石,诏百官赴哭,官庀葬事。子北叟固辞,未听。裴炎为白帝曰:“处俊阽死,诿臣曰:‘生无益于国,死无烦费,凡诏赐,愿一罢之。’”帝闻恻然,答其意,止赙物而已。
处俊资约素,土木形骸,然临事敢言。自秉政,在帝前议论谆谆,必傅经义,凡所规献,得大臣体。
(节选自《新唐书·郝处俊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昔魏文帝著令/帝崩/不许皇后临朝/今陛下奈何欲身传位天后乎/天下者/非陛下之天下/正应谨守宗庙/传之子孙/不宜持国与人/以丧厥家
B.昔魏文帝著令/帝崩/不许皇后临朝/今陛下奈何/欲身传位天后乎/天下者非/陛下之天下/正应谨守宗庙/传之子孙/不宜持国与人/以丧厥家
C.昔魏文帝著令/帝崩/不许皇后临朝/今陛下奈何/欲身传位天后乎/天下者/非陛下之天下/正应谨守宗庙传之/子孙不宜持国与人/以丧厥家
D.昔魏文帝著令/帝崩/不许皇后临朝/今陛下奈何欲身传位天后乎/天下者非/陛下之天下/正应谨守宗庙传之/子孙不宜持国与人/以丧厥家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项是( )(3分)
A.《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它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合称为“前四史”。
B.“吏部”掌管全国文官的选用、任免、考核、调动等事务,主管是吏部尚书。
C.“春秋”既可指春季秋季,也可指我国特定的历史时代,还可指儒家经典,文中用以指年龄。
D.“少牢”指我国古代祭祀时用牛、羊和猪当祭品,“太牢”则指祭祀帝王时用羊和猪当祭品。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郝处俊不贪财物,很有家庭教养。他父亲去世时,父亲过去的属下送来了很多财物,他都推辞不接受;他对兄弟和睦友爱,侍奉舅舅们很是恭敬。
B.郝处俊富有胆识,深得大家认可。高丽反叛时,他沉着应敌,将士多服其胆略;他反对皇帝让雍王和周王分率两队争胜取乐的诏令,谏言受到皇帝好评。
C.郝处俊生性俭素,尽享身后哀荣。他去世后,不仅高宗为他在光顺门举哀,并赐给众多绢布、米粟;而且百官都去哭祭,官家安排了他的入葬事宜。
D.郝处俊敢于进谏,甚得大臣之体。他认为寿命长短自有天数,不认可僧人所炼长生药;反对高宗退位给天后;与皇上议论定引经据典,多有匡正。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先帝饵之,俄而大渐,群臣请显戮其人,议者以为取笑夷狄。(5分)
(2)诿臣曰:“生无益于国,死无烦费,凡诏赐,愿一罢之。”(5分)
10.【答案】A(3分)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仔细阅读文段,可根据句意,从整体上将能断开的先断开,然后再根据句子中的主谓语或动宾关系,名词作主语或宾语以及文言虚词等标志性词语断句。如“魏文帝”“皇后”“陛下”“宗庙”“子孙”,都是称呼性名词,这些地方都要注意;“奈何”,固定句式;“乎”,句末语气词;“者”,助词,表判断,此处要断开。故选A项。
11.【答案】D(3分)
【解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回答此类题目,必须熟记文学常识的主要内容,区分文学常识的概念,仔细察看题干中的修饰限制成分。解答此类题目,还可以结合该词语所在的语段及具体语境分析。D项,太牢,即古代帝王祭祀社稷时,牛、羊、豕(sh,猪)三牲全备为“太牢”。祭祀要烹用羊、豕各一者,叫做“少牢”。故选D项。
12.【答案】C(3分)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信息和概括文章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考生应先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然后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从历年高考出题规律来看,这类题目常涉及人物行为举止、人物主张、人物情感、人物思想道德、人物性格、人物志向、人物才智、选文的综合性八类信息。解答的方法是,在原文中找准区间,把准对象,切忌张冠李戴,忌断章取义、无中生有。C项内容理解错误,根据文本,唐高宗“止赙物而已”,可知此项“百官都去哭祭,官家安排了他的入葬事宜”内容理解错误。故选C项。
13.【参考答案】
(1)(5分)先帝服用后,不久就病重了,大臣们请求公开杀了僧人(示众),有人认为这样做会被(让)夷狄取笑。
得分点:“饵”,服用;“大渐”,病危、病重;“显戮”,公开杀死;“以为”,认为;“议者以为取笑夷狄”,被动句。
(2)(5分)委托臣说:“活着时没能做有益于国家的事,死了不要麻烦浪费,凡是皇上下诏赏赐的,希望一概(全都)推掉。”
得分点:“诿”,委托;“烦费”,麻烦浪费;“诏赐”,下诏赏赐的(东西);“一罢”,一概(全都)推掉;“之”,代词,代前面下诏赏赐的(东西)。
【参考译文】
郝处俊,安州安陆人。刚十岁时就失去了父亲,父亲的原属吏送来上千细绢作为治丧的财物,处俊辞让不接受。他长大后,爱好学习,特别喜欢《汉书》,大致都能背下来。贞观年间,考中进士,任著作佐郎,承袭父亲的封爵。兄弟间和睦友爱,侍奉舅舅们很是恭敬。朝廷召他去任太子司议郎,逐步升官至吏部侍郎。高丽背叛时,皇帝诏令李勣任浿江道大总管,郝处俊任副总管。军队到了贼人境内,还未列阵,贼人突然袭来,全军都张惶失措。那时,郝处俊正靠在胡床上,他是个胖子,安然坐着吃东西,同时秘密派精锐轻兵迎击,贼人退去,大家都认为他有胆略。郝处俊入朝被任为东台侍郎。那时僧人卢伽逸多会炼丹,说是可以延年益寿。高宗打算服用,郝处俊谏阻道:“人寿长短,是天所定,异域的药剂,不能贸然服用。以前先帝诏令僧人那罗迩娑寐根据其配方炼置秘剂,取灵花怪石,炼了一年才炼好。先帝服用后,不久就病重了,大臣们请求公开杀了僧人(示众),有人认为这样做会被(让)夷狄取笑。所以这没有执行。前车之鉴不远,请陛下深思。”皇帝采纳了他的建议。
上元初年,高宗皇帝在翔鸾阁大宴群臣,那时赤县与太常的音乐演出班子分东西朋,皇帝诏令雍王贤掌握东朋,令周王显掌握西朋,要他们比赛角胜。郝处俊劝说:“礼中要教育孩子不说谎,是担心孩子们会生出欺诈之心。现在两位王还很年轻,意志品德尚未定型,就让他们聚朋结党,相互夸示,这不是教导仁义、表现雍容和祥的办法。”皇帝于是即刻制止,并感叹:“处俊有远见卓识,非一般臣子所能比得上。”皇帝体弱多病,想退位给武后执政,郝处俊劝谏说:“过去魏文帝曾制定法令:‘皇帝驾崩,不允许皇后临朝管国政。’如今陛下为什么身还健在就要传位给天后呢?天下,不是陛下一个人的天下。陛下应该谨守李家宗庙,传给子孙,不应该将国家送给他人,使自己宗室沦丧。”传位之事就此作罢。开耀元年(681)死,终年七十五岁。皇帝哀叹他的忠心赤诚,为他在光顺门举哀,用少牢祭奠,送治丧绢布八百段、米粟八百石,诏令百官都去哭祭,官家安排其入葬事宜。其子郝北叟再三辞谢,皇帝没有听从。裴炎为此禀告皇帝:“处俊病危时,委托臣说:‘活着时没能做有益于国家的事,死了不要麻烦浪费,凡是皇上有诏书赏赐,希望一概(全都)推掉。’”皇帝听了后凄然动容,为酬答他的愿望,只送了治丧之物。
郝处俊天性诚朴不多话,其貌不扬,然而有事时敢于直言。自从当政以来,在皇帝面前谆谆议论,定要引经据典,凡有所规劝献策,都不越大臣之礼。
相关阅读
1 郭子仪有功高不赏之惧,中贵人害其功阅读答案解析与翻译
郭子仪 子仪有功高不赏之惧,中贵人害其功,遂使盗于华州掘公之先人坟墓。公裨将李怀光等怒,欲求物捕其党。及公入奏,对扬①之日,但号泣自罪。因奏曰:臣领师徒,出外征伐, 【查看全文】
2 白居易敏晤绝人,工文章阅读答案与翻译-《新唐书 白居易传》居易敏晤绝人,工文章。未冠,谒顾况。况,吴人,恃才少所推可,见其文,自失曰:吾谓斯文遂绝,今复得子矣!贞元中,擢进士,补校书郎。 四年,天子以旱甚,下诏有所蠲贷,振除 【查看全文】
3 崔造,字玄宰,博陵安平人阅读答案与翻译-《旧唐书·崔造传》崔造,字玄宰,博陵安平人。少涉学,永泰中,与韩会、卢东美、张正则为友,皆侨居上元,好谈经济之略,尝以王佐自许,时人号为四夔。浙西观察使李栖筠引为宾僚,累至左司员外 【查看全文】
4 韩思复,字绍出阅读答案与翻译-《新唐书·韩思复传》韩思复,字绍出,京兆长安人。祖伦,贞观中历左卫率,封长山县男。思复少孤,年十岁,母为语父亡状,感咽几绝,故伦特爱之,尝曰:此儿必大吾宗。然家富有,金玉、车马、玩好 【查看全文】
5 颜真卿,字清臣阅读答案与翻译-《新唐书·颜真卿传》颜真卿,字清臣,琅邪临沂人也。少勤学业,有词藻,尤工书。开元中,举进士,登甲科。事亲以孝闻。四命为监察御史,充河西陇右军试覆屯交兵使。五原有冤狱,久不决,真卿至, 【查看全文】
6 浑瑊,本铁勒九姓之浑部也阅读答案与翻译-《新唐书·浑瑊传》浑瑊,本铁勒九姓之浑部也。善骑射。禄山反,从李光弼定河北,射贼骁将李立节,贯其左肩,死之。从郭子仪复两京,讨安庆绪,胜之新乡,擢武锋军使。吐蕃盗塞深入,瑊会泾原节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