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仁厚,初事剑南西川节度使陈敬碹为营使阅读答案与翻译-《新唐书·高仁厚传》

发布时间: 2019-05-18
高仁厚,初事剑南西川节度使陈敬碹为营使。黄巢陷京师,天子出居成都。先是,京师有不肖子,持梃剽闾里,号“闲子”。京兆尹始视事,辄杀尤者以怖其余。巢入京师,人多避难宝鸡,闲子掠之,吏不能制。仁厚素知状,下约入邑闾纵击。军入,闲子聚观嗤侮,于是杀数千人,自是闾里乃安。会邛州贼阡能众数万略诸县,列壁数十,涪州刺史韩秀升等乱峡中,诸将不能定。仁厚督兵四讨,屯永安。阡能遣谍者入军中,吏执以献,谍自言父母妻子囚于贼,约不得军虚实且死。仁厚哀之,日:“为我报贼,明日我且战,有能释甲迎我者,署背日‘归顺’,皆得复农矣。”纵谍去。贼设伏诈降,仁厚遣将不持兵入谕其众,皆真降。仁厚还,天子御楼劳军。敬碹与仁厚谋日:“秀升未禽,公能破贼,当以东川待公。”仁厚许之。仁厚使游军逼贼,久不战,则夜以千卒持短刀、强弩直薄营,火而噪之。秀升率舟兵救火,仁厚遣人鹜没凿舟,皆沉,众惧,多溃。秀升斩溃兵,众怒,执秀升以降。仁厚槛车送行在,斩于市。东川节度使杨师立初隶神策军,闻敬碹以仁厚代己,有望言,移檄言敬碹十罪,杀监军田绘,遣兵攻绵州,不克。帝乃下诏削官爵。敬碹即表仁厚为东川节度留后,率兵二万讨之。师立遣大将张士安、郑君雄守鹿头关。仁厚次汉州前军战德阳师立婴城阅四旬夜出兵扰北栅仁厚设两翼而伏披栅门列炬贼不敢进伏发,击走之。师立自督士,十战皆北。仁厚约城中斩首恶者赏,君雄呼于军曰:“天子所讨,反者耳,吾等何与?”乃与士安哗而进,以仁厚书示师立曰:“请以死谢众。”自沉于池死。君雄悉诛其家,献首天子。诏拜剑南东川节度使。乾宁中,追赠司徒。(节选自《新唐书·高仁厚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仁厚次汉州/前军战德阳/师立婴城/阅四旬/夜出兵扰北栅/仁厚设两翼而伏/披栅门列炬/贼不敢进/
B.仁厚次汉州/前军战德阳/师立婴城/阅四旬夜/出兵扰北栅/仁厚设两翼/而伏披栅门列炬/贼不敢进/
C.仁厚次汉州/前军战德阳/师立婴城/阅四旬夜/出兵扰北栅/仁厚设两翼而伏/披栅门列炬/贼不敢进/
D.仁厚次汉州/前军战德阳/师立婴城/阅四旬/夜出兵扰北栅/仁厚设两翼/而伏披栅门列炬/贼不敢进/
10.(3分)A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阊里指乡里、民间,“闾左”泛指百姓.《滕王阁序》中“间阎扑地”形容房屋遍地。
B.刺史在文中指涪州的最高行政长官,《陈情表》“后刺史臣荣”中“刺史”指益州刺史荣。
C.行在即皇帝所在的地方,后专指皇帝行幸所至之地,在文中具体指皇帝避乱的成都。
D.移檄在文中指的是发布檄文,檄是指古代官方或民间用以征召、晓谕、声讨的文书。
11.(3分)D(檄是古代官方的文书。)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仁厚惩恶制暴,维护社会安宁。百姓到宝鸡避难,遭到不良子弟抢掠,官吏不能制止,他约定在军队进城时可击杀不良子弟,以维护社会的秩序。
B.仁厚仁善待敌,真诚劝敌归降。他审问探听情报的间谍,得知间谍的家人被叛军绑架,十分同情;敌人设伏诈降时,他也不携带兵器进入敌营劝降。
C.仁厚善于用兵,作战足智多谋。他派士兵骚扰韩秀升的军队,久不交战,却在夜里袭击韩秀升军营,在韩秀升率舟兵救火时,派人凿沉敌人的船只。
D.仁厚平叛有方,重在惩治首恶。杨师立发动叛乱,他率军讨伐,多次取胜,并许诺斩杀首恶的人受到奖赏,得到郑君雄等响应,迫使师立投池自杀。
12.(3分)B(“他也不携带兵器进入敌营劝降”有误,原文是“他派遣将领不携带兵器进入敌营劝降”)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京兆尹始视事,辄杀尤者以怖其余。(5分)
(2)有能释甲迎我者,署背日“归顺”,皆得复农矣。(5分)
13.(10分)(l)(5分)京兆尹刚到任,总要(就)杀死其中最恶劣的来震慑其他人。(“视事”“尤”“怖”一处1分,大意2分)
(2)(5分)如有能脱下甲胄迎接我的人,就在背上写上“归顺”,都可以返回务农了。(“释”“署”“农”一处1分,大意2分)

文言文参考译文
高仁厚,当初事奉剑南西川节度使陈敬瑄担任营使。黄巢攻陷京师,天子逃往成都。在这之前,京城有不良子弟,拿着棍子抢掠乡里,称作“闲子”。京兆尹刚到任,总要(就)杀死其中最恶劣的来震慑其他人。黄巢进入京师,百姓大多在宝鸡避难,闲子抢掠百姓,官吏不能制止。高仁厚平时知道他们的恶行,暗中约定军队进城放手击杀。军队进城,闲子聚在一起观看,取笑侮辱军人,军队趁机杀数千闲子,从此乡里才安定。时逢邛州贼人阡能的数万部众进攻各县,扎下数十处营寨,涪州刺史韩秀升等在峡中作乱,诸将不能平定。高仁厚督兵四处讨伐,驻扎在永安。阡能派来的间谍混入军中,被官吏抓住后献给高仁厚,间谍自称父母妻儿都被贼人扣押,规定假如不能探明军中虚实,家人都要被处死。高仁厚同情他,说:“为我告诉贼兵,明日我将出战,如有能脱下甲胄迎接我的人,就在背上写上‘归顺’,都可以返回务农了。”就放走了间谍。贼兵设下埋伏,假装投降,他派遣将领不携带兵器进入敌营劝降。叛军都真心投降。高仁厚返回,天子登楼慰劳军队。陈敬瑄与高仁厚商量说:“韩秀升还没有被擒获,你如能破贼,将用东川节度使来酬报你。”高仁厚答应了他。高仁厚派游兵逼近韩秀升的军队,久不交战,却在夜里派一千名士兵带着短刀、强弩袭击贼营,放火喧叫。韩秀升率水兵救火,高仁厚派人如鸭潜没水中凿叛军船底,叛军的船都沉没。韩秀升的部众畏惧,大多溃散。韩秀升斩杀逃兵,他的部众愤怒,抓住韩秀升然后投降高仁厚。高仁厚用囚车把他押送到成都,在市中处斩。东川节度使杨师立起初隶属于神策军,得知陈敬瑄以高仁厚来取代自己,颇有怨言,发布檄文说陈敬瑄有十条罪状,杀死监军田绘,派兵攻打绵州,没有攻下。皇帝于是下诏削去杨师立的官爵。陈敬瑄随即上表朝廷授予高仁厚为东川节度留后,率兵二万讨伐杨师立。杨师立派遣大将张士安、郑君雄据守鹿头关。高仁厚驻扎在汉州,前军在德阳接战。杨师立据城防守,经历了四十天。杨师立在夜里派兵出城偷袭北栅。高仁厚在两翼设下伏兵,打开栅门,点燃火炬,贼军不敢进入。伏兵杀出,打败了贼兵。杨师立亲自督战,十战皆败。高仁厚与城中约定斩杀首恶的人受赏,郑君雄在军中呼喊说:“天子讨伐的是反叛者的人罢了,我们为什么要与他守在一起呢?”于是与张士安喧哗前进,把高仁厚的书信展示给杨师立说:“请以死向众人谢罪。”杨师立投池自杀。郑君雄杀了他的全部家人,将杨师立的首级献给天子。朝廷下诏授予高仁厚剑南东川节度使。乾宁年间,追赠为司徒。


相关阅读
1 郭子仪有功高不赏之惧,中贵人害其功阅读答案解析与翻译

郭子仪 子仪有功高不赏之惧,中贵人害其功,遂使盗于华州掘公之先人坟墓。公裨将李怀光等怒,欲求物捕其党。及公入奏,对扬①之日,但号泣自罪。因奏曰:臣领师徒,出外征伐, 【查看全文】

2 浑瑊,本铁勒九姓之浑部也阅读答案与翻译-《新唐书·浑瑊传》

浑瑊,本铁勒九姓之浑部也。善骑射。禄山反,从李光弼定河北,射贼骁将李立节,贯其左肩,死之。从郭子仪复两京,讨安庆绪,胜之新乡,擢武锋军使。吐蕃盗塞深入,瑊会泾原节 【查看全文】

3 白居易敏晤绝人,工文章阅读答案与翻译-《新唐书 白居易传》

居易敏晤绝人,工文章。未冠,谒顾况。况,吴人,恃才少所推可,见其文,自失曰:吾谓斯文遂绝,今复得子矣!贞元中,擢进士,补校书郎。 四年,天子以旱甚,下诏有所蠲贷,振除 【查看全文】

4 韩思复,字绍出阅读答案与翻译-《新唐书·韩思复传》

韩思复,字绍出,京兆长安人。祖伦,贞观中历左卫率,封长山县男。思复少孤,年十岁,母为语父亡状,感咽几绝,故伦特爱之,尝曰:此儿必大吾宗。然家富有,金玉、车马、玩好 【查看全文】

5 颜真卿,字清臣阅读答案与翻译-《新唐书·颜真卿传》

颜真卿,字清臣,琅邪临沂人也。少勤学业,有词藻,尤工书。开元中,举进士,登甲科。事亲以孝闻。四命为监察御史,充河西陇右军试覆屯交兵使。五原有冤狱,久不决,真卿至, 【查看全文】

6 崔造,字玄宰,博陵安平人阅读答案与翻译-《旧唐书·崔造传》

崔造,字玄宰,博陵安平人。少涉学,永泰中,与韩会、卢东美、张正则为友,皆侨居上元,好谈经济之略,尝以王佐自许,时人号为四夔。浙西观察使李栖筠引为宾僚,累至左司员外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