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澄,字幼清,抚州崇仁人阅读答案与翻译-《元史 吴澄传》

发布时间: 2019-04-07
吴澄,字幼清,抚州崇仁人。高祖晔,初居咸口里。九岁,从群子弟试乡校,每中前列。既长, 于经传皆习通之。
至元十三年,民初附,盗贼所在蜂起,乐安郑松招澄居布水谷,乃著《孝经章句》,校定 《易》、《书》、《诗》、《春秋》、《仪礼》及大、小《戴记》。元贞初,游龙兴,按察司经历郝文迎至郡学,日听讲论,录其问答,凡数千言。左丞董士选延之于家,亲执馈食,曰:“吴先生,天下士也。”既入朝,荐澄有道,摧应奉翰林文字。
至大元年,召为国子监丞。澄至,旦燃烛堂上,诸生以次受业,执经问难者,接踵而至。澄各因其材质,反覆训诱之,每至夜分。虽寒暑不易也。
英宗即位,先是有旨集善书者,粉黄金为泥,写浮屠《藏经》。帝在上都,使左丞速诏澄为序,澄曰:“撰为文辞,不可以示后世,请俟驾还奏之。”会帝崩而止。泰定元年,初开经筵,首命澄与平章政事张珪、国子祭酒邓文原为讲官。在至治末,诏作太庙,议者习见同堂异室之制,乃作十三室。未及迁奉,而国有大故,有司疑于昭穆之次,命集议之。澄议曰:“世祖混一天下, 悉考古制而行之。古者天子七庙,庙各为宫,各以次递迁,其庙之宫,颇如今之中书六部。夫省部之设,亦仿金、宋,岂以宗庙叙次而不考古乎!”有司急于行事竟如旧次云时澄已有去志即出城等舟去。
澄少暇即著书,至将终,犹不置也。于《易》《春秋》《礼记》,各有纂言,尽破传注穿凿,以发其蕴。条归纪叙,精明简洁,卓然成一家言。
 初,澄所居草屋数间,程钜夫题曰草庐,故学者称之为草庐先生。天历四年六月,澄卒,年八十五。(摘编自《元史 吴澄传》)
注释:①福田:佛教以为行善修德能受福报,犹如播种田亩,故称。
10.下列对文中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有司急/于行事竟如旧次云/时澄已有去志/即出城/登舟去
B.有司急于行事/竟如旧次/云时澄已有去志/即出城/登舟去
C.有司急/于行事竟如旧次/云时澄已有去志/即出城/登舟去。
D.有司急于行事/竟如旧次云/时澄已有去志/即出城/登舟去。
11.下列对加点词语的内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经传,多是指儒家经典和注疏的合称,经是儒家的重要代表作品及儒家祖述的古代典籍,传是对这些经文的解释。
B.经筵,汉唐以来帝王为讲论经史而特设的御前讲席。宋代始称经筵,设置讲官以翰林学士或其他官员充任或兼任。
C.太庙,是中国古代皇帝的宗庙,供奉皇帝的先祖,夏称“世室”,殷商称“重屋”,周称“明 堂”,秦汉时称“太庙”。
D.中书即中书省,是宫内侍从官的办事机构,负责掌管机要、发布皇帝诏书。元中书省还有地方派出机构,称行省。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吴澄博学有才能,尤长儒学经典。朝廷开经筵聘其为讲官,被儒家学子所推崇,左丞董士选曾邀请吴澄到家中并亲自侍奉其起居。
B.吴澄性格耿直,敢于直言。世宗搜集善本书籍,加黄金封面,刻印佛教《藏经》,令吴澄作序。吴澄据理反驳,后因群臣齐谏而止。
C.吴澄要求遵守礼制办事。朝廷修建太庙,官员对皇帝的位次排列有疑问,朝廷命令共同 评议此事,吴澄依古制力争,但最终无效。
D.吴澄是元代杰出的理学大师,以其毕生精力为元朝儒学的传播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自成一家,对后世理学研究产生重大影响。
13.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澄至,旦燃烛堂上,诸生以次受业,执经问难者,接踵而至。
(2)于《易》《春秋》《礼记》5各有纂言,尽破传注穿凿,以发其蕴。

参考答案
10. (3分)D
11. (3分)D【解析】“宫内侍从官的办事机构”是门下省,中书省是封建政权执政的中枢部门。
12. (3分)B[解析]不是搜集善本书籍,加黄金封面,而是搜集擅长书法的人,用黄金为粉
书写。群臣也没有反对。
13. (1)吴澄到任后,每日早晨在堂上点上蜡烛,国子监生按次序接受学业,拿着经书来向他请教疑难问题的人,络绎不绝。(“堂上”状语后置;难,指疑难问题。每点1分。句意通顺3分)
(2)他对于《易经》、《春秋》、《礼记》各有自己的撰述,都能破除以前一些牵强附会的解释,来阐发书中的深刻道理。(纂 言:撰述;穿凿:牵强附会。每点1分,句意通顺3分)

【参考译文】
吴澄字幼清,是抚州崇仁县人。他的高祖吴晔,开始居住在咸口里。九岁时,与其他子弟参加乡校考试,吴澄常常名列前茅。长大成人以后,对于经传都学习精通。
至元十三年(1276),人民刚归附蒙古,各处盗贼兴起。乐安人郑松邀吴澄避居于布水谷。
于是吴澄在那里作成《孝经章句》,并校定了《易经》、《尚书》、《诗经》、《春秋》、《仪礼》及《大戴礼记》、《小戴礼记》。元贞初年(1295),吴澄游学于龙兴,按察司经历郝文将他迎接到郡学,每日听他讲经论史,记录其问答大概有数千言。左承董士选把吴澄请到家中,亲自(为他)操持饮食,说:“吴先生是天下少有的士人。”他入朝为官后,举荐吴澄有远见卓识,朝廷提拔他为应奉翰林文字。
至大元年(1308),朝廷征召他为国子监丛。吴澄到任后,每日早晨在堂上点上蜡烛,国子监生按次序接受学业,但是拿着经书来向他请教疑难问题的人,络绎不绝。吴澄根据学生的天赋,反复讲解,循循善诱,常常直到半夜。无论寒暑都不改变。
英宗即位,有圣旨要求搜集善于写书法的人,用黄金粉书写佛教《藏经》。皇帝在上都,派左丞速传诏令吴澄作序。吴澄说:“撰写文辞,不可以给后世的人看,请等皇帝回京再上奏此事。”适逢皇帝去世,此事也就罢了。泰定元年刚开设经筵,首先任命吴澄与平章政事张珪、国子祭酒邓文原为讲官。在至治末年时,诏命修建太庙,议论者常见同堂异室之制,于是修建了十三间祭室。(但是)没来得及迁祀,而国家出现大变(指皇帝驾崩),有关官员对诸位皇帝的排列次序有疑问,朝廷命令共同评议此事。吴澄提议说:“世祖统一天下,全都考定古制而推行。古代天子有七庙,每一座庙都各自为宫,各自按次序依次提升,其庙的宫室,很像现在的中书省的六部。设立省部,也是仿照金、宋的官制,怎么能因为宗庙排序就不考定古制呢!”负责的官员急于办成此事,最终还是按照原来的次序做了。当时吴澄已经有了辞职的想法,就出城乘舟离开。
吴澄平时稍有闲暇就著书立说,直到生命将尽,仍不搁笔。他对于《易经》、《春秋》、《礼记》,都各有自己的撰述,(而且)都能破除以前一些牵强附会的解释,来阐发书中的深刻道理,条分缕析,见解精到文笔简洁,见识卓越,成一家之言。
起初,吴澄所居住的地方有数间草房,程矩夫为之题名为“草庐”,所以求学的人称吴澄为“草庐先生”。天历四年吴澄就病逝了,享年85岁。


相关阅读
1 元史·孛鲁传阅读答案与翻译

孛鲁,鲁国王木华黎之子。沉毅魁杰,宽厚爱人,通诸国语,善骑射,年二十七,入朝行在所。时太祖在西域,夏国主李王阴结外援,蓄异图,密诏孛鲁讨之。甲申秋九月,攻银州,克 【查看全文】

2 揭傒斯,字曼硕,龙兴富州人阅读答案与翻译-《元史•揭傒斯传》

揭傒斯,字曼硕,龙兴富州人。父来成,宋乡贡进士。侯斯幼贫,读书尤刻苦,昼夜不少懈,父子自为师友,由是贯通百氏,早有文名。大德间,稍出游湘、汉,程钜夫、卢挚,先后为 【查看全文】

3 杨奂,字焕然,乾州奉天人阅读答案与翻译-《元史·杨奂传》

杨奂,字焕然,乾州奉天人。母尝梦东南日光射其身,旁一神人以笔授之,已而奂生,其父以为文明之象,因名之曰奂。金末举进士不中,乃作万言策,指陈时病,皆人所不敢言者,未 【查看全文】

4 元史•贡师泰传阅读答案与翻译

贡师泰,字泰甫,泰定四年,释褐出身,授从仕郎、太和州判官。丁外艰,改徽州路歙县丞。大臣有以其名闻者,擢应奉翰林文字。丁内艰,服阕,除绍兴路总管府推官,郡有疑狱,悉 【查看全文】

5 吕思诚,字仲实,平定州人阅读答案与翻译-《元史·吕思诚传》

吕思诚,字仲实,平定州人。擢泰定元年进士第,授同知辽州事,丁内艰,未赴。改景州蓚县尹。差民户为三等,均其徭役;刻孔子象,令社学祀事;每岁春行田,树畜勤敏者,赏以农 【查看全文】

6 乃燕,性谦和,好学,以贤能称阅读答案与翻译-《元史·乃燕硕德传》

乃燕,性谦和,好学,以贤能称。速浑察既薨,宪宗择于诸子,命乃燕袭爵。乃燕力辞曰:臣有兄忽林池当袭。帝曰:朕知之,然柔弱不能胜。忽林池亦固让,乃燕顿首涕泣力辞,不得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