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花·别后不知君远近翻译赏析_木兰花·别后不知君远近原文_作者欧阳修

  《木兰花·别后不知君远近》出自宋词三百首,其作者为宋朝文学家欧阳修。其古诗全文如下:
  别后不知君远近,触目凄凉多少闷!渐行渐远渐无书,水阔鱼沉何处问。
  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故欹单枕梦中寻,梦又不成灯又烬。
  【前言】
  《木兰花·别后不知君远近》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的词作,被选入《宋词三百首》。此词描写思妇念远的愁情。上阕写思妇别后的孤凄苦闷和对远游人深切的怀念;下阕借景抒情,描写思妇秋夜难眠独伴孤灯的愁苦。全词突出一个“恨”字,层层递进,深沉婉约,把一个闺中独居的女子在爱人离别后的凄凉悲愁以及对杳无音讯的无情之人的怨恨,刻画得淋漓尽致。笔调细腻委婉,语言浅白,情感朴实;境界哀怨缠绵,清疏蕴藉,雅俗兼备:很好地体现了欧词的艺术特色。
  【注释】
  ⑴鱼沉:鱼不传书。古代有鱼雁传书的传说,这里指音讯全无
  ⑵攲:倾斜。单枕:孤枕
  ⑶烬:灯芯烧尽成灰
  【翻译】
  分别后不知你的行程远近,满目凄凉心中有说不尽的苦闷。你越走越远渐渐断了书信;鱼书不传我去哪里问讯?深夜里风吹竹叶萧萧不停,千声万声都是别愁离恨。我斜倚单枕想到梦中见你,谁知道梦没有做成灯芯又燃尽。
  【赏析】
  这首词是作者的早期作品。词是写闺中思妇深沉凄绝的离愁别恨。发端句“别后不知君远近”是恨的缘由。因不知亲人行踪,故触景皆生出凄凉、郁闷,亦即无时无处不如此。“多少”,不知多少之意,以模糊语言极状其多。三四两句再进一层,抒写了远别的情状与愁绪。“渐行渐远渐无书”,一句之内重复了三个“渐”字,将思妇的想象意念从近处逐渐推向远处,仿佛去追寻爱人的足迹,然而雁绝鱼沉,天崖无处觅寻踪影。“无书”应首句的“不知”,且欲知无由,她只有沉浸在“水阔鱼沉何处问”的无穷哀怨之中了。“水阔”是“远”的象征,“鱼沉”是“无书”的象征。“何处问”三字,将思妇欲求无路、欲诉无门的那种不可名状的愁苦,抒写得极为痛切。在她与亲人相阻绝的浩浩水域与茫茫空间,似乎都充塞了触目凄凉的离别苦况。词的笔触既深沉又婉曲。
  词篇从过片以下,深入细腻地刻画了思妇的内心世界,着力渲染了她秋夜不寐的愁苦之情。“自古伤心唯远别,登山临水迟留。暮尘衰草一番秋。寻常景物,到此尽成愁。”(张先《临江仙·自古伤心惟远别》)风竹秋韵,原是“寻常景物”,但在与亲人远别,空床独宿的思妇听来,万叶千声都是离恨悲鸣,一叶叶一声声都牵动着她无限愁苦之情。“故欹单枕梦中寻,梦又不成灯又烬”。思妇为了摆脱苦状的现实,急于入睡成梦,故特意斜靠着孤枕,幻想在梦中能寻觅到在现实中寻觅不到的亲人,可是“千山万水不曾行,魂梦欲教何处觅?”(韦庄《木兰花·独上小楼春欲暮》)连仅有的一点小小希望也成了泡影,不单是“愁极梦难成”(薛昭蕴《小重山·春到长门春草青》),最后连那一盏作伴的残灯也熄灭了。“灯又烬”一语双关,闺房里的灯花燃成了灰烬,自己与亲人的相会也不可能实现,思妇的命运变得和灯花一样凄迷、黯淡。词到结句,哀婉幽怨之情韵袅袅不断,给人以深沉的艺术感染。
  前于欧阳修的花间派词人,往往喜欢对女性的外在体态服饰进行精心刻画,而对人物内心的思想感情则很少揭示。欧阳修显然比他们进了一大步,在这首词中,他没在使用一个字去描绘思妇的外貌形象,而是着力揭示思妇内心的思想感情,字字沉着,句句推进,如剥笋抽茧,逐层深入,由分别--远别--无音信--夜闻风竹--寻梦不成--灯又烬,将一层、一层、又一层的愁恨写得越来越深刻、凄绝。全词写愁恨由远到近,自外及内,从现实到幻想,又从幻想回到现实。且抒情写景两得,写景句寓含着婉曲之情,言情句挟带着凄凉之景,表现出特有的深曲婉丽的艺术风格。


相关阅读
1 八归·秋江带雨翻译赏析_八归·秋江带雨原文_作者史达祖

《八归秋江带雨》出自宋词三百首,其作者为宋朝文学家史达祖。其古诗全文如下: 秋江带雨,寒沙萦水,人瞰画阁愁独。烟蓑散响惊诗思,还被乱鸥飞去,秀句难续。冷眼尽归图画上 【查看全文】

2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翻译赏析

《念奴娇赤壁怀古》作者为宋朝文学家苏轼。其古诗全文如下: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 【查看全文】

3 六幺令·绿阴春尽翻译赏析_六幺令·绿阴春尽原文_作者晏几道

《六幺令绿阴春尽》出自宋词三百首,其作者为宋朝文学家晏几道。其古诗全文如下: 绿阴春尽,飞絮绕香阁。晚来翠眉宫样,巧把远山学。一寸狂心未说,已向横波觉。画帘遮匝,新 【查看全文】

4 霜叶飞·重九翻译赏析_霜叶飞·重九原文_作者吴文英

《霜叶飞重九》出自宋词三百首,其作者为宋朝文学家吴文英。其古诗全文如下: 断烟离绪。关心事,斜阳红隐霜树。半壶秋水荐黄花,香噀西风雨。纵玉勒、轻飞迅羽,凄凉谁吊荒台 【查看全文】

5 烛影摇红·题安陆浮云楼翻译赏析_烛影摇红·题安陆浮云楼原文_作者廖世美

《烛影摇红题安陆浮云楼》出自宋词三百首,其作者为宋朝文学家廖世美。其古诗全文如下: 霭霭春空,画楼森耸凌云渚。紫薇登览最关情,绝妙夸能赋。惆怅相思迟暮。记当日、朱阑 【查看全文】

6 疏影·咏荷叶翻译赏析_疏影·咏荷叶原文_作者张炎

《疏影咏荷叶》出自宋词三百首,作者为宋朝诗人张炎,其古诗全文如下: 碧圆自洁。向浅洲远浦,亭亭清绝。犹有遗簪,不展秋心,能卷几多炎热?鸳鸯密语同倾盖,且莫与、浣纱人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