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花子·小立红桥柳半垂》作者为清朝文学家纳兰性德。其古诗全文如下:
小立红桥柳半垂,越罗裙飏缕金衣。采得石榴双叶子,欲贻谁?
便是有情当落日,只应无伴送斜晖。寄语东风休著力,不禁吹。
【前言】
《山花子·小立红桥柳半垂》是清代词作家纳兰性德的作品。该词写一女子怜春惜春又怨春的情态,词中“采得石榴双叶子”和“只应无伴送斜晖”之句,又透露出她怀春的幽凄孤独之意,在众多温雅清新的纳兰词中独树一帜。
【注释】
①越罗裙:越地所产之丝织物,轻柔而精美。
②缕金衣,绣有金丝的衣服。
③石榴:石榴树。唐段成式《酉阳杂俎·木篇》:“石榴,一名丹若。梁大同中东州后堂石榴皆生双子。南诏石榴子大,皮薄如藤纸,味绝于洛中。”
④著力:用力、尽力。
【翻译】
依立在垂柳飘飘的红桥上,罗裳轻舞随风飘。摘下两片石榴叶,想要留给谁?如果说有情的话,也只有明月了,只有他孤独地送走夕阳。希望借助东风(春风)的力量讲心中话给你听,无奈东风劲,尽吹散。
【赏析】
这首词描写了一个感春伤春的女子,将其怜春、惜春又怨春的情态刻画得淋漓尽致。
“小立红桥柳半垂,越罗裙飏缕金衣”,是谁在垂柳的掩映之下小立红桥呢?越罗向以华美精致著称,这倒不一定是实指,而是以“越罗裙”代指华美的衣着;缕金衣具体来说就是绣有金丝的衣服,也称金缕衣,唐诗名句有“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这可不是“金缕玉衣”哦,用“金缕衣”,意义和“越罗裙”一样,是描述衣着的华美。正是这样一位衣着华美的女子在垂柳的掩映之下独自站在小红桥上。
“采得石榴双叶子,欲贻谁?”美女站在桥上做什么呢?“双叶”是说成双成对的叶子,进而由叶子的成双联想到人的成双——诗歌里提到双叶,通常就是情侣相思的意象,和石榴双叶相关的最常见的一个动作就是“寄”,意思大略也就是容若“欲贻谁”的“贻”。摘得了象征相思的双叶,就要寄给情人。但是,这位“采得石榴双叶子”的女子却在小红桥上痴痴地站着,这石榴双叶虽然已经采在手里,却不知道要寄给谁才好。
下片对句“便是有情当落日,只应无伴送斜晖”,落日和斜晖其实是一个意思,用在对仗里,意思重叠,通常不为诗家所取,但容若用了一“当”一“送”两个意义完全相反的动词使落日与斜晖的意义重复反倒生出了一番特殊的修辞意味。一个“有情”,一个“无伴”,写出了少女的孤独,那孤独并不是深沉的,恰恰因为肤浅而透出了几分憨态和可爱。
结句“寄语东风休著力,不禁吹”,这个动词“寄语”,主语既可以是那位少女,也可以是旁观的诗人,无论如何,他们都是怜惜那小红桥上因伤情而孤独,因孤独而孱弱,因孱弱而弱不禁风的少女,所以叮嘱东风,轻轻地吹呀,不要吹坏了她。
这首词,正是花问笔法,摹写少女心事、少女情态,却比花问少了几分粉腻,多了几分清新。花问虽是词的正根,流弊却是艳俗,总耍被文人雅词冲洗得纯净的。
相关阅读
1 采桑子·海天谁放冰轮满翻译赏析_采桑子·海天谁放冰轮满原文_作者纳兰性德
《采桑子海天谁放冰轮满》作者为清朝诗人纳兰性德。其古诗全文如下: 海天谁放冰轮满,惆怅离情。莫说离情,但值良宵总泪零。 只应碧落重相见,那是今生。可奈今生,刚作愁时 【查看全文】
2 青衫湿·近来无限伤心事原文_青衫湿·近来无限伤心事翻译赏析_作者纳兰性德《青衫湿近来无限伤心事》作者是清朝文学家纳兰性德。其古诗全文如下: 近来无限伤心事,谁与话长更?从教分付,绿窗红泪,早雁初莺。 当时领略,而今断送,总负多情。忽疑君 【查看全文】
3 少年游阅读答案-纳兰性德,算来好景只如斯,惟许有情知少年游算来好景只如斯 纳兰性德 算来好景只如斯,惟许有情知。寻常风月②,等闲谈笑,称意即相宜。 十年青鸟音尘断,往事不胜思。一钩残照,半帘飞絮,总是恼人时。 【注】①康 【查看全文】
4 古诗生查子·鞭影落春堤翻译赏析_生查子·鞭影落春堤原文_作者纳兰性德《生查子鞭影落春堤》作者为清朝文学家纳兰性德。其古诗全文如下: 鞭影落春堤,绿锦鄣泥卷。脉脉逗菱丝,嫩水吴姬眼。 啮膝带香归,谁整樱桃宴。蜡泪恼东风,旧垒眠新燕。 【 【查看全文】
5 蝶恋花·散花楼送客阅读答案与赏析-纳兰性德蝶恋花散花楼送客 纳兰性德 城上清笳城下杵,秋尽离人,此际心偏苦。刀尺又催天又暮,一声吹冷蒹葭浦。 把酒留君君不住。莫被寒云,遮住君行处。行宿黄茅山店路,夕阳村社迎神 【查看全文】
6 忆江南·宿双林禅院有感翻译赏析_忆江南·宿双林禅院有感原文_作者纳兰性德《忆江南宿双林禅院有感》作者为清朝诗人纳兰性德。其古诗全文如下: 心灰尽、有发未全僧。风雨消磨生死别,似曾相识只孤檠,情在不能醒。 摇落后,清吹那堪听。淅沥暗飘金井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