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真人东山还》作者为南北朝诗人沈约。其古诗全文如下:
连峰竟无已,积翠远微微。
寥戾野风急,芸黄秋草腓。
我来岁云暮,于此怅怀归。
霜雪方共下,宁止露沾衣。
待余两岐秀,去去掩柴扉。
【赏析】
诗人一方面为远离政治斗争的是非之地而感到庆幸,另一方面又因仕途坎坷颇觉痛苦,故其《登玄畅楼》云:“上有离群客,客有慕归心”;“信美非吾土,何事不抽簪。”此诗借留真人东山还之题,抒发怀归及高蹈之情。“留”,一作刘。“真人”,道士之别称,以其能存养本性,故称之。“留真人”,其人不详。“东山”,一作“东南”。
“连峰竟无已,积翠远微微”,首二句写东阳四围山色。连峰重叠,无穷无尽;山色积翠,邃远幽静。微微,幽静深邃之状。诗人《登玄畅楼》云:“危峰带北阜,高顶出南岑”,刻意描绘东阳山峦的高耸,与此诗侧重点虽不同,但都写出东阳四周多山的特色。陈祚明评此诗曰:“起句便尔苍然”(《采菽堂古诗选》卷二十三)。首二句东阳环境,写地;次二句“寥戾野风急,芸黄秋草腓”,物候,写时。“寥戾”,风声。“芸黄”,见《诗经·小雅·苕之华》:“芸其黄矣”,疏:“芸为极黄之貌。”“腓”,草枯貌。野风寥戾凄急,秋草枯黄披靡,秋景一片萧条,感伤之情已在其中。“野风”、“秋草”,还逗出下四句的霜雪及怀归之情。诗人说:我来东阳,此时已是岁暮,惆怅及怀归之情随着物候的衰杀凄凉与日俱深。这天气非霜即雪,岂仅仅是秋露而已;秋露已足动人怀归之情,何况是霜雪呢。“宁止”,反问且加深程度之语。“两岐秀”,用《后汉书·张堪传》事:“(堪)拜渔阳太守,捕击奸猾,赏罚必信,吏民皆乐为用。匈奴尝以万骑入渔阳,堪率数千骑奔击,大破之。郡县以静。乃于狐奴开稻田八千余顷,劝民耕种,以致殷富。百姓歌曰:‘桑无附枝,麦穗两岐。张君为政,乐不可支。’”“待余两岐秀”,为政东阳,必当有绩,虽是自勉自激的话,但一“待”字,仍掩饰不了归期难等之情,笔含酸楚。“去去掩柴扉”,政局不稳,仕途不畅,今日真人你还自东山,异日我东阳任满,将掩柴扉而高卧。诗中所写,与诗人《八咏楼·被褐守山东》(亦作于东阳)结二句“秩满归白云,淹留事芝髓”意同。沈约晚年笃信佛教,但宋齐时佛道思想并存,出守东阳的二三年间,道教思想更占主导地位,其《游金华山》云:“天倪临紫阙,地道通丹窍”,东阳金华山传说为赤松子得道处,固是一个原因,但最重要的则是时局和仕途的关系。
这首诗虽题为《留真人东山还》,然而全诗完全撇开真人,只在自家落笔,借题发挥,抒写情怀,以让对方理解自己怀抱。这种写法,不仅在隐侯集中较特别,就是在当时或其后诗人的作品中都较少见。此诗起句苍翠满目,而“寥戾”以后由景而情,愈写愈悲,“两岐秀”一振,故作旷达,但更觉无奈,凄凉满目,所谓异日掩柴扉无非是对今日现实的牢骚和不满的另一种说法而已,由此可以看出诗人谋篇布局的讲究。
相关阅读
1 南乡子·睡起绕回塘翻译赏析_南乡子·睡起绕回塘原文_作者李之仪
《南乡子睡起绕回塘》作者为宋朝诗人李之仪。其古诗全文如下: 睡起绕回塘。不见衔泥燕子忙。前日花梢都绿遍,西墙。犹有轻风递暗香。 步懒恰寻床。卧看游丝到地长。自恨无聊 【查看全文】
2 燕公为汉将翻译赏析_燕公为汉将原文_作者胡皓燕公为汉将,武德奉文思。利用经戎莽,英图叶圣诒。 塞沙制长策,穷石卷摇旗。万里要相贺,三边又在兹。 棱威方逐逐,谈笑坐怡怡。宠饯纷郊道,充厨竭御司。 尝醪企行迈,听乐 【查看全文】
3 途中见杏花阅读答案-吴融,一枝红杏出墙头,墙外行人正独愁途中见杏花 吴融① 一枝红杏出墙头,墙外行人正独愁。 长得看来犹有恨,可堪逢处更难留! 林空色暝莺先到,春浅香寒蝶未游。 更忆帝乡千万树,澹烟笼日暗神州。 【注】①吴融: 【查看全文】
4 访戴天山道士不遇阅读答案-李白,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李白 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 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 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 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 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查看全文】
5 晚鸡·黯黯严城罢鼓鼙原文_晚鸡·黯黯严城罢鼓鼙翻译赏析_作者崔护《晚鸡黯黯严城罢鼓鼙》作者是唐朝文学家崔护。其诗文如下: 黯黯严城罢鼓鼙,数声相续出寒栖。 不嫌惊破纱窗梦,却恐为妖半夜啼。 【赏析】 诗中描写的情景应发生在长安城南, 【查看全文】
6 玉漏迟·乱离词客少翻译赏析_玉漏迟·乱离词客少原文_作者张尔田《玉漏迟乱离词客少》作者为宋朝诗人张尔田。其古诗全文如下: 乱离词客少!锦鲸仙去,鹤归华表。把酒生平,都是旧时言笑。零落霜腴润墨,流怨入江南哀调。春恨渺,十年心事,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