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花令·铜驼陌上新正后翻译赏析_木兰花令·铜驼陌上新正后原文_作者王观

  《木兰花令·铜驼陌上新正后》作者为宋朝诗人王观。其古诗全文如下:
  铜驼陌上新正后,第一风流除是柳。勾牵春事不如梅,断送离人强似酒。
  东君有意偏撋就,惯得腰肢真个瘦。阿谁道你不思量,因甚眉头长恁皱。
  【赏析】
  上片起首两句点明所咏之物为柳,突出柳的风流本性,全词遂以拟人的方法从各方面来表现它的风流。洛阳古都铜驼街的柳自汉代以来便很著名。据古文献《洛阳记》云:“洛阳有铜驼街。汉铸铜驼二枚,在宫南四会道相对。俗语曰:‘金马门外集众贤,铜驼陌上集少。’”(《太平御览》卷一五八引)铜驼街在洛阳城南,与城西之金谷园都是人们游乐的胜地。唐骆宾王诗说“铜驼路上柳千条,金谷园中花几色”(《艳情代郭氏答卢照邻》)。词人提笔即谓“铜驼陌上”,令人联想到柳的风姿,十分切题。“新正”即新春正月。词人以赞美的语气强调新春到来之时,最显得俊俏风流的应是叶芽青嫩、柔条迎风而舞的柳了。“第一”是说除柳之身姿俊俏袅娜可称第一而外,它还是最先向人们报告春的消息的。三、四两句由新春的柳而联想到梅柳争春。柳虽得春意之先,而人们常以梅为东风第一枝,词人在此试图给它们以公允的评判。他以为柳虽不如梅花之娇艳,但在送别的场合,柳的作用远过于酒了,当然也就更胜于梅了。这里非常巧妙地用一旧典。汉代都城长安东门外的灞桥柳色如烟,都城人们送别亲友至灞桥而止,折柳枝为赠。此后折柳赠别成为我国民俗,故南朝范云诗有“春风柳线长,送郎上河桥”之句。可见与梅比,柳是更为多情的。
  过片两句是赞赏柳的袅娜轻盈的美姿,以为春天之神东君好似对柳特地宠爱和迁就,以致娇纵得它的身材苗条、腰肢柔细了。以柳条之柔细比喻妇女之腰肢是古诗词常用的典型意象。唐代白居易《杨柳枝》的“柳袅轻风似舞腰”和温庭筠《南歌子》的“娉婷似柳腰”,便都是以柳喻美人腰肢的。这里作者却能以故为新,脱去用比痕迹,写出柳如美人之天生丽质。结拍两句也是旧比翻新而表现得更为曲折。唐宋词人已惯用柳叶比喻妇女之秀眉,如“人似玉,柳如眉”(温庭筠《定西番》)或“玉如肌,柳如眉”(欧阳修《长相思》),都属常见。这里作者却以表现柳性之风流多情,它好似女子一样,因对离人的思量,愁眉难展,老是皱着。这种句式设疑自释,曲折地暗用旧比而全不落俗套。
  王观的词,工细轻柔,新丽清新,当行入律,通俗自然,“其新丽处与轻狂处皆足惊人”(王灼《碧鸡漫志》),与柳永的作品有某些相似之处,本篇即鲜明地体现了这一艺术特色。


相关阅读
1 晚鸡·黯黯严城罢鼓鼙原文_晚鸡·黯黯严城罢鼓鼙翻译赏析_作者崔护

《晚鸡黯黯严城罢鼓鼙》作者是唐朝文学家崔护。其诗文如下: 黯黯严城罢鼓鼙,数声相续出寒栖。 不嫌惊破纱窗梦,却恐为妖半夜啼。 【赏析】 诗中描写的情景应发生在长安城南, 【查看全文】

2 燕公为汉将翻译赏析_燕公为汉将原文_作者胡皓

燕公为汉将,武德奉文思。利用经戎莽,英图叶圣诒。 塞沙制长策,穷石卷摇旗。万里要相贺,三边又在兹。 棱威方逐逐,谈笑坐怡怡。宠饯纷郊道,充厨竭御司。 尝醪企行迈,听乐 【查看全文】

3 南乡子·睡起绕回塘翻译赏析_南乡子·睡起绕回塘原文_作者李之仪

《南乡子睡起绕回塘》作者为宋朝诗人李之仪。其古诗全文如下: 睡起绕回塘。不见衔泥燕子忙。前日花梢都绿遍,西墙。犹有轻风递暗香。 步懒恰寻床。卧看游丝到地长。自恨无聊 【查看全文】

4 访戴天山道士不遇阅读答案-李白,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

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李白 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 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 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 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 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查看全文】

5 途中见杏花阅读答案-吴融,一枝红杏出墙头,墙外行人正独愁

途中见杏花 吴融① 一枝红杏出墙头,墙外行人正独愁。 长得看来犹有恨,可堪逢处更难留! 林空色暝莺先到,春浅香寒蝶未游。 更忆帝乡千万树,澹烟笼日暗神州。 【注】①吴融: 【查看全文】

6 玉漏迟·乱离词客少翻译赏析_玉漏迟·乱离词客少原文_作者张尔田

《玉漏迟乱离词客少》作者为宋朝诗人张尔田。其古诗全文如下: 乱离词客少!锦鲸仙去,鹤归华表。把酒生平,都是旧时言笑。零落霜腴润墨,流怨入江南哀调。春恨渺,十年心事,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