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莎行·古屋丛祠翻译赏析_踏莎行·古屋丛祠原文_作者张孝祥

  《踏莎行·古屋丛祠》作者为宋朝诗人张孝祥。其古诗全文如下:
  古屋丛祠,孤舟野渡。长年与客分携处。漠漠愁阴岭上云,萧萧别意溪边树。
  我已北归,君方南去。天涯客里多岐路。须君早出瘴烟来,江南山色青无数。
  【赏析】
  张孝祥是南宋初年词坛上一位影响甚巨的作家。他继承苏轼豪放飘逸的词风,写下了不少如“惊涛出壑”的忠愤激切之词,以及似“净练赴海”的思飘兴逸之作。他的别词,也写得很有情味,这首《踏莎行》即是一例。
  小令发端先描写送别的环境。这是一个十分荒凉、凄清的地方。几排古老的祠堂,断瓦颓垣,残破不堪;古祠四周,怪柏耸天,杂草丛生;祠旁野渡口,鸟雀喧闹,一叶孤舟,横于水面,一派荒芜、凄凉的景象。读“古屋丛祠”二句,很自然地想起“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杜甫《蜀相》),和“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韦应物《滁州西涧》)的诗句。开篇,词人对离别的场景和氛围未曾大肆渲染,而只是作粗线条的勾勒,但留给读者的想象余地却是很广阔的。“长年与客分携处”句,点明古祠旁、野渡口是今日别友之处,也是过去自己常和友人离别的地方。四五句,词人融人事入风景,即把离别的悲愁融于写景之中,融化入阳岭上的漠漠愁云、山溪边的萧萧树木。“漠漠”,意为广漠而沉寂。这里用来状写阳岭上空乌云的广袤和惨淡。“萧萧”,风吹树叶之声,这种声音饱含着浓厚的离情别绪。上片,词人摹景融情,表达了对即将远去的友人的眷恋之情。
  下片,写词人对挚友贬谪于瘴疬之地深表同情和关怀。公元1165年(乾道元年),张孝祥被贬至广西桂林,次年遭谗落职而放归。张北归之后,其友刘子思被贬。想到自己以前被贬途中所遇到的艰难险阻,词人为刘子思这次“南去”十分担忧,“天涯客里多歧路”即表达了这种忧虑之情。词人这里所说的“天涯客里多歧路”,除指人生活中的行路难外(自然界的),还包含人生世路的艰难这一意思。它可谓是词人多年羁旅生活和仕宦生活的经验总结,非历尽艰辛者不能道。歇拍二句,表达了词人盼望友人早日北归的愿望。词句的大意是:我已离开岭南而北归,您却要去“北雁连书断”(《南歌子·过严关》)的岭南,且此行末知几时还。临别之际,唯望刘君同我一样,早日脱离南方烟瘴之地,回到青山绿水风景好的江南来。
  文学史上,写离情别绪的诗篇,代有佳作。若仅就这一题材而论,张孝祥此篇并无超卓之处,但假如把它置于《于湖词》中来看,就可见出其特色。张孝祥的词存一百七十余首,其中不乏送别之作,但写得如此深沉的,并不多见。由于经历了贬谪岭南和宦海浮沉的生活体验,因此,张孝祥后期的词,与前期词的骏发踔厉、议论风生相比,有了很大变化,比较注意写景绘情,尤其是别词,更是如此。如此篇所写“漠漠愁阴岭上云,萧萧别意溪边树”、“江南山色青无数”诸句,景中寓情,融情于景,含蕴深厚,较多佳致。


相关阅读
1 访戴天山道士不遇阅读答案-李白,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

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李白 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 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 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 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 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查看全文】

2 途中见杏花阅读答案-吴融,一枝红杏出墙头,墙外行人正独愁

途中见杏花 吴融① 一枝红杏出墙头,墙外行人正独愁。 长得看来犹有恨,可堪逢处更难留! 林空色暝莺先到,春浅香寒蝶未游。 更忆帝乡千万树,澹烟笼日暗神州。 【注】①吴融: 【查看全文】

3 燕公为汉将翻译赏析_燕公为汉将原文_作者胡皓

燕公为汉将,武德奉文思。利用经戎莽,英图叶圣诒。 塞沙制长策,穷石卷摇旗。万里要相贺,三边又在兹。 棱威方逐逐,谈笑坐怡怡。宠饯纷郊道,充厨竭御司。 尝醪企行迈,听乐 【查看全文】

4 晚鸡·黯黯严城罢鼓鼙原文_晚鸡·黯黯严城罢鼓鼙翻译赏析_作者崔护

《晚鸡黯黯严城罢鼓鼙》作者是唐朝文学家崔护。其诗文如下: 黯黯严城罢鼓鼙,数声相续出寒栖。 不嫌惊破纱窗梦,却恐为妖半夜啼。 【赏析】 诗中描写的情景应发生在长安城南, 【查看全文】

5 南乡子·睡起绕回塘翻译赏析_南乡子·睡起绕回塘原文_作者李之仪

《南乡子睡起绕回塘》作者为宋朝诗人李之仪。其古诗全文如下: 睡起绕回塘。不见衔泥燕子忙。前日花梢都绿遍,西墙。犹有轻风递暗香。 步懒恰寻床。卧看游丝到地长。自恨无聊 【查看全文】

6 玉漏迟·乱离词客少翻译赏析_玉漏迟·乱离词客少原文_作者张尔田

《玉漏迟乱离词客少》作者为宋朝诗人张尔田。其古诗全文如下: 乱离词客少!锦鲸仙去,鹤归华表。把酒生平,都是旧时言笑。零落霜腴润墨,流怨入江南哀调。春恨渺,十年心事,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