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故园诗》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江淹。其古诗全文如下:
汉臣泣长沙。楚客悲辰阳。
古今虽不举。兹理亦宜伤。
山中信寂寥。孤景吟空堂。
北地三变露。南檐再逢霜。
窃值寰海辟。仄见圭纬昌。
浮云抱山川。游子御故乡。
遽发桃花渚。适宿春风场。
红草涵电色。绿树铄烟光。
高歌傃关国。微叹依笙篁。
请学碧灵草。终岁自芬芳。
【注释】
①铄:烁。闪耀。
②傃:向。
③灵草:一本作灵萆。
【赏析】
江淹于公元474年(宋元徽二年)被建平王刘景素贬为吴兴令。公元476年(元徽四年)刘景素败后,他才回到京师。这首《还故园》诗即作于从吴兴返回途中。
诗名为还故园,却是从谪居吴兴写起。首先写了两个历史人物:屈原和贾谊。贾谊是西汉人,曾向汉文帝提出过许多治理国家的建议,但因受人谗毁而被贬为长沙王太傅。在长沙数年中贾谊郁郁不得志,故曰“汉臣泣长沙”。屈原的遭遇也是人们所熟悉的,楚怀王时他因主张抗秦而遭放逐,顷襄王时又被贬。他的《九章·涉江》中写到自己在流放中曾经过辰阳(今湖南辰溪西)。“楚客悲辰阳”指屈原被逐后的悲伤。当然江淹并非在咏史,“古今虽不举,兹理亦宜伤”,这就告诉读者,他是在借古人来抒自己的情怀。屈原、贾谊都是因政治原因而被逐、被贬,他们的遭遇很能引起失意文人的共鸣。江淹也是因为政治见解不同而遭贬黜的,诗中用届原、贾谊的典故正体现了他谪居吴兴时的心情。
吴兴在今福建浦城,在当时还是个很偏僻的地方,远离政治中心,生活条件也相对差些,加上江淹内心满怀忧伤失意之情,故觉得吴兴的生活难以忍受。“山中信寂寥,孤景(同影)吟空堂”,诗人身处偏僻的山中,形影相吊,叹息空堂,伴随着他的是孤独寂寞之感。“北地三变露,南檐再逢霜”,露去霜来,在吴兴已经度过了三个年头。这三年中,他虽也纵情山水,醉心道书,还著文章自娱,但内心的郁闷忧伤一刻也难以排遣。
“窃值寰海辟,仄见圭纬昌”,诗人用海内开辟、天象昌盛来形容当时的时局。时局的动荡变化同他个人的前途密切相关,江淹当初因反对刘景素密谋政变而被贬,刘景素败后他得以回京,“窃值”二句简炼地概括了当时的局势,也是此诗的一个转折,从下面开始真正写到还故园了。但诗的前半部分决非多余。对孤独悲愁的谪居生活的描写正是为后面写还故园的心情作铺垫。
“浮云抱山川,游子御故乡”。就像无根的浮云紧紧地环抱着山川,游子的心中,深深地思恋故乡,这种心情因长久的压抑而愈益迫切。所以一旦踏上归途,心中轻快愉悦真是不可名状。(御,当读作yà,通“迓”,相迎)“遽发桃花渚,适宿春风场”。一个“遽”字写出了归心似箭。这时,山川自然也变得从未有过的赏心悦目。出发的地方是娇艳流溢的桃花林所环绕着的水洲;歇宿的地方,恰恰又是一个春风荡漾、万象呈新的美妙场所。“红草涵电色,绿树铄烟光”。沿途所见,一草一木是那样生气勃勃:开着红花的草,红得耀眼如电,株株绿树,闪烁着如烟的光芒。这四句,把春色写得如一曲热烈的交响乐章,充分体现出作者内心的欢悦。“高歌傃关国,微叹依笙簧”,向着故园进发,忽而高歌,忽而微叹。高歌不难理解,“微叹”,其原因也许是回顾三年的谪居生活,情不自禁感慨而叹,也许是世道的变迁引起了无限惆怅,或者是对回京师后的前途感到担忧。作者没有明说,或许上述原因都有些,作者心情的复杂在“微叹”一词中可见一斑。
“请学碧灵草,终岁自芬芳”,人生多难,前途未卜,如能摆脱这些令人烦恼的事情,像不死之药灵草那样终岁芬芳该多好。诗以忧伤开端,以兴奋,期待继之,最后以平静的、超尘脱俗的遐想结束,这反映了作者在刘宋末年动荡的局势中,希望、期待与苦闷、担忧交织在一起的复杂微妙的心理。
整首诗在感情的抒发方面起伏多变、深沉含蓄、意蕴丰富,很能体现江淹的风格特征,读之令人回味无穷。
燕公为汉将,武德奉文思。利用经戎莽,英图叶圣诒。 塞沙制长策,穷石卷摇旗。万里要相贺,三边又在兹。 棱威方逐逐,谈笑坐怡怡。宠饯纷郊道,充厨竭御司。 尝醪企行迈,听乐 【查看全文】
2 玉漏迟·乱离词客少翻译赏析_玉漏迟·乱离词客少原文_作者张尔田《玉漏迟乱离词客少》作者为宋朝诗人张尔田。其古诗全文如下: 乱离词客少!锦鲸仙去,鹤归华表。把酒生平,都是旧时言笑。零落霜腴润墨,流怨入江南哀调。春恨渺,十年心事, 【查看全文】
3 南乡子·睡起绕回塘翻译赏析_南乡子·睡起绕回塘原文_作者李之仪《南乡子睡起绕回塘》作者为宋朝诗人李之仪。其古诗全文如下: 睡起绕回塘。不见衔泥燕子忙。前日花梢都绿遍,西墙。犹有轻风递暗香。 步懒恰寻床。卧看游丝到地长。自恨无聊 【查看全文】
4 途中见杏花阅读答案-吴融,一枝红杏出墙头,墙外行人正独愁途中见杏花 吴融① 一枝红杏出墙头,墙外行人正独愁。 长得看来犹有恨,可堪逢处更难留! 林空色暝莺先到,春浅香寒蝶未游。 更忆帝乡千万树,澹烟笼日暗神州。 【注】①吴融: 【查看全文】
5 访戴天山道士不遇阅读答案-李白,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李白 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 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 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 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 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查看全文】
6 晚鸡·黯黯严城罢鼓鼙原文_晚鸡·黯黯严城罢鼓鼙翻译赏析_作者崔护《晚鸡黯黯严城罢鼓鼙》作者是唐朝文学家崔护。其诗文如下: 黯黯严城罢鼓鼙,数声相续出寒栖。 不嫌惊破纱窗梦,却恐为妖半夜啼。 【赏析】 诗中描写的情景应发生在长安城南,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