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古·挽易昌陶翻译赏析_五古·挽易昌陶原文_作者毛泽东

  《五古·挽易昌陶》作者为当代文学家毛泽东。其古诗全文如下:
  去去思君深,思君君不来。愁杀芳年友,悲叹有馀哀。
  衡阳雁声彻,湘滨春溜回。感物念所欢,踯躅南城隈。
  城隈草萋萋,涔泪侵双题。采采馀孤景,日落衡云西。
  方期沆漾游,零落匪所思。永诀从今始,午夜惊鸣鸡。
  鸣鸡一声唱,汗漫东皋上。冉冉望君来,握手珠眶涨。
  关山蹇骥足,飞飙拂灵帐。我怀郁如焚,放歌倚列嶂。
  列嶂青且茜,愿言试长剑。东海有岛夷,北山尽仇怨。
  荡涤谁氏子,安得辞浮贱。子期竟早亡,牙琴从此绝。
  琴绝最伤情,朱华春不荣。后来有千日,谁与共平生?
  望灵荐杯酒,惨淡看铭旌。惆怅中何寄,江天水一泓。
  【前言】
  《挽易昌陶》出自毛泽东的一封信稿(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展品载)信中说:"读君诗,调高意厚,非我所能。同学易昌陶君病死,易君工书善文,与弟甚厚,死殊可惜。校中追悼,吾挽以诗,乞为斧正"此诗较早见于高菊村等著<青年毛泽东>(中央党史出版社1990年3月版),萧永毅<毛泽东诗词对联辑注>有载,并以第一句为诗题。该诗乃易昌陶病逝后,作者为悼念挚友而作,既表达了对良友早逝的悲痛心情,又抒发了忧国伤时的情怀。
  【注释】
  五古:五言古诗的简称。每句五个字,句数不限,偶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可以换韵,不像五律那样讲究平仄对仗。
  易昌陶:名咏畦,湖南衡山人。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学生,与毛泽东同班。一九一五年三月病死家中,五月二十三日学校为他开追悼会。毛泽东在致湘生信中说:“同学
  易昌陶君病死,君工书善文,与弟甚厚,死殊可惜。校中追悼,吾挽以诗,乞为斧正。”
  去去:越去越远,表示决绝的意思。汉代《别诗》四首(旧作苏武诗)其三:“参辰皆已没,去去从此辞。”
  愁杀:愁死了。唐代张说《邺都引》诗:“试上铜台歌舞处,惟有秋风愁杀人。”
  芳年:美好的年华,指少年青春。唐代卢照邻《长安古意》诗:“借问吹箫向紫烟,曾经学舞度芳年。”
  余哀:很多的哀痛。
  衡阳雁声彻:湖南衡阳有回雁峰,相传雁不过此峰。雁声响彻衡阳,比喻思友悲叹的深切。衡阳是易昌陶的家乡。
  湘滨:湘江水边。
  春溜(liù六):即春水。溜,小股水流。
  回:旋转。《荀子·制士》:“水深而回”。
  踯躅南城隈:踯躅(zhízhú直烛),徘徊不前。南城隈(wēi威),南城墙弯曲处。
  涔(cén岑)泪:不断流下的泪。(落泪不止)江淹《杂体诗》:"芳尘未歇席,岑泪犹在袂"
  双题:全额。谢惠连《捣衣诗》:“微芳起两袖,轻汗染双题。”
  采采馀孤景:采采,丰盛貌,众多而鲜明。《诗经·蜉蝣》二章:“蜉蝣之翼,采采衣服。”馀,剩下。孤景(yǐng颖),孤影,这里指作者。“景”通“影”。
  日落衡云西:衡云,衡山上的云烟。衡山在长沙之南,这里“衡”指长沙之西属衡山七十二峰的岳麓山。〔沆漾(hàngyǎng)〕犹汪洋,水深广的样子。左思《吴都赋》:“澒溶沆漾,莫测其深,莫究其广。”
  方期:正当……日期,正在……时候。
  沆漾:广阔无边的样子,这里指水深且广的样子。
  零落匪所思:零落,这里以草木凋零比喻人的死去。匪所思:没有想到的事情。匪,同非。
  永诀:永别。
  汗漫东皋上:汗漫,本义是漫无边际,这里指漫步。东皋(gāo高),泛指田野或高地。陶渊明《归去来兮辞》:“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
  冉冉:慢慢,徐徐。
  关山蹇(jiǎn简)骥足:关山,关隘和山顶,指征人所在的边塞之地。晋徐陵《关山月》:“关山三五月,客子忆秦川。”蹇,困苦,不顺利。屈原《九章·哀郢》:“蹇侘傺而含感。”骥足,千里马的脚,比喻俊逸的人才。关隘山川阻碍良马的奔跑。
  飞飚:急速的暴风。
  灵帐:遮灵柩的帐子。
  郁如楚:忧愁又痛苦。
  放歌:尽情高声地唱歌。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列嶂:群山。
  茜(qiàn欠):深红色。
  岛夷:古代指分布在我国东部沿海及附近岛屿的民族。这里借指日本。
  北山尽仇怨:北方群山间有仇视我们的国家,这里指沙皇俄国。
  荡涤:清除。
  安得:怎能。
  浮贱:轻贱。
  子期竟早亡,牙琴从此绝:《吕氏春秋·本味》称,伯牙弹琴,钟子期听了,完全懂得伯牙琴曲的意境。钟子期死,伯牙碎琴绝弦,终生不再弹琴。
  朱华:红花。
  铭旌:灵柩前的旗幡。
  泓(hóng洪):水深的样子,这里以“水一泓”比喻深情。
  【翻译】
  作者以秋雁春水回顾往日和同窗好友的情谊,追忆曾经一起在校外散步,倾谈心曲,抒发抱负的情景。悲叹好友过早地夭亡,使得他们曾经有过的一道远游的计划,还有毕业以后到广阔天地里施展才华的雄心壮志,都被这无情的死神给破坏了。作者在诗中表现的心情沉重,忧心如焚的内心情感还有作者忧国忧民的更深层次的焦虑。“东海有岛夷,北山尽仇怨。”当此国事危急之际,作者想到热血男儿应当担负重任,救国救民。
  【赏析】
  这首五言挽诗,意在对亡友易昌陶的悼念并抒发爱国之情。该诗篇幅较长,全诗分为四层:
  第一层:“去去思君深,思君君不来。愁杀芳年友,悲叹有余哀。”表现了无限的悲痛之情。易昌陶是毛泽东在长沙第一师范学校读书时同班最要好的同学,所以当听到易昌陶病死家中,毛泽东特别悲痛,并引起无限思念。
  第二层,写怀念亡友,抒发浓厚的友谊。“衡阳雁声彻,湘滨春溜回。感物念所欢,踯躅南城隈。城隈草萋萋,涔泪侵双题。采采余孤景,日落衡云西。”毛泽东感物思人,站在过去和易昌陶经常漫步的湘江边,徘徊在那里久久不愿离去。
  “方期沆瀁游,零落匪所思。永诀从今始,午夜惊鸣鸡。鸣鸡一声唱,汗漫东皋上。冉冉望君来,握手珠眶涨。”毛泽东在思念之中进入梦境,在公鸡高叫声中,易昌陶徐徐走来,二人高兴地握手,热泪盈眶,相对无言。“冉冉,’写出亡灵的轻飘,‘望”写出毛泽东的高兴之情。“涨”字,形象地再现了热泪盈眶的情景。
  第三层:“关山蹇骥足,飞飙拂灵帐。我怀郁如焚,放歌倚列嶂。列嶂青且茜,愿言试长剑。东海有岛夷,北山尽仇怨。荡涤谁氏子,安得辞浮贱”。悼念亡友,抒发了杀敌报国之情。诗人在梦醒之后,感叹人生总有不顺利的时候,像易昌陶这样德才兼备、充满救国之志的人,命运却不佳,诗人以歌当哭,放声歌唱,倾吐难以忍受的悲痛之情。在回忆死者的同时,又对生者提出希望,要克服那种认为出身低贱的思想,担当起救国救民的重任,勇敢地去抵御外国侵略者和国内反动派。
  第四层:“子期竟早亡,牙琴从此绝。琴绝最伤情,朱华春不荣。后来有千日,谁与共平生?望灵荐杯酒,惨淡看铭旌。惆怅中何寄,江天水一泓”。悼念亡友,表达了战斗不息之情。这层作者以俞伯牙失去钟子期而摔琴作喻,说明自己与易昌陶是知音,以及失去知音好友无以言状的痛苦心情。紧接着,用高昂的斗志来寄托自己的哀思。把哀思寄托在长流不断的江水之上。言外之意,就是以高昂的姿态,投入到救国救民的战斗中,实现死者的生前愿望。
  该诗悼亡与言志相交融是其思想内容的显著特征。既是悼念亡友、寄托哀思之作,也是抒壮怀、言远志之作,具有很强的思想性,显示青年毛泽东精神世界的重要文献之一。


相关阅读
1 玉漏迟·乱离词客少翻译赏析_玉漏迟·乱离词客少原文_作者张尔田

《玉漏迟乱离词客少》作者为宋朝诗人张尔田。其古诗全文如下: 乱离词客少!锦鲸仙去,鹤归华表。把酒生平,都是旧时言笑。零落霜腴润墨,流怨入江南哀调。春恨渺,十年心事, 【查看全文】

2 晚鸡·黯黯严城罢鼓鼙原文_晚鸡·黯黯严城罢鼓鼙翻译赏析_作者崔护

《晚鸡黯黯严城罢鼓鼙》作者是唐朝文学家崔护。其诗文如下: 黯黯严城罢鼓鼙,数声相续出寒栖。 不嫌惊破纱窗梦,却恐为妖半夜啼。 【赏析】 诗中描写的情景应发生在长安城南, 【查看全文】

3 南乡子·睡起绕回塘翻译赏析_南乡子·睡起绕回塘原文_作者李之仪

《南乡子睡起绕回塘》作者为宋朝诗人李之仪。其古诗全文如下: 睡起绕回塘。不见衔泥燕子忙。前日花梢都绿遍,西墙。犹有轻风递暗香。 步懒恰寻床。卧看游丝到地长。自恨无聊 【查看全文】

4 访戴天山道士不遇阅读答案-李白,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

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李白 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 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 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 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 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查看全文】

5 途中见杏花阅读答案-吴融,一枝红杏出墙头,墙外行人正独愁

途中见杏花 吴融① 一枝红杏出墙头,墙外行人正独愁。 长得看来犹有恨,可堪逢处更难留! 林空色暝莺先到,春浅香寒蝶未游。 更忆帝乡千万树,澹烟笼日暗神州。 【注】①吴融: 【查看全文】

6 燕公为汉将翻译赏析_燕公为汉将原文_作者胡皓

燕公为汉将,武德奉文思。利用经戎莽,英图叶圣诒。 塞沙制长策,穷石卷摇旗。万里要相贺,三边又在兹。 棱威方逐逐,谈笑坐怡怡。宠饯纷郊道,充厨竭御司。 尝醪企行迈,听乐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