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北州老翁答》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张谓。其古诗全文如下:
负薪老翁往北州,北望乡关生客愁。
自言老翁有三子,两人已向黄沙死。
如今小儿新长成,明年闻道又征兵。
定知此别必零落,不及相随同死生。
尽将田宅借邻伍,且复伶俜去乡土。
在生本求多子孙,及有谁知更辛苦。
近传天子尊武蔬,强兵直欲静胡尘。
安边自合有长策,何必流离中国人。
【鉴赏】
天宝(742-756)年间,统治者好大喜功,进行了长时间的黩武战争。张谓“二十四受辟,从戎营朔,十载亭障间,稍立功勋。以将军得罪,流滞蓟门”(《唐才子传》),对黩武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深有体会。《代北州老翁答》作于公元753年(天宝十二年)前(《河岳英灵集》已提到此诗),是最早揭示这一严重社会问题的诗作之一。诗写作者路遇一位负薪的老人,从交谈中得知:老翁原是北方人,为了保全身边惟一的儿子的性命,躲避兵役,才流离他乡下力为生的。这个老人的遭遇,引起诗人莫大的哀怜与同情,遂作此诗。
诗的前十二句记叙老翁悲惨遭遇。共分三层。一层说老翁是北地人氏(泛指),“北望乡关生客愁”一句表明其人流落他乡。“客愁”表明是有家难回。又写老翁自述有三个儿子,其中两个都是当兵阵亡的。这是“客愁”之外的又一重悲痛。第二层写老翁的三儿子刚刚成人,又面临被征入伍的威胁。“明年闻道又征兵”句的“明年”、“又”等字面,表明当时征兵的频繁,几乎成为一种灾难。虽然还只是听说,老翁已经深信不疑,因此打定逃亡的主意:“定知此别必零落,不及相随同死生。”守在乡土,骨肉分离,是死;逃往他方,流离失所,大不了也是死。与其分离而死,不如死在一处。叙述客观平淡,更令人悲叹。第三层写流离他乡的辛苦。本来薄有田产,因为要逃亡,只好贱让给同乡四邻。人们都说“多子多福”,这个养了三个儿子的老人,福在何处呢?“在生本求多子孙,及有谁知更辛苦!”这句十分忠厚朴实而令人鼻酸的话,它的潜台词简直就是“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杜甫)至此,诗中老翁的形象已呼之欲出。
最后四句像是诗人宽慰老翁的话。“近传天子尊武臣,强兵直欲静胡尘。”听说战争就要结束了。最后诗人大声疾呼:“安边自合有长策,何必流离中国人!”这是质朴的呐喊,是为民请命的正义的呼声。就艺术技巧而言,这首诗较杜甫的《兵车行》为平实,它没有多少场景和人物外貌的描写,气氛的烘托和渲染以及声韵上的错综变化,它靠的只是质朴动人,真诚感人,而这在当时恰恰能形成一种新鲜的风格。殷璠能够欣赏它:“谓《代北州老翁答》及《湖中对行酒》。并在物情之外,但众人未曾说耳。亦何必历遐远、探古迹,然后始为冥搜。”(《河岳英灵集》)故读者也能够欣赏。
燕公为汉将,武德奉文思。利用经戎莽,英图叶圣诒。 塞沙制长策,穷石卷摇旗。万里要相贺,三边又在兹。 棱威方逐逐,谈笑坐怡怡。宠饯纷郊道,充厨竭御司。 尝醪企行迈,听乐 【查看全文】
2 南乡子·睡起绕回塘翻译赏析_南乡子·睡起绕回塘原文_作者李之仪《南乡子睡起绕回塘》作者为宋朝诗人李之仪。其古诗全文如下: 睡起绕回塘。不见衔泥燕子忙。前日花梢都绿遍,西墙。犹有轻风递暗香。 步懒恰寻床。卧看游丝到地长。自恨无聊 【查看全文】
3 途中见杏花阅读答案-吴融,一枝红杏出墙头,墙外行人正独愁途中见杏花 吴融① 一枝红杏出墙头,墙外行人正独愁。 长得看来犹有恨,可堪逢处更难留! 林空色暝莺先到,春浅香寒蝶未游。 更忆帝乡千万树,澹烟笼日暗神州。 【注】①吴融: 【查看全文】
4 玉漏迟·乱离词客少翻译赏析_玉漏迟·乱离词客少原文_作者张尔田《玉漏迟乱离词客少》作者为宋朝诗人张尔田。其古诗全文如下: 乱离词客少!锦鲸仙去,鹤归华表。把酒生平,都是旧时言笑。零落霜腴润墨,流怨入江南哀调。春恨渺,十年心事, 【查看全文】
5 访戴天山道士不遇阅读答案-李白,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李白 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 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 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 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 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查看全文】
6 晚鸡·黯黯严城罢鼓鼙原文_晚鸡·黯黯严城罢鼓鼙翻译赏析_作者崔护《晚鸡黯黯严城罢鼓鼙》作者是唐朝文学家崔护。其诗文如下: 黯黯严城罢鼓鼙,数声相续出寒栖。 不嫌惊破纱窗梦,却恐为妖半夜啼。 【赏析】 诗中描写的情景应发生在长安城南,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