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得释迦钵赠慧古明上人翻译赏析_赋得释迦钵赠慧古明上人原文_作者徐贲

  《赋得释迦钵赠慧古明上人》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徐贲。其古诗全文如下:
  圣凡同有体,饮食必藉器。
  如来制石钵,匪特传法嗣。
  偶因受余光,相承成旧事。
  遂令后代争,纷纷起嗔戾。
  我愿过量人,要识拈花意。
  【前言】
  《赋得释迦钵赠慧古明上人》是明初画家、诗人徐贲所作的一首题咏诗。该诗是作者就释迦钵而赋诗,以赠给友人慧古明上人,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赞美之情。
  【注释】
  ①赋得:古人诗题中的常用语,即为某物或某事而作诗的意思。
  ②圣凡同有体,饮食必藉器。如来制石钵,匪特传法嗣:不管是圣人还是凡人,都有躯体,都要吃饭喝水,因而也就必须借助于一定的器物。所以,如来以钵为食器,并不是为了传法嗣的。据《金刚经》云,如来到了吃饭的时间,曾持钵到舍卫大城乞食,即诗中“制石钵”之意。“传法嗣”之事,是说东土禅宗传法,往往以衣钵为信物。宋僧契嵩《传法正宗记》卷六记载弘忍传法惠能时之言道:“昔达摩以来自异域,虽传法于二祖,恐世未信其所师承,故以衣钵为验。今我宗天下闻之,莫不信之,则此衣钵可止于汝。”
  ③偶因受余光,相承成旧事。遂令后代争,纷纷起嗔戾:以衣钵相验,在东土禅宗只是一件偶然的事,岂料竟被赋予了特殊的含义,世代相传下去,致使后人为了获得正统地位,纷纷抢夺衣钵,引起无数争端。如六祖惠能得到五祖弘忍所传衣钵后,南行途中,就曾被人追杀。
  ④过量人:器识深远的人。
  ⑤拈花意:即世尊拈花,迦叶微笑之意。
  【鉴赏】
  北宋欧阳修、苏轼曾创为禁体诗。欧阳修的作品题为《雪》,序中写道:“时在颍州作。玉、月、梨、梅、练、絮、白、舞、鹅、鹤、银等事皆请勿用。”苏轼的一篇作品题为《江上值雪,效欧公体,限不以盐、玉、鹅、鹭、絮、蝶、飞、舞之类为比,仍不使皓、白、洁、素等字,次子由韵》。由此可知,禁体所禁,一是直接形容客观事物外部特征的词;二是比喻客观事物外部特征的词;三是比喻客观事物的特征及其动作的词;四是直陈客观事物动作的词。用唐代司空图《二十四诗品》中的话,就是“离形得似”。实际上,这正是禅宗的精神。即如这首诗中所说,衣钵相传,皆是形迹,怎能作为得道的证明。是否得道,重在顿悟,重在明心见性,而不体现在衣钵一类外物上。所以,这首诗一方面对禅宗史作了简单的回顾,指出前期传法的某些方法已经脱离了禅宗本来的精神;另一方面,强调了心灵的自由和精神的独立,表示对一切偶像的冲击。联系明末狂禅的出现,该诗可谓开其先河。
  这首诗,对僧钵授法的历史作了简单的回顾,然后提出了自己参道悟法的观点,既勉人又自励,诗可分三个层次来理解。开头四句为第一层次,说无论圣人或凡人,都有一个躯体,饮食的时候必然都是需要借助于食器的,因此,“如来制石钵”,其原意并不是专门用来“传法嗣”的。中间四句为第二层次,因为以钵作为传法的信物,是从中国禅宗开始的,从此,钵便被赋予了特殊的含义,所以说“偶因受余光”。钵作为信物,从禅宗初祖一直传到六祖,世代相传,影响深广,这就是“相承成旧事”一句的事实背景。由于钵取得了传法的重要作用,谁取得了钵,就意味着谁取得了正统地位,于是佛教史上有了许多传钵争钵的纠纷之事,据说惠能得到弘忍法师所传衣钵后,曾多次被人追杀,“遂令后代争,纷纷起嗔戾”一句盖指此事。


相关阅读
1 访戴天山道士不遇阅读答案-李白,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

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李白 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 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 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 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 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查看全文】

2 南乡子·睡起绕回塘翻译赏析_南乡子·睡起绕回塘原文_作者李之仪

《南乡子睡起绕回塘》作者为宋朝诗人李之仪。其古诗全文如下: 睡起绕回塘。不见衔泥燕子忙。前日花梢都绿遍,西墙。犹有轻风递暗香。 步懒恰寻床。卧看游丝到地长。自恨无聊 【查看全文】

3 晚鸡·黯黯严城罢鼓鼙原文_晚鸡·黯黯严城罢鼓鼙翻译赏析_作者崔护

《晚鸡黯黯严城罢鼓鼙》作者是唐朝文学家崔护。其诗文如下: 黯黯严城罢鼓鼙,数声相续出寒栖。 不嫌惊破纱窗梦,却恐为妖半夜啼。 【赏析】 诗中描写的情景应发生在长安城南, 【查看全文】

4 燕公为汉将翻译赏析_燕公为汉将原文_作者胡皓

燕公为汉将,武德奉文思。利用经戎莽,英图叶圣诒。 塞沙制长策,穷石卷摇旗。万里要相贺,三边又在兹。 棱威方逐逐,谈笑坐怡怡。宠饯纷郊道,充厨竭御司。 尝醪企行迈,听乐 【查看全文】

5 玉漏迟·乱离词客少翻译赏析_玉漏迟·乱离词客少原文_作者张尔田

《玉漏迟乱离词客少》作者为宋朝诗人张尔田。其古诗全文如下: 乱离词客少!锦鲸仙去,鹤归华表。把酒生平,都是旧时言笑。零落霜腴润墨,流怨入江南哀调。春恨渺,十年心事, 【查看全文】

6 途中见杏花阅读答案-吴融,一枝红杏出墙头,墙外行人正独愁

途中见杏花 吴融① 一枝红杏出墙头,墙外行人正独愁。 长得看来犹有恨,可堪逢处更难留! 林空色暝莺先到,春浅香寒蝶未游。 更忆帝乡千万树,澹烟笼日暗神州。 【注】①吴融: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