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李录事赴饶州》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皇甫冉。其古诗全文如下:
北人南去雪纷纷,雁叫汀沙不可闻。
积水长天随远客,荒城极浦足寒云。
山从建业千峰出,江至浔阳九派分。
借问督邮才弱冠,府中年少不如君。
【前言】
《送李录事赴饶州》是中唐诗人皇甫冉的七言律诗。此诗格律为平起式首句入韵格,韵合十二文。平仄规范,对仗工稳。
【注释】
①录事:低级官吏,相当于今天的秘书,低于掌书记。饶州:在今江西,治所在今鄱阳。
②雁叫沙汀不可闻:一作“雁叫沙洲不可闻”。
③积水长天随远客:一作“积水天长随远色”。
④荒城极浦足寒云:一作“荒林极浦足寒云”,又作“孤舟极浦足寒云”。
⑤山从建业千峰出:一作“山从建业千峰起”,又作“山从建业千峰断”。建业:今南京,三国时称建业。
⑥江到浔阳九派分:一作“江至浔阳九派分”,又作“江自浔阳九派分”。浔阳:长江下游一段的名称,在江州,今九江市。
⑦督邮:汉代官名,职责是督察县乡、宣达教令、兼司狱讼。归太守管辖。唐官制无此官名,这里当时借代地方官。弱冠:二十岁。《礼记·曲礼上》:“二十曰弱,冠。”古代男子到了二十岁属于成年人了,实行冠礼,即戴帽子的仪式,是成人仪式。
【鉴赏】
此诗载于《全唐诗》卷二百四十九。皇甫茂正传世七律十九首。此诗约作于公元764—767年(广德二年至大历二年),作者时年47—51岁,任东都留守王缙掌书记。
此诗格律为平起式首句入韵格,韵合十二文。平仄规范,对仗工稳。首联发端言事,写眼前景物。李录事在冬天出行,去饶州。古时候一般在阴历二月到九月间履行。十月至正月。因为天气寒冷,是不旅行的。冬季出行,一定是因公派遣,或者私人紧急事务。为什么,诗里没有说。总之是有急事。从对句雁叫沙汀看,尚有未飞到南方的大雁,当在秋末东初,阴历十月。大雁南飞,在阴历八九月,十月尚未飞回南方的,当是伤病的孤雁,天气寒冷,才飞到沙汀,其叫声悲哀,令人不忍闻。出句写了出行的季节、景物,含蓄言情,表惜别,表关怀。
颔联、颈联展开,依次描写想象中李录事沿途经过所见的景物,这是常见的写法。字面之外,颔联出句比兴烘托,寄予作者对李录事的思念之情。对句则在字面之外,给予李录事以关心:出门在外,举目无亲,要应多加小心。李录事当是从水路南下入长江,在顺流往饶州。颈联写路过的主要城市——金陵和江洲。言外不无寓意,读者可以见仁见智。尾联是对李录事的褒奖。说他很年轻就在仕途起步,很有前途,一般人家的少年,没有他这样成熟。这是一种安慰,用褒奖产生的快乐,抵消李录事旅途的孤寂苦闷和寒冷。
燕公为汉将,武德奉文思。利用经戎莽,英图叶圣诒。 塞沙制长策,穷石卷摇旗。万里要相贺,三边又在兹。 棱威方逐逐,谈笑坐怡怡。宠饯纷郊道,充厨竭御司。 尝醪企行迈,听乐 【查看全文】
2 访戴天山道士不遇阅读答案-李白,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李白 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 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 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 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 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查看全文】
3 途中见杏花阅读答案-吴融,一枝红杏出墙头,墙外行人正独愁途中见杏花 吴融① 一枝红杏出墙头,墙外行人正独愁。 长得看来犹有恨,可堪逢处更难留! 林空色暝莺先到,春浅香寒蝶未游。 更忆帝乡千万树,澹烟笼日暗神州。 【注】①吴融: 【查看全文】
4 晚鸡·黯黯严城罢鼓鼙原文_晚鸡·黯黯严城罢鼓鼙翻译赏析_作者崔护《晚鸡黯黯严城罢鼓鼙》作者是唐朝文学家崔护。其诗文如下: 黯黯严城罢鼓鼙,数声相续出寒栖。 不嫌惊破纱窗梦,却恐为妖半夜啼。 【赏析】 诗中描写的情景应发生在长安城南, 【查看全文】
5 玉漏迟·乱离词客少翻译赏析_玉漏迟·乱离词客少原文_作者张尔田《玉漏迟乱离词客少》作者为宋朝诗人张尔田。其古诗全文如下: 乱离词客少!锦鲸仙去,鹤归华表。把酒生平,都是旧时言笑。零落霜腴润墨,流怨入江南哀调。春恨渺,十年心事, 【查看全文】
6 南乡子·睡起绕回塘翻译赏析_南乡子·睡起绕回塘原文_作者李之仪《南乡子睡起绕回塘》作者为宋朝诗人李之仪。其古诗全文如下: 睡起绕回塘。不见衔泥燕子忙。前日花梢都绿遍,西墙。犹有轻风递暗香。 步懒恰寻床。卧看游丝到地长。自恨无聊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