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醉东风·秋景》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卢挚。其古诗全文如下:
挂绝壁松枯倒倚,落残霞孤鹜齐飞。四围不尽山,一望无穷水。
散西风满天秋意。夜静云帆月影低,载我在潇湘画里。
【前言】
《沉醉东风·秋景》是元代文学家卢挚创作的散曲。整首小令写的是潇湘行舟所见,按时间顺序道来。作者的态度感想,更多的是寓于冷静的观照之中。视野所及,潇湘两岸的山水风物,都使卢挚心旷神怡;虽然西风轻拂带来了满天的秋意,传统的季节感受,加之身在旅途,不能不心生微微的萧瑟之感;但其时卢挚是在湖南宪使任上,或许是外出公干,或许正是在赴任途中,所以心境是平静的。
【注释】
①“落残霞”句:落霞。鹜,野鸭。王勃《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此用其语意。
②云帆:一片白云似的船帆。
③潇湘画里:宋代画家宋迪曾画过八幅潇湘山水图,世称潇湘八景。历代题咏者不少。潇、湘,湖南境内的两大水名。湘水流至零陵县和潇水合流,世称潇湘。这里极言潇湘两岸的风景如画。
【翻译】
弯曲的枯松倒挂在悬崖绝壁上,残留的片片晚霞和孤零的野鸭在天上一齐飘飞。四周围是数不尽的青山,一无际的碧水,西风箫箫,天地间一派浓浓的秋意。静静的夜里皎洁的月影映照着高挂云帆的船儿,载着我行舟在湘江上,恍如置身在画图之中。
【鉴赏】
元成宗大德年间,卢挚曾任湖南宪使。本曲当为作者对湘中山水的写生之作。
小令的前四句用两组对仗,前一组为工笔特写,后一组为江景淡描,恰如绘画有近景、远景之别。在第一组中,两句都是对前人成句的巧妙化用。“挂绝壁枯松倒倚”,用李白《蜀道难》“枯松倒挂倚绝壁”句,略为颠倒语序,而上三下四的句法结构较诗歌的七字句更觉婉转摇曳,也更为强调了“绝壁”的主体。“落残霞孤鹜齐飞”则从王勃《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鹜齐飞”化出,用作对仗颇为工整。这两句刻意经营,本身极富形象感,又借得了名句所固有的审美效应,从而一上来便先声夺人,抓住了读者的注意力。而第二组的两句则不作雕琢,意到言随,既显示了背景的高远,又反映出一种闲适、自然的心态。此时题中的“景”字已历历如绘,而“秋”字尚无落实,诗人便借散漫的西风来发出节序之感。“散西风满天秋意”,通过“散”和“满”的动词渗透到画面的全景,使远近两重自然景物融合为一,且带上了几分悲凉的感情色彩。在高天寥廓之中,西风扑面之时,这种悲凉恰恰使人意识到秋天的感染力的存在。
落霞隐尽,夜幕降临,诗人扬帆中流,顺风而行。万籁无声,大自然荡涤了心中的虑念。尤其是一轮明月初上,普照出前时所见的山川,一派清朗,真不啻是宋迪笔下的山水名画!“夜静云帆月影低,载我在潇湘画里。”又是一幅江上秋景图,不仅别开生面,还出现了“我”。且此时的“我”已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再无苍凉萧飒的秋感,替代的是一片澄澈空明的心境。末两句从气氛上挽回了“遍西风满天秋意”所带来的沉重感,而这种如释重负、物我皆忘的境界,又进一步体现了作品中山水景色的完美。足见其写景作品的成功,除了注重形象外,往往还在于这种人与景物在精神上的契合。
相关阅读
1 晚鸡·黯黯严城罢鼓鼙原文_晚鸡·黯黯严城罢鼓鼙翻译赏析_作者崔护
《晚鸡黯黯严城罢鼓鼙》作者是唐朝文学家崔护。其诗文如下: 黯黯严城罢鼓鼙,数声相续出寒栖。 不嫌惊破纱窗梦,却恐为妖半夜啼。 【赏析】 诗中描写的情景应发生在长安城南, 【查看全文】
2 玉漏迟·乱离词客少翻译赏析_玉漏迟·乱离词客少原文_作者张尔田《玉漏迟乱离词客少》作者为宋朝诗人张尔田。其古诗全文如下: 乱离词客少!锦鲸仙去,鹤归华表。把酒生平,都是旧时言笑。零落霜腴润墨,流怨入江南哀调。春恨渺,十年心事, 【查看全文】
3 途中见杏花阅读答案-吴融,一枝红杏出墙头,墙外行人正独愁途中见杏花 吴融① 一枝红杏出墙头,墙外行人正独愁。 长得看来犹有恨,可堪逢处更难留! 林空色暝莺先到,春浅香寒蝶未游。 更忆帝乡千万树,澹烟笼日暗神州。 【注】①吴融: 【查看全文】
4 燕公为汉将翻译赏析_燕公为汉将原文_作者胡皓燕公为汉将,武德奉文思。利用经戎莽,英图叶圣诒。 塞沙制长策,穷石卷摇旗。万里要相贺,三边又在兹。 棱威方逐逐,谈笑坐怡怡。宠饯纷郊道,充厨竭御司。 尝醪企行迈,听乐 【查看全文】
5 南乡子·睡起绕回塘翻译赏析_南乡子·睡起绕回塘原文_作者李之仪《南乡子睡起绕回塘》作者为宋朝诗人李之仪。其古诗全文如下: 睡起绕回塘。不见衔泥燕子忙。前日花梢都绿遍,西墙。犹有轻风递暗香。 步懒恰寻床。卧看游丝到地长。自恨无聊 【查看全文】
6 访戴天山道士不遇阅读答案-李白,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李白 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 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 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 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 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