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唐 杜荀鹤
海涨兵荒后,为官合动情。
字人无异术,至论不如清。
草履随船卖,绫梭隔岸鸣。
惟持古人意,千里赠君行。
杜荀鹤是晚唐诗人中一位比较关心人民疾苦的诗人。他自称“诗旨未能忘救物”(《自叙》);同时代的人也赞扬他的诗能使“贪夫廉,邪臣正”(顾云《唐风集序》)。这首诗就是其代表作。
诗的开头二句“海涨兵荒后,为官合动情”,诗人就直言不讳地告诫这位到吴县(今属江苏省)去当县令的友人说:你是在社会久经动乱,连年兵荒马乱之后去到吴县赴任的;在这种情况下,当官的应该更多地考虑到老百姓所遭受到的灾难,慰问他们的疾苦。“海涨”,即沧海横流为患,比喻社会的动乱。“合动情”,是说应该动情。这个“情”字,指的是对治下的百姓的体恤同情之心。这从三、四句也可以看出。“字人无异术,至论不如清。”作者进一步说道:抚养人民没有别的办法,只要为官清正廉洁就是了,这比任何口头所讲的高明的大道理都更容易解决问题。“字人”即抚养人民。《逸周书·本贤》:“字民之道,礼乐所生。”作者化用此典,翻出新意,强调为官之“清”,亦即廉政,是针对当时吏治的腐败黑暗而言。晚唐时代,朝廷内部以及朝廷与藩镇、藩镇与藩镇之间,矛盾重重,兵连祸多,人民群众陷入水深火热之中;而地方官吏对于百姓的苦难不但不加同情体恤,反而横征赋税徭役,害得民不聊生。杜荀鹤对此十分关注,并把这一社会问题反映在他的诗作中:“任是深山更深处,也应无计避征徭。”(《 山中寡妇》)“还似乎宁征赋税,未尝州县略安存。”(《 乱后逢村叟》)“今来县宰加朱绂,便是生灵血染成。”(《 再经胡城县》)这些饱含血泪愤怒的诗句,有助于读者理解“字人无异术,至论不如清”这两句诗所反映的作者用心的宽厚。如果所有当官的都能把这两句诗当作他们的座右铭,那么民生就不会有什么疾苦。“草履随船卖,绫梭隔岸鸣。”这是即景描写。
这位县宰当是从水路去赴任的,诗人仿佛漫不经意地写出眼见耳闻之情形:水上船家一边行船一边出卖自己编织的草鞋;对岸传来织帛的机梭声。其实这里所描绘的水乡风情中当含有双重深意:草履布衣,是简朴生活的像征,作者希望这位县宰能够在生活上做到朴素简俭;同时,也希望他到任之后能够注意恢复发展当地的生产,重现古代男耕女织,百姓安居乐业的社会局面。结尾“惟持古人意,千里赠君行”,就把这双重意思明白地表达出来。所谓“古人意”是指历史上那些政绩卓绝的清官所具有的仁民爱物之心。作者在另一首《送人宰德清》诗中写道:“乱世人多事,耕桑或失时,不闻宽赋敛,因此转流离。天意未如是,君心无自欺。能依四十字,可立德清碑。”也表达了同样的意义。
这首送别诗一反过去同类题材诗中的惜另伤离、愤慨于仕宦不遇等种种消极情调,立意高,持论正,确是表达了“未能忘救物”的“诗旨”。
相关阅读
1 题许道宁画阅读答案-陈与义,满眼长江水,苍然何郡山
题许道宁画[注] 陈与义 满眼长江水,苍然何郡山? 向来万里意,今在一窗间。 众木俱含晚,孤云遂不还。 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 [注]许道宁:北宋画家 14.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 【查看全文】
2 山中早起翻译赏析_山中早起原文_作者刘乙《山中早起》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刘乙。其古诗全文如下: 鸡调扶桑枝,秋空隐少微。 阔云霞并曜,高日月争辉。 若厥开天道,同初发帝机。 以言当代事,闲辟紫宸扉。 【查看全文】
3 《送沈子福归江东》《柳枝词》阅读答案送沈子福归江东 [唐]王维 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圻。 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 柳枝词 [宋]郑文宝 亭亭画舸系春潭,直到行人酒半酣。 不管烟波与风雨,载将离恨过 【查看全文】
4 插秧妇阅读答案-戴良,青袱蒙头作野妆,轻移莲步水云乡插秧妇 戴 良 青袱蒙头作野妆,轻移莲步水云乡。 裙翻蛱蝶随风舞,手学蜻蜓点水忙。 紧束①暖烟②青满地,细分③春雨绿成行。 村歌欲和声难调,羞杀扬鞭马上郎④。 【注】①紧束 【查看全文】
5 称心寺·步陟招提宫翻译赏析_称心寺·步陟招提宫原文_作者宋之问《称心寺步陟招提宫》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宋之问。其古诗词全文如下: 步陟招提宫,北极山海观。千岩递萦绕,万壑殊悠漫。 乔木转夕阳,文轩划清涣。泄云多表里,惊潮每昏旦。 问 【查看全文】
6 奢侈之费甚于天灾原文_奢侈之费甚于天灾翻译赏析文言文《奢侈之费甚于天灾》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臣以为谷帛难生,而用之不节,无缘不匮。故先王之化天下,食肉衣帛,皆有其制。窃谓奢侈之费,甚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