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嘏
云物凄清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
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
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
鲈鱼正美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首联总揽长安全景。在一个深秋的拂晓,诗人凭高而望,眼前凄冷清凉的云雾缓缓飘游,全城的宫观楼阁都在脚下浮动。诗中“凄清”二字,为全诗定下了基调。
B.颈联写俯察之景。紫菊半开,红莲凋谢,正是深秋时令的花事;以“静”赋菊,以“愁”状莲,都是移情于物,拟物作人,不仅形象传神,而且含有浓厚的主观色彩。
C.末联则抒写胸怀。上句“鲈鱼正美”,用西晋张翰事,表示故园之情和退隐之思;下句用春秋钟仪事,“戴南冠学楚囚”而曰“空”,是痛言自己留居长安之无谓与归隐之不宜迟。
D.诗中的景物不仅有广狭、远近、高低之分,而且体现了天色随时间推移由暗而明的变化。全诗意境雄浑而壮丽,风格沉郁而豪放。
15.颔联是赵嘏的名句。据《唐诗记事》卷五十六记载,诗人杜牧对此联赞叹不已,因称赵嘏为“赵倚楼”。杜牧如此激赏此联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分析。(6分)
答
14. D(诗中的景物不仅有广狭、远近、高低之分,而且体现了天色随时间推移由暗而明的变化。特别是颔颈两联的写景,将典型景物与特定的心情结合起来,景语即是情语。雁阵和菊花,本是深秋季节的寻常景物,南归之雁、东篱之菊又和思乡归隐的情绪,形影相随,诗人将这些形象入诗,意在给人以丰富的暗示;加之以拂曙凄清气氛的渲染,高楼笛韵的烘托,思归典故的运用,使得全诗意境深远而和谐,风格峻峭而清新。)
15.①视听结合,动静结合:颔联写仰观。“残星几点”是目见,“长笛一声”是耳闻:“雁横塞”取动势,“人倚楼”取静态。景物描写见闻动静的安排,颇见匠心。
②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寥落的残星,南归的雁阵,这是秋夜将晓时天空中最具特征的景象;高楼笛声又为之作了饶有情韵的烘托。笛声那样悠扬哀婉,既是在喟叹人生如晨星之易逝,也是因见归雁而思乡里,怀远人。颔联情景交融,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相关阅读
1 和咏廨署有樱桃翻译赏析_和咏廨署有樱桃原文_作者孙逖
《和咏廨署有樱桃》作者为唐朝诗人孙逖。其古诗全文如下: 上林天禁里,芳树有红樱。 江国今来见,君门春意生。 香从花绶转,色绕佩珠明。 海鸟衔初实,吴姬扫落英。 切将稀取 【查看全文】
2 秋晚登古城翻译赏析_秋晚登古城原文_作者李百药《秋晚登古城》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李百药。其古诗词全文如下: 日落征途远,怅然临古城。 颓墉寒雀集,荒堞晚乌惊。 萧森灌木上,迢递孤烟生。 霞景焕余照,露气澄晚清。 秋风转 【查看全文】
3 筹笔驿·抛掷南阳为主忧翻译赏析_筹笔驿·抛掷南阳为主忧原文_作者罗隐《筹笔驿抛掷南阳为主忧》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罗隐。其古诗全文如下: 抛掷南阳为主忧,北征东讨尽良筹。 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 千里山河轻孺子,两朝冠剑恨谯周。 【查看全文】
4 夏日饮山亭阅读答案-刘因,借住郊园旧有缘,绿阴清昼静中便夏日饮山亭 刘因 借住郊园旧有缘,绿阴清昼静中便。 空钩意钓鱼亦乐,高枕卧游山自前。 露引松香来酒盏,雨催花气润吟笺。 人来每问农桑事,考证床头《种树篇》。 15、下列对这首 【查看全文】
5 水龙吟·故乡何处栖迟翻译赏析_水龙吟·故乡何处栖迟原文_作者长筌子《水龙吟故乡何处栖迟》作者为元朝诗人长筌子。其古诗全文如下: 故乡何处栖迟,海山雾敛春风细。花浓石润,云娇烟淡,天容如水。芝桂香分,橘橙酒滟,锦茵摛翠。佩霓裳缥渺, 【查看全文】
6 七哀诗·荆蛮非我乡翻译赏析_七哀诗·荆蛮非我乡原文_作者王粲《七哀诗荆蛮非我乡》作者为汉朝诗人王粲。其古诗全文如下: 荆蛮非我乡,何为久滞淫。 方舟泝大江,日暮愁我心。 山冈有余映,岩阿增重阴。 狐狸驰赴穴,飞鸟翔故林。 流波激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