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内容?第一章是写诗人对伊人的深深怀念。第二章是表达了诗人对伊人的强烈追求又得不到的真挚情感。第三章是表达了对伊人的失望情感。可以把她看成爱情诗,也可以把她看成友情诗。
3.《蒹葭》一诗中能印证“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的寻找追求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译文
河边芦苇青苍苍,秋深露水结成霜。 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河水那一方。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又太长。 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在那水中央。
河边芦苇密又繁,清晨露水未曾干。 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河岸那一边。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攀登难。 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就在水中滩。
河边芦苇密稠稠,早晨露水未全收。 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水边那一头。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曲难求。 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就在水中洲。
简析
诗中“白露为霜”给读者传达出节序已是深秋了,而天才破晓,因为芦苇叶片上还存留着夜间露水凝成的霜花。就在这样一个深秋的凌晨,诗人来到河边,为的是追寻那思慕的人儿,而出现在眼前的是弥望的茫茫芦苇丛,呈出冷寂与落寞,诗人只知道所苦苦期盼的人儿在河水的另外一边。从下文看,这不是一个确定性的存在,诗人根本就不明伊人的居处,还是伊人像“东游江北岸,夕宿潇湘沚”的“南国佳人”(曹植《杂诗七首》之四)一样迁徙无定,也无从知晓。这种也许是毫无希望但却充满诱惑的追寻在诗人脚下和笔下展开。把“溯洄”“溯游”理解成逆流而上和顺流而下或者沿着弯曲的水道和沿着直流的水道,都不会影响到对诗意的理解。在白居易《长恨歌)中,杨贵妃消殒马嵬坡后,玄宗孤灯独守,寒衾难眠,通过道士鸿都客“上穷碧落下黄泉”的寻找,仍是“两处茫茫皆不见”,但终究在“虚无缥缈”的海外仙山上找到了已成仙的杨贵妃,相约重逢于七夕。而《蒹葭》中,诗人一番艰劳的上下追寻后,伊人仿佛在河水中央,周围流淌着波光,依旧无法接近。《国风·周南·汉广》中诗人也因为汉水太宽无法横渡而不能求得“游女”,陈启源说:“夫说(悦)之必求之,然惟可见而不可求,则慕说益至。”(《毛诗稽古编·附录》)“可见而不可求”,可望而不可即,加深着渴慕的程度。诗中“宛”字表明伊人的身影是隐约缥缈的,或许根本上就是诗人痴迷心境下生出的幻觉。
相关阅读
1 《列子·皇帝》记述鸥鸟与人玩耍的情景,后人常用与鸥订盟表示归隐之志
(1)陆游在《临安春雨初霁》中交代自己白天 , ,闲适恬静,也暗示着诗人的郁闷和惆怅。 (2)在《归去来兮辞》中陶渊明把过去和未来对举,来表达自己的醒悟: , 丰富了《论语 【查看全文】
2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诗中表现诗人崇高理想以及忧国忧民情怀的诗句2021年湖南湘潭中考诗文情景默写 (1) ,闻道龙标过五溪。(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2) ,往来无白丁。(刘禹锡《固室体》) (3)山河破碎风飘絮, 。(文天祥( 【查看全文】
3 江南春杜牧_江南春古诗江南春杜牧 _ 江南春古诗 《 江南春 》 作者: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注释 : 1、郭:城郭。酒旗:酒帘,高悬在酒店外的标志 【查看全文】
4 苏轼:水龙吟《 水龙吟 》 宋苏轼 似花还似非花, 也无人惜从教坠。 抛家傍路,思量却是, 无情有思。 萦损柔肠,困酣娇眼, 欲开还闭。 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 又还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 【查看全文】
5 张炎:渡江云《 渡江云 》 张炎 久客山阴, 一再逢春, 回忆西杭, 渺然愁思。 山空天入海, 倚楼望极, 风急暮潮初。 一帘鸠外雨, 几处闲田, 隔水动春锄。 新烟禁柳, 想如今绿到西湖。 犹记 【查看全文】
6 小学描写冬天的诗句小学描写冬天的诗句 1、严冬不肃杀,何以见阳春。吕温《孟冬蒲津关河亭作》 2、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白居易《冬至夜思家》 3、旋扑珠帘过粉墙,轻于柳絮重于霜。李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