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的诗意
《寒食》
作者:韩翃
原文: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注释:
1、寒食:清明前一日谓之寒食,即禁烟节,汉制此日宫中钻新火燃烛以散予贵戚之臣。
2、御柳:御苑之柳,旧俗每于寒食折柳插门。
3、蜡烛:《唐辇下岁时记》“清明日取榆柳之火以赐近臣”。
4、五侯:汉成帝时,封他的舅舅王谭、王商、王立、王根、王逢时皆为候,他们被人们称为五侯。
5、斜:音“霞”。
诗意:
暮春的长安城里漫天舞着杨花,
寒食节东风吹斜了宫中的柳树。
黄昏开始宫里颂赐新蜡烛,
率先升起在皇庭贵族的宫里。
赏析:
开头一句“春城无处不飞花”。“春城”指春天里的都城长安。“飞花”即花瓣纷纷飘落,点明暮春季节。“无处不”,用双重否定构成肯定,进而写出整个长安柳絮飞舞,落红无数的迷人春景。第二句“寒食东风御柳斜”是写皇宫园林中的风光。“御柳”是指御苑里的柳树。当时风俗寒食日折柳插门,清明这天皇帝还要降旨取榆柳之火赏赐近臣,以示恩宠。所以诗人在无限的春光中特地剪取随东风飘拂的“御柳”。
诗的前两句写的是白昼,后两句则是写夜晚:“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日暮”就是傍晚。“汉宫”是借古讽今,实指唐朝的皇宫。“五侯”一般指东汉时,同日封侯的五个宦官。这里借汉喻唐,暗指中唐以来受皇帝宠幸、专权跋扈的宦官。这两句是说寒食节这天家家都不能生火点灯,但皇宫却例外,天还没黑,宫里就忙着分送蜡烛,除了皇宫,贵近宠臣也可得到这份恩典。诗中用“传”与“散”生动地画出了一幅夜晚走马传烛图,使人如见蜡烛之光,如闻轻烟之味。寒食禁火,是我国沿袭已久的习俗,但权贵大臣们却可以破例地点蜡烛。诗人对这种腐败的政治现象做出委婉的讽刺。
这首诗善于选取典型的题材,引用贴切的典故对宦官得宠专权的腐败现象进行讽刺。虽然写得很含蓄,但有了历史典故的暗示,和中唐社会情况的印证,读者还是能了解诗的主题的。
相关阅读
1 关于土的诗句
关于土的诗句 1、边兵索衣食,此物同泥土。姚合 2、埋骨西湖土一丘,残阳荒草几经秋。中原望断因公死,北客犹能说旧愁。宋王英孙《岳武穆王墓》 3、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李 【查看全文】
2 古代诗人常借大雁抒情,寄寓相思,如: 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1)韩愈在《师说》中,用 , 揭示了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原因。 (2)酒器在古代诗文中较为多见,《归去来兮辞(并序)》中写到酒器的句子是 和 。 (3)古代诗人常借大雁 【查看全文】
3 诗经:闵予小子《 诗经:闵予小子 》 闵予小子,遭家不造, 嬛嬛在疚。 于乎皇考,永世克孝。 念兹皇祖,陟降庭止。 维予小子,夙夜敬止。 于乎皇王,继序思不忘。 注释 : 1、闵:通悯,怜悯, 【查看全文】
4 反映边塞生活的诗句反映边塞生活的诗句 1、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胭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2、回乐峰前沙 【查看全文】
5 写景诗大全写景诗大全 1、《 咏柳 》 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2、《 大林寺桃花 》 唐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 【查看全文】
6 在《琵琶行》中,白居易描写在听完琵琶女的弹奏后,四周船只悄然无声(1)《诗经氓》中女子在反思婚姻走到尽头时,回忆起当年与男子在一起欢乐相处的场面: , 。 (2)在《琵琶行》中,白居易描写在听完琵琶女的弹奏后,四周船只悄然无声,从侧面表现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