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意思及赏析

发布时间: 2018-12-16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出自唐朝 王勃《滕王阁序》

意思翻译:雨后的天空,乌云消散,阳光又重新照耀着大地。阳光映射下的彩霞与野鸭一起飞翔。大雨后的江水显得异常的充盈,远远望去,江水似乎和天空连接在一起。

这是一千古名句:青天碧水,天水相接,上下浑然一色:彩霞自上而下,孤鹜自下而上,相映增辉,构成一幅色彩明丽而又上下浑成的绝妙好图。这两句在句式上不但上下句相对,而且在一句中自成对偶,形成“当句对”的特点。如“落霞”对“孤鹜”,“秋水”对“长天”,这是王勃骈文的一大特点。



作者以落霞、孤鹜、秋水和长天四个景象勾勒出一幅宁静致远的画面,历来被奉为写景的精妙之句,广为传唱。

本句首先是色彩美。夕阳之下,晚霞绚烂耀眼,而鹜的羽毛是深色的,加上是逆光,所以孤鹜近乎一个暗影,而晚霞不可能遮布西边半个天空,尚在碧空显露,碧空相对于落霞光度稍逊,但相对于孤鹜来说却较亮,它们——孤鹜、落霞、碧空——就成了明暗的对比——孤鹜的影子更加深暗,晚霞和碧空则更加灿烂。孤鹜的颜色以绿、褐、紫等为主,属于冷色,而且它们之间是补色关系。晚霞的背景是晴空,它是蓝宝石色的,和晚霞的颜色也是互补色的。我们知道,当互为补色的两种颜色相邻时,能构成最强的对比,在效果上,能使双方达到最大的鲜明度。王勃巧妙地运用了这一对比,使整个图案显得格外地鲜明而美丽。
  
其次是动态美。孤鹜是在“飞”的,云霞是在“落”的,只有天空是凝然不动的。秋水虽然平静,但并不是冬天的止水,水面上不会死气沉沉。微风过处,秋水上会不断地泛起涟漪,涟漪过处,水面上倒映着的景物被荡开后,透出水下的景物:水草、乃至鱼虾等等。这分明是一幅流动着的美丽图画。
  
其三是虚实美。碧空高深无比,红霞稍低些,而孤鹜又更低,这就有了三个层次,而它们下边又有秋水。秋天的水是宁静的,当“秋水共长天一色”之时,天上的画卷自然地映在水中,所谓“天光云影共徘徊”,水中又有了三个层次。而且,在天上越高的景物,在水中的倒影就越深。这就构成了实景与虚景的对比。况且微风过处,秋水泛起涟漪,平滑如镜的水面上倒映着的景物会被荡开,依稀透出水下的景物。这和水面上的映像同样构成了一种虚实之美。
  


其四是立体空间美。“秋水共长天一色”,在天边,天空和水面这两个本来并不相交的平面经过持续的变 形相交了,这符合人们的视觉习惯,并能使人感到整个画面具有三维立体空间的真实感。不仅如此,“秋水共长天一色”把人们的视线引到水天相接之处,这是人们视线所能达到的最远的地方。而“落霞与孤鹜齐飞”又把人们的视线引到天顶,这是人们视野中最高之处。这一景象又映在秋水中,使具有最大高度的景物又有了最大的深度。有远有高有深,境界开阔,给人一种强烈的立体美。
  
其五是引人遐思的想象之美。此句中,鸟是有生命的,而天空和云霞则是无生命的,这里,后者成了前者活动的背景,而前者则是后者中一个有情感、有意志的动点,令人想到有生和无生;晚霞长空亘古常存,而孤鹜则只是一个匆匆过客,给人一种永恒和短暂的感触;“孤”鹜与“落”霞齐飞,一只“孤”鹜,缘何而孤?飞向那里?……令人顿生情思;“秋水共长天一色”,远方水天相接之处,茫茫缈缈,那里是王勃的心绪所在?那里景色又如何?……给人以无穷的遐想。


相关阅读
1 诗经:闵予小子

《 诗经:闵予小子 》 闵予小子,遭家不造, 嬛嬛在疚。 于乎皇考,永世克孝。 念兹皇祖,陟降庭止。 维予小子,夙夜敬止。 于乎皇王,继序思不忘。 注释 : 1、闵:通悯,怜悯, 【查看全文】

2 古代诗人常借大雁抒情,寄寓相思,如: 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

(1)韩愈在《师说》中,用 , 揭示了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原因。 (2)酒器在古代诗文中较为多见,《归去来兮辞(并序)》中写到酒器的句子是 和 。 (3)古代诗人常借大雁 【查看全文】

3 反映边塞生活的诗句

反映边塞生活的诗句 1、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胭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2、回乐峰前沙 【查看全文】

4 在《琵琶行》中,白居易描写在听完琵琶女的弹奏后,四周船只悄然无声

(1)《诗经氓》中女子在反思婚姻走到尽头时,回忆起当年与男子在一起欢乐相处的场面: , 。 (2)在《琵琶行》中,白居易描写在听完琵琶女的弹奏后,四周船只悄然无声,从侧面表现 【查看全文】

5 关于土的诗句

关于土的诗句 1、边兵索衣食,此物同泥土。姚合 2、埋骨西湖土一丘,残阳荒草几经秋。中原望断因公死,北客犹能说旧愁。宋王英孙《岳武穆王墓》 3、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李 【查看全文】

6 写景诗大全

写景诗大全 1、《 咏柳 》 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2、《 大林寺桃花 》 唐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 【查看全文】

栏目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