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头不见辛夷发,始觉看花是去年的意思与鉴赏

发布时间: 2021-05-24
回头不见辛夷发,始觉看花是去年 出自王安石《春风·一马春风北首燕》
春风
王安石
一马春风北首燕①,却疑身得旧山川。
阳浮树外沧江水,尘涨原头野火烟。
日借嫩黄初着柳,雨催新绿稍归田。
回头不见辛夷发,始觉看花是去年。
【注】①北首:向北。燕:今北京市,时为辽国都城。②辛夷:香木名,开白花者名玉兰,又称望春、迎春。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首联写身在北首之燕地,春天与旧日国中无异,但心中的熟悉感和温暖感却不同于以前。
B.颔联着一“浮”字,写出了春风、江水、树木、阳光的融合,赋予动态景象以静态美感。
C.全诗描写了北国风光和作者感触,写景细腻感情真挚,字字句句洋溢着对祖国的热爱。
D.作者为“唐宋八大家”之一,风格含蓄凝练,本诗经作者精心锤炼,构思新奇,感情深沉。
15.请结合全诗,对尾联(回头不见辛夷发,始觉看花是去年)进行赏析。(6分)


14.B 本题主要考查对这首诗的赏析。此类题目主要考查的内容有表达技巧、情感的方面的分析。具体分析选项的时候要注意结合题目、作者、注释等内容分析。B项,应是“赋予静态景象以动态美感”。
15.①尾联写回头却不见辛夷开放,才始觉看花是在去年,借此表达了国土被占的愤懑和收复国土的理想。②诗人以不见迎春花作结,同开篇的疑身于“旧山川”相呼应,再次将心中的情绪抒发,饶有新意。③尾联自然精巧,语言含蓄,平实的笔触中蕴含着深沉蕴藉的情思。


参考译文:
在春风中一马北上前往燕地,却疑是置身在旧日山川.阳和气息浮动在树外的沧江水面,尘土飞扬原野尽头升腾起野火之烟.日色带来嫩黄刚上柳梢,春风催着新绿渐渐归田.回头却不见辛夷开花,才觉得看花是在去年.

赏析:
《春风》是北宋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诗中描写了壮丽的北国风光和诗人的感触.首联写身在北首之燕地,春天与国中无异.后三联构思新奇,抒发了山川依旧、景物皆非的感慨及作者对失陷于辽的祖国河山的无限依恋之情.全诗写景细腻,感情真挚,字字句句洋溢着对祖国由衷的热爱.
“一马春风”之快,恍惚重归家山,可明明身在北首之燕地,心中的熟悉感和温暖感却不同以往,画活了志趣心境,落入敌手的山川,春天正与国中无异,而以反侧方式说来,效果更强.
颔联写春风吹拂,江面水波荡漾;阳光普照,江水波光粼粼.远眺水天相接处,阳光随着波涛的涌动仿佛在漂浮、游弋、升腾.“浮”写出了春风、江水、阳光的融合,赋予静态的景象以动态的美感.阳“浮”与尘“涨”,正是南方人看北方景的不同之处,今日亦然,两字运用,贴切之至,自是临川炼字长处.
颈联是传诵名句:柳色嫩黄,写做阳光染就,田间新绿,幻成雨水催成;生动警奇,但却不无道理.以方块文字和音律,裁成一幅田园画图,清新明丽.
尾联故意纠正一个回家的错觉(作者家乡辛夷花多,而眼前还没有发出),同首联笔法,再次将心中的情绪,抒发得饶有新意.诗人以不见迎春花作结,含蓄地表达了国土被占的愤恨之情.诗人乘着春风,跃马扬鞭踏上辽国的土地,却似乎感觉是来到了“旧山河”,没有一丝脚踏异国土地的感觉.含蓄的语言,蕴藏着诗人收复国土的理想.
全诗写景细腻,感情真挚,字字句句洋溢着对祖国由衷的热爱.经过作者精心锤炼,立意新颖,对仗工稳,用字精确.构思新奇,感情深沉.


相关阅读
1 江南春杜牧_江南春古诗

江南春杜牧 _ 江南春古诗 《 江南春 》 作者: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注释 : 1、郭:城郭。酒旗:酒帘,高悬在酒店外的标志 【查看全文】

2 苏轼:水龙吟

《 水龙吟 》 宋苏轼 似花还似非花, 也无人惜从教坠。 抛家傍路,思量却是, 无情有思。 萦损柔肠,困酣娇眼, 欲开还闭。 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 又还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 【查看全文】

3 张炎:渡江云

《 渡江云 》 张炎 久客山阴, 一再逢春, 回忆西杭, 渺然愁思。 山空天入海, 倚楼望极, 风急暮潮初。 一帘鸠外雨, 几处闲田, 隔水动春锄。 新烟禁柳, 想如今绿到西湖。 犹记 【查看全文】

4 小学描写冬天的诗句

小学描写冬天的诗句 1、严冬不肃杀,何以见阳春。吕温《孟冬蒲津关河亭作》 2、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白居易《冬至夜思家》 3、旋扑珠帘过粉墙,轻于柳絮重于霜。李 【查看全文】

5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诗中表现诗人崇高理想以及忧国忧民情怀的诗句

2021年湖南湘潭中考诗文情景默写 (1) ,闻道龙标过五溪。(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2) ,往来无白丁。(刘禹锡《固室体》) (3)山河破碎风飘絮, 。(文天祥( 【查看全文】

6 《列子·皇帝》记述鸥鸟与人玩耍的情景,后人常用与鸥订盟表示归隐之志

(1)陆游在《临安春雨初霁》中交代自己白天 , ,闲适恬静,也暗示着诗人的郁闷和惆怅。 (2)在《归去来兮辞》中陶渊明把过去和未来对举,来表达自己的醒悟: , 丰富了《论语 【查看全文】

栏目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