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
八月渡长湖,萧条万象疏。
秋风片帆急,暮霭一山孤。
许国心犹在,康时②术已虚。
岷峨家万里,投老得归无。
【注】:①时苏轼被贬惠州,途经鄱阳湖边的南康。②康时:即匡时,以避宋太祖赵匡胤名讳。
9. 请赏析颔联的写景艺术。
10. 简要概括诗歌后两联所蕴含的情感。
答
9. ①动静结合,“片帆”动,“一山”静;②借景抒情,秋风劲吹,片帆急渡,暮霭弥漫,孤山静立,表现了诗人的愤懑、孤独之情。
10. ①报国无门的愤懑(济世无术的无奈);②漂泊异乡的孤苦;③思归不得的忧伤。
析
【9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赏析颔联的写景艺术”,写景艺术分析需要结合修辞手法、写景角度等方面分析。古诗词常见的写景角度:远近结合,动静结合,视角: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多种角度描写景色,虚与实的结合,点与面的结合,时空角度等。诗歌写景常用的手法有答题时先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再结合诗句怎样运用这种手法,最后指出)此手法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秋风片帆急,暮霭一山孤”,颔联中“片帆”“一山”,一动一静,“急”“孤”透露出诗人的情感,景中含情,结合注释①分析,表现了诗人的愤懑、孤独之情。
【10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歌的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字词语进行分析。对于情感的把握,可以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可以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可以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可以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可以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许国心犹在,康时术已虚”表明作者有为国效力之意,然而面对自己不断贬谪的命运,却报国无门,济世无术;“岷峨家万里,投老得归无”则表达诗人漂泊异乡,思乡而无法归去的悲苦之情。
相关阅读
1 少年游·玉肌铅粉傲秋霜翻译赏析_少年游·玉肌铅粉傲秋霜原文_作者苏轼
《少年游玉肌铅粉傲秋霜》作者为宋朝诗人苏轼。其古诗全文如下: 玉肌铅粉傲秋霜。准拟凤呼凰。伶伦不见,清香未吐,且糠秕吹扬。 到处成双君独只,空无数、烂文章。一点香檀 【查看全文】
2 和子由渑池怀旧阅读答案-苏轼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哪些人生思考?和子由渑池怀旧 苏轼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赛驴嘶。 【注】此诗作 【查看全文】
3 减字木兰花·双龙对起翻译赏析_减字木兰花·双龙对起原文_作者苏轼《减字木兰花双龙对起》作者为宋朝文学家苏轼。其全文如下: 双龙对起,白甲苍髯烟雨里。疏影微香,下有幽人昼梦长。 湖风清软,双鹊飞来争噪晚。翠颭红轻,时下凌霄百尺英。 【查看全文】
4 赵昌寒菊翻译赏析_赵昌寒菊原文_作者苏轼《赵昌寒菊》作者为宋朝文学家苏轼。其古诗全文如下: 轻肌弱骨散幽葩,更将金蕊泛流霞。 欲知却老延龄药,百草摧时始起花。 【前言】 《赵昌寒菊》是北宋著名文人苏轼的一首咏 【查看全文】
5 西江月·咏梅翻译赏析_西江月·咏梅原文_作者苏轼《西江月咏梅》作者为宋朝文学家苏轼。其古诗全文如下: 马趁香微路远,沙笼月淡烟斜。渡波清彻映妍华。倒绿枝寒凤挂。 挂凤寒枝绿倒,华妍映彻清波。渡斜烟淡月笼沙。远路微 【查看全文】
6 点绛唇·我辈情钟翻译赏析_点绛唇·我辈情钟原文_作者苏轼《点绛唇我辈情钟》作者为宋朝诗人苏轼。其古诗全文如下: 我辈情钟,古来谁似龙山宴。而今楚甸。戏马余飞观。 顾谓佳人,不觉秋强半。筝声远。鬓云吹乱。愁入参差雁。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