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父·渔父醉》作者为宋朝诗人苏轼。其古诗全文如下:
渔父醉,蓑衣舞。醉里却寻归路。轻舟短棹任斜横,醒后不知何处。
【前言】
《渔父·渔父醉》是宋代文学家苏轼所作的一首词。全词采用描写与叙述融会运用的写作手法,刻画出渔夫酒醉后的神态,以及找不到回去道路的状态,反映了渔父狂放不羁、自由自在的恬淡生活。全词富有浪漫主义色彩,表达了词人乐观的心态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注释】
①渔父:词牌名。是苏轼根据唐代诗人张志和、戴复古所做的《渔父词》改写,采用三、三、七、七、五的句法。
②蓑衣:古人用蓑草编织的像衣服一样,能穿在身上用以遮雨的雨具。
③却:想,望。
④轻舟:小船。短棹(zhào):小桨。任:凭着,随意。斜横:纵横斜错,无方向。
【翻译】
渔父饮酒醉了,披着蓑衣走路跌跌跄跄,像跳舞的样子。饮酒醉了的渔父想寻找回去的归途。无人执掌的短桨小船,任它随意飘流。等到酒醒过来以后,渔父不知道船飘流到什么地方。
【赏析】
前两句点化引用了唐代诗人孟郊《送淡公》(之三)“独迷舞短蓑”诗句的诗意,写了渔父狂饮烂醉而忘形的神态。“渔父醉,蓑衣舞”,生动形象地刻画出了渔父狂饮烂醉以致神魂颠倒、身不由己的诙谐状态。“蓑衣舞”三字逼真传神,渔父醉后那踉踉跄跄的行走模样跃然纸上,富有浪漫主义色彩。
“醉里却寻归路”,进一步渲染了渔父醉后神不附体、欲归无路的昏沉状态。连东南西北都弄不清楚,回去的道路也找不到了,只好“轻舟短棹任斜横”。
词人曾在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七月游赤壁湖时,也狂饮烂醉过,结果是“肴核既尽,杯盘狼藉,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见苏轼《赤壁赋》)。该词里渔父的狂饮烂醉,其结果比词人游赤壁时的境况好不了多少,同样会是“肴核既尽,杯盘狼藉”。所不同的是:相与枕藉乎家中,“醉后不知何处?”最后两句为点题之笔,反映了渔父那种狂放不羁、自由自在的恬淡生活心态。
全词先描写,后叙述,描写与叙述融会运用,集中渲染了渔父“醉”后百事皆空的心境。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该词隐含了道家崇尚自然、清净无为的思想,反映了词人随缘放旷、任天而动的达观胸怀。
相关阅读
1 行香子·丹阳寄述古翻译赏析_行香子·丹阳寄述古原文_作者苏轼
《行香子丹阳寄述古》作者为宋朝文学家苏轼。其古诗全文如下: 携手江村,梅雪飘裙。情何限、处处消魂。故人不见,旧曲重闻。向望湖楼,孤山寺,涌金门。 寻常行处,题诗千首 【查看全文】
2 临江仙·一别都门三改火翻译赏析_临江仙·一别都门三改火原文_作者苏轼《临江仙一别都门三改火》作者为唐朝文学家苏轼。其古诗全文如下: 一别都门三改火,天涯踏尽红尘。依然一笑作春温。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 【查看全文】
3 蝶恋花·春事阑珊芳草歇翻译赏析_蝶恋花·春事阑珊芳草歇原文_作者苏轼《蝶恋花春事阑珊芳草歇》作者为宋朝诗人苏轼。其古诗全文如下: 春事阑珊芳草歇。客里风光,又过清明节。小院黄昏人忆别。落红处处闻啼鴂。 咫尺江山分楚越。目断魂销,应是 【查看全文】
4 磻溪石·墨突不暇黔原文_磻溪石·墨突不暇黔翻译赏析_作者苏轼《磻溪石墨突不暇黔》作者是宋朝文学家苏轼。其古诗全文如下: 墨突不暇黔,孔席未尝暖。 安知渭上叟,跪石留双骭。 一朝婴世故,辛苦平多难。 亦欲就安眠,旅人讥客懒。 【查看全文】
5 海棠·东风袅袅泛崇光原文_海棠·东风袅袅泛崇光翻译赏析_作者苏轼《海棠东风袅袅泛崇光》作者是宋朝文学家苏轼。其古诗全文如下: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前言】 《海棠》这首绝句写于元丰三年 【查看全文】
6 水龙吟·小沟东接长江翻译赏析_水龙吟·小沟东接长江原文_作者苏轼《水龙吟小沟东接长江》作者为宋朝诗人苏轼。其古诗全文如下: 小沟东接长江,柳堤苇岸连云际。烟村潇洒,人闲一哄,渔樵早市。永昼端居,寸阴虚度,了成何事。但丝莼玉藕,珠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