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太·但有樽中若下》作者为宋朝诗人苏轼。其古诗全文如下:
但有樽中若下,何须墓上征西。
闻道乌衣巷口,而今烟草萋迷。
【前言】
《西太·但有樽中若下》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六言绝句组诗作品。第一首诗是写乡关之思,并兼写对王安石的怀念之意。第二首诗直接抒发对王安石的怀念之情,并隐含有对王安石的惋惜之意。诗用六言,含思婉转,明朗流利。
【注释】
⑹樽:酒杯。若下:酒名。吴兴(今浙江湖州市)若下村,产酒出名,故以村名代酒名。
⑺墓上征西:曹操年少时自述志向,希望博取封候,做征西将军,死后得以在碑上题“汉故征西将军曹侯之墓”(见《三国志·魏武纪》)。这里以墓上征西比喻身后留名。
⑻乌衣巷:东晋时王、谢两大世族在金陵的宅第所在地,位于今南京市东南。唐刘禹锡《金陵怀古》云:“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王安石罢政后居住在金陵,作者故用乌衣巷为喻。
⑼萋迷:迷茫的样子,形容草繁盛。
【翻译】
只要杯中总有美酒,墓上征西将军的字样又何须追求。听说现在的王荆公府宅,如今已烟草凄迷令人生愁。
【赏析】
第二首诗直接抒发对王安石的怀念之情,并隐含有对王安石的惋惜之意:只要有吴兴若下村所酿的美酒在手,就足以自娱一生,河必像曹操那样至死还不忘记流芳百世呢?乌衣巷口曾经是煊赫一时的王谢两族所居住的地方,现在不也是满眼荒烟野草,景象全非吗了?苏轼的言下之意实际上是指王安石不应当担当宰相之位并大兴新法,而应当以在野之身潜心学术,其实这也反映了当时一般久对于王安石的看法:既对王安石一的人品学术甚为推崇,又极力反对新党大力推行的变法运动,认为新党所作所为扰乱了百姓的生活,只是聚敛钱财而已。苏轼对于新法也多有抨击,在这首诗中他对王安石的评价仍然秉持着原来的看法。
相关阅读
1 磻溪石·墨突不暇黔原文_磻溪石·墨突不暇黔翻译赏析_作者苏轼
《磻溪石墨突不暇黔》作者是宋朝文学家苏轼。其古诗全文如下: 墨突不暇黔,孔席未尝暖。 安知渭上叟,跪石留双骭。 一朝婴世故,辛苦平多难。 亦欲就安眠,旅人讥客懒。 【查看全文】
2 海棠·东风袅袅泛崇光原文_海棠·东风袅袅泛崇光翻译赏析_作者苏轼《海棠东风袅袅泛崇光》作者是宋朝文学家苏轼。其古诗全文如下: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前言】 《海棠》这首绝句写于元丰三年 【查看全文】
3 临江仙·一别都门三改火翻译赏析_临江仙·一别都门三改火原文_作者苏轼《临江仙一别都门三改火》作者为唐朝文学家苏轼。其古诗全文如下: 一别都门三改火,天涯踏尽红尘。依然一笑作春温。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 【查看全文】
4 蝶恋花·春事阑珊芳草歇翻译赏析_蝶恋花·春事阑珊芳草歇原文_作者苏轼《蝶恋花春事阑珊芳草歇》作者为宋朝诗人苏轼。其古诗全文如下: 春事阑珊芳草歇。客里风光,又过清明节。小院黄昏人忆别。落红处处闻啼鴂。 咫尺江山分楚越。目断魂销,应是 【查看全文】
5 水龙吟·小沟东接长江翻译赏析_水龙吟·小沟东接长江原文_作者苏轼《水龙吟小沟东接长江》作者为宋朝诗人苏轼。其古诗全文如下: 小沟东接长江,柳堤苇岸连云际。烟村潇洒,人闲一哄,渔樵早市。永昼端居,寸阴虚度,了成何事。但丝莼玉藕,珠 【查看全文】
6 行香子·丹阳寄述古翻译赏析_行香子·丹阳寄述古原文_作者苏轼《行香子丹阳寄述古》作者为宋朝文学家苏轼。其古诗全文如下: 携手江村,梅雪飘裙。情何限、处处消魂。故人不见,旧曲重闻。向望湖楼,孤山寺,涌金门。 寻常行处,题诗千首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