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双竹湛师房翻译赏析_书双竹湛师房原文_作者苏轼

发布时间: 2017-09-05

  《书双竹湛师房》作者为宋朝诗人苏轼。其古诗全文如下:
  我本江湖一钓舟,意嫌高屋冷飕飕。
  羡师此室才方丈,一炷清香尽日留。
  【前言】
  《书双竹湛师房二首》是宋代文学家苏轼在宋神宗熙宁六年为杭州广严寺住持禅师湛师和尚所作的组诗。这两首诗抒写诗人游宿山寺的日常生活情景。前一首写诗人羡佛慕静之意。
  【注释】
  ⑴双竹:即杭州的广严寺。司马光《诗序》云:“杭州广严寺,有双竹相比而生,举林皆然。其尤异者,生枯树腹中,自其顶出,森然骈耸,树如龙蛇相萦。”广严寺乃后唐清泰元年(934)建,旧名瑞隆。湛师:其人不详。
  ⑵江湖:一作“西湖”。
  ⑶冷飕飕,寒冷的样子。
  ⑷方丈:寺庙住持所居之室。本意为一丈见方的居室。《维摩经》云:“三万二千师子座,高八万四千由旬,入维摩方丈室中,无所妨碍。”
  【翻译】
  我本是西湖上的一叶渔舟,觉得高大的房屋冷气飕飕。古诗百科~羡慕大师方丈今日才来到,一炷馨香的轻烟终日长留。
  【赏析】
  这两首抒写诗人游宿山寺的日常生活情景的小诗,独具艺术匠心。作者不是先写出游山寺的景物与情事,而是从“我”落笔,抒发情怀。这种写法在其他题画诗中亦可见到,如《书晃说之〈考牧图〉后》中所写:“我昔在田间,但知羊与牛。”由抒发情思而进入题画。
  这里第一首起二句“我本江湖一钓舟,意嫌高屋冷飕飕”亦是同样的构思。“一钓舟”是化用杜甫《将赴荆南寄别李剑川》“天入沧浪一钓舟”的诗意。浪迹江湖之上并非诗人本意,不过反映了政治上受压抑的失意情绪。紧接着“意嫌”一句,对深居高屋感到意冷心寒。这种“高处不胜寒”的感觉,正是诗人内心对官场生涯的厌倦情绪的流露。在熙宁变法的革新浪潮中,苏轼因政见不合,自请离京外任,企图暂时避开这纷繁复杂的斗争漩涡。他在《初到杭州寄子由二绝》中说:“眼着时事力难任,贪恋君恩退未能。”他就是怀着抑郁不得志但又不忍隐退的矛盾心情来到山清水秀的杭州。起二句正是他那烦恼心绪的真实写照。
  三四句“羡师此室才方丈,一灶清香尽日留”。诗人运转笔锋,写住持禅师清净的坐禅之处。据宋人所编《集注分类东坡诗》引《维摩经》言:“三万二千师(狮)子座入维摩方丈室中,无所妨碍。”诗人钦羡这了无尘俗的方丈之室,那飘散着的一股淡淡的香雾云烟,终日在禅房四周缭绕不止,显现出一种清净而肃穆的气氛。这种情调并不意味着作者欲皈依佛门,而只是借以排遣郁积内心的烦恼。


相关阅读
1 行香子·丹阳寄述古翻译赏析_行香子·丹阳寄述古原文_作者苏轼

《行香子丹阳寄述古》作者为宋朝文学家苏轼。其古诗全文如下: 携手江村,梅雪飘裙。情何限、处处消魂。故人不见,旧曲重闻。向望湖楼,孤山寺,涌金门。 寻常行处,题诗千首 【查看全文】

2 磻溪石·墨突不暇黔原文_磻溪石·墨突不暇黔翻译赏析_作者苏轼

《磻溪石墨突不暇黔》作者是宋朝文学家苏轼。其古诗全文如下: 墨突不暇黔,孔席未尝暖。 安知渭上叟,跪石留双骭。 一朝婴世故,辛苦平多难。 亦欲就安眠,旅人讥客懒。 【查看全文】

3 蝶恋花·春事阑珊芳草歇翻译赏析_蝶恋花·春事阑珊芳草歇原文_作者苏轼

《蝶恋花春事阑珊芳草歇》作者为宋朝诗人苏轼。其古诗全文如下: 春事阑珊芳草歇。客里风光,又过清明节。小院黄昏人忆别。落红处处闻啼鴂。 咫尺江山分楚越。目断魂销,应是 【查看全文】

4 海棠·东风袅袅泛崇光原文_海棠·东风袅袅泛崇光翻译赏析_作者苏轼

《海棠东风袅袅泛崇光》作者是宋朝文学家苏轼。其古诗全文如下: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前言】 《海棠》这首绝句写于元丰三年 【查看全文】

5 临江仙·一别都门三改火翻译赏析_临江仙·一别都门三改火原文_作者苏轼

《临江仙一别都门三改火》作者为唐朝文学家苏轼。其古诗全文如下: 一别都门三改火,天涯踏尽红尘。依然一笑作春温。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 【查看全文】

6 水龙吟·小沟东接长江翻译赏析_水龙吟·小沟东接长江原文_作者苏轼

《水龙吟小沟东接长江》作者为宋朝诗人苏轼。其古诗全文如下: 小沟东接长江,柳堤苇岸连云际。烟村潇洒,人闲一哄,渔樵早市。永昼端居,寸阴虚度,了成何事。但丝莼玉藕,珠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