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李世南·人间斤斧日创夷》作者为宋朝诗人苏轼。其古诗全文如下:
人间斤斧日创夷,谁见龙蛇百尺姿。
不是溪山成独往,何人解作挂猿枝。
【前言】
《书李世南所画秋景二首》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组诗作品。这是为宣德郎李世南所作“秋景平远”画题写的一组七言绝句。两首诗想象丰富,虚实结合,表现了画景以外的景和趣。
【注释】
⑸创:砍掉。夷:削平。指对于林木的伤害。
⑹成:一本作“会”。
【翻译】
人们利用斧头常年不息地砍伐山上的树木,再也难见那龙蛇般蜿蜒的百尺身姿。如果不是这里山险滩急,少人来往,树一旦被砍,就没有人知道,这原是猿猴栖息的树枝。
【赏析】
组诗第二首着眼于溪山林木,此诗后二句说:“不是溪山成独往,何人解作挂猿枝”,可知这幅画内是有山的,是位于近处。这里树木龙蛇般蜿蜒屈曲的枝干同臆想中江南的黄叶村、有猿猴在其林间栖息的险山急滩融为一体,拓展了画面,赋予画面以悠然无尽的情味,在景物中融进人情,引发读者情思。
七言绝句的写法,一般是前二句叙写事物,后二句抒发情思。第一首诗虽全章在题咏秋景画,仍于前二句着重以浓笔勾勒景物,给人以亲切的时节风物之感。后二句在用淡墨略加点染之际,凭虚发挥想象,表现出人的情感,画景之外,情调悠扬,极耐人寻味。这两首诗化实为虚、虚实相映,将眼前的溪水、扁舟、树木枝干同想象中的景物融为一体,拓展了画面内涵,情味深长。苏轼才气横溢,情调高远,其诗善于驰骋神思,翻空出奇。其题风景画诗无论长篇短章,都能不停滞于物象,常从生活联想中蔚发奇思,丰富了画的意趣,给读者以美的享受。
相关阅读
1 海棠·东风袅袅泛崇光原文_海棠·东风袅袅泛崇光翻译赏析_作者苏轼
《海棠东风袅袅泛崇光》作者是宋朝文学家苏轼。其古诗全文如下: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前言】 《海棠》这首绝句写于元丰三年 【查看全文】
2 水龙吟·小沟东接长江翻译赏析_水龙吟·小沟东接长江原文_作者苏轼《水龙吟小沟东接长江》作者为宋朝诗人苏轼。其古诗全文如下: 小沟东接长江,柳堤苇岸连云际。烟村潇洒,人闲一哄,渔樵早市。永昼端居,寸阴虚度,了成何事。但丝莼玉藕,珠 【查看全文】
3 磻溪石·墨突不暇黔原文_磻溪石·墨突不暇黔翻译赏析_作者苏轼《磻溪石墨突不暇黔》作者是宋朝文学家苏轼。其古诗全文如下: 墨突不暇黔,孔席未尝暖。 安知渭上叟,跪石留双骭。 一朝婴世故,辛苦平多难。 亦欲就安眠,旅人讥客懒。 【查看全文】
4 行香子·丹阳寄述古翻译赏析_行香子·丹阳寄述古原文_作者苏轼《行香子丹阳寄述古》作者为宋朝文学家苏轼。其古诗全文如下: 携手江村,梅雪飘裙。情何限、处处消魂。故人不见,旧曲重闻。向望湖楼,孤山寺,涌金门。 寻常行处,题诗千首 【查看全文】
5 临江仙·一别都门三改火翻译赏析_临江仙·一别都门三改火原文_作者苏轼《临江仙一别都门三改火》作者为唐朝文学家苏轼。其古诗全文如下: 一别都门三改火,天涯踏尽红尘。依然一笑作春温。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 【查看全文】
6 蝶恋花·春事阑珊芳草歇翻译赏析_蝶恋花·春事阑珊芳草歇原文_作者苏轼《蝶恋花春事阑珊芳草歇》作者为宋朝诗人苏轼。其古诗全文如下: 春事阑珊芳草歇。客里风光,又过清明节。小院黄昏人忆别。落红处处闻啼鴂。 咫尺江山分楚越。目断魂销,应是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