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苏轼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②。
【注】①此词是元丰五年(1082年)三月,46岁的苏轼贬官黄州期间所作。②语出白居易《醉歌》:“谁道使君不解歌,听唱黄鸡与白日。黄鸡催晓丑时鸣,白日催年酉时没。腰间红绶系未稳,镜里朱颜看已失。”
11.下面对苏轼的《浣溪沙》一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潇潇”一句点出了“净无泥”的原因,同时又借杜鹃啼声凄婉烘托自己贬官期间的羁旅之愁。
B.下片就眼前“溪水西流”之景生发感慨和议论,体现了作者在贬谪期间旷达振作的精神状态。
C.末句虽化用白居易《醉歌》的诗句,但作者反用其意,全无白诗嗟老叹衰之情和衰颓心态。
D.本词直抒胸臆,不假比兴,看似不经意地脱口而出,实则是真正超脱的思想心情的体现。
12.词的上阕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加以概括。(5分)
参考答案
11.A(“羁旅之情”不妥)
12.山下小溪潺湲,岸边兰草刚萌嫩芽;林间沙路,洁净无泥;细雨潇潇,杜鹃啼叫。(2分)词的上片描绘出一幅清新、洁净、幽雅的画面。(3分)
译文:
山脚下兰草嫩芽入小溪,
松林间小路清沙净无泥,
傍晚细雨中杜鹃阵阵啼。
谁说人老不可再年少?
门前流水还能执著奔向西!
不必烦恼叹白发,多愁唱黄鸡
词人远谪(zhé)黄州、抱病游清泉寺所作。上片写清泉寺的风光,下片情景生情,迸发一段坦荡、乐观、令人奋发的议论。
相关阅读
1 吴中田妇叹阅读答案-苏轼,结合全诗赏析本诗“曲笔”的艺术
吴中田妇叹(节选) 苏轼 今年粳稻熟苦迟,庶见霜风来几时。 茆苫一月陇上宿,天晴获稻随车归。 汗流肩赪载入市,价贱乞与如糠秕。 卖牛纳税拆屋炊,虑浅不及明年饥。 官今要钱不要 【查看全文】
2 临江仙·风水洞作翻译赏析_临江仙·风水洞作原文_作者苏轼《临江仙风水洞作》作者为宋朝诗人苏轼。其古诗全文如下: 四大从来都遍满,此间风水何疑。故应为我发新诗。幽花香涧谷,寒藻舞沦漪。 借与玉川生两腋,天仙未必相思。还凭流 【查看全文】
3 浣溪沙·徐州石潭谢雨道上作五首(其一)阅读答案-苏轼浣溪沙徐州石潭谢雨道上作五首(其一)① 苏轼 照日深红暖见鱼,连溪绿暗晚藏乌②。黄童白叟聚睢盱③。 麋鹿逢人虽未惯,猿猱闻鼓不须呼。归家说与采桑姑。 【注】①元丰元年( 【查看全文】
4 正月二十日,与潘、郭二生出郊寻春,忽记去年是日同至女王城作诗,乃和前韵正月二十日,与潘、郭二生出郊寻春,忽记去年是日同至女王城作诗,乃和前韵。 苏轼 东风未肯入东门,走马还寻去岁村。 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 江城白酒三杯酽①,野 【查看全文】
5 郭纶阅读答案-苏轼,河西猛士无人识,日暮津亭阅过船郭纶① 苏轼 河西猛士无人识,日暮津亭阅过船。 路人但觉骢马瘦,不知铁槊大如椽。 因言西方久不战,截发愿作万骑先。 我当凭轼与寓目②,看君飞矢集蛮毡。 【注】①这是苏轼2 【查看全文】
6 过岭阅读答案-苏轼,梦里似曾迁海外,醉中不觉到江南过岭 苏轼 七年来往我何堪,又试曹溪一勺甘 。 梦里似曾迁海外,醉中不觉到江南 。 波生濯足鸣空涧,雾绕征衣滴翠岚。 谁遣山鸡忽惊起,半岩花雨落毵毵。 注①作者自岭南遇赦北归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