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阅读答案与解析-苏轼

发布时间: 2019-09-26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14. 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 残月疏桐、夜深人静,开篇营造了凄清的气氛,为“幽人”的出现作了铺垫。
B. “谁见”两句以反问作了否定:“幽人”的徘徊和“孤鸿”的飘飞,无人可见。
C. “幽人”与“孤鸿”,其类虽异,其心则同:满腹幽恨,无人理解。
D. 这首词上阕言“幽人”,下阙言“孤鸿”,说鸿即是说人,语带双关,极为高妙。
15. 简要分析“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两句的意蕴。


14. B  
15. 这两句词表面写“孤鸿”:被惊醒的“孤鸿”,在寒枝间飞来飞去,也不肯栖息,最后停落在寒冷的沙洲,孤独寂寞。苏轼以“孤鸿”自喻,是说自己宁愿孤独自处也不愿屈从依附,寄托了他清高自许(清高自傲)、不愿随波逐流(不肯依附)的情怀。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的题干要求选出“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本题中,B项,“‘谁见’两句以反问作了否定:‘幽人’的徘徊和‘孤鸿’的飘飞,无人可见”错误,“谁见幽人独往来”,意思是“谁见到幽居人独自往来”,“谁见”两句不是反问,而是设问自答,言“鸿”见“人”:“缥缈的孤鸿”见“幽人独往来”。故选B项。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简要分析‘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两句的意蕴”,考生要先明确这两句写了什么内容,然后结合主旨分析其意蕴。“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意思是“挑遍了寒枝也不肯栖息,甘愿在沙洲忍受寂寞凄冷”,结合前面“缥缈孤鸿影”来看,这是写孤鸿的表现,孤鸿遭遇不幸,心怀幽恨,惊恐不已,在寒枝间飞来飞去,拣尽寒枝不肯栖息,只好落宿于寂寞荒冷的沙洲,度过这样寒冷的夜晚。词人在这里要写的不仅仅是“孤鸿”,而是借“孤鸿”来写自己,以“孤鸿”自况,匠心独运地通过鸿的“孤独缥缈”,“惊起回头”“怀抱幽恨”“选求宿处”,表达了作者贬谪黄州时期的孤寂处境和高洁自许、不愿随波逐流的心境。作者与孤鸿惺惺相惜,以拟人化的手法表现孤鸿的心理活动,把自己的主观感情加以对象化,显示了高超的艺术技巧。考生围绕这些内容答题即可。


相关阅读
1 行香子·过七里滩阅读答案-苏轼,一叶舟轻,双桨鸿惊。水天清,影湛波平

行香子过七里滩 苏轼 一叶舟轻,双桨鸿惊。水天清,影湛波平。鱼翻藻鉴,鹭点烟汀。过沙溪急,霜溪冷,月溪明。 重重似画,曲曲如屏。算当年,虚老严陵②。君臣一梦,今古空名 【查看全文】

2 菩萨蛮·新月翻译赏析_菩萨蛮·新月原文_作者苏轼

《菩萨蛮新月》作者为宋朝文学家苏轼。其古诗全文如下: 画檐初挂弯弯月,孤光未满先忧缺。遥认玉帘钩,天孙梳洗楼。 佳人言语好,不愿求新巧。此恨固应知,愿人无别离。 【查看全文】

3 《南乡子·和杨元素时移守密州》阅读答案与解析-苏轼

南乡子和杨元素时移守密州 苏轼 东武望余杭①,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 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②,堕泪羊公③却 【查看全文】

4 寒食雨·春江欲入户翻译赏析_寒食雨·春江欲入户原文_作者苏轼

《寒食雨春江欲入户》作者为宋朝诗人苏轼。其古诗全文如下: 春江欲入户,雨势来不已。 小屋如渔舟,濛濛水云里。 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 那知是寒食,但见乌衔纸。 君门深 【查看全文】

5 南堂·他时雨夜困移床翻译赏析_南堂·他时雨夜困移床原文_作者苏轼

《南堂他时雨夜困移床》作者为宋朝诗人苏轼。其古诗全文如下: 他时雨夜困移床,坐厌愁声点客肠。 一听南堂新瓦响,似闻东坞小荷香。 【前言】 《南堂五首》是宋代文学家苏轼创 【查看全文】

6 江城子·别徐州翻译赏析_江城子·别徐州原文_作者苏轼

《江城子别徐州》作者为宋朝文学家苏轼。其全文如下: 天涯流落思无穷!既相逢,却匆匆。携手佳人,和泪折残红。为问东风余几许?春纵在,与谁同。 隋堤三月水溶溶。背归鸿,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