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明禅师西山兰若翻译赏析_游明禅师西山兰若原文_作者孟浩然

  《游明禅师西山兰若》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孟浩然。其古诗词全文如下:
  西山多奇状,秀出倚前楹。
  停午收彩翠,夕阳照分明。
  吾师住其下,禅坐证无生。
  结庐就嵌窟,剪苕通往行。
  谈空对樵叟,授法与山精。
  日暮方辞去,田园归冶城。
  【鉴赏】
  一首诗的开头很重要。这篇作品,发端很有特色。开门见山,径写西山的形象性状,除了写景生动,渲染了兰若所处的环境外,也暗示了对明禅师禅法的赞美。紧接着的两句,表面上是写从早到晚景物的变化,实则说明了诗人一整天流连于此,乐而忘返,见出其地所富有的吸引力。所以底下就明写吸引力之所由来——来自“禅坐证无生”的明禅师。而点出人物后,又无一赘笔,马上转入对其生活的描写。首先是居处:“结庐就嵌窟,剪竹通径行。”见出其追求阒无人迹的幽静。其次是活动:“谈空对樵叟,说法与山精。”见出其环境虽然幽静却并不寂寞,同时,也将其度世心肠及高深禅法并作一笔表出。
  “说法与山精”一句显出自“生公说法,顽石点头”的典故。说的是僧人竺道生初至苏州,不被了解,故对着顽石说法,竟致使得顽石点头,可见其法理之精。在作者心目中,明禅师显然也是如此。最后归结到自己:一天游观已毕,将要归去。这里又有一点独特之处。一般人写离开寺院,或多或少,总有又入红尘的遗憾,往往以对比句加以唱叹。而在这首诗里,作者所表现的由禅院到田园却是和谐的,因为他当时隐于襄阳,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出世之人。所以,由于具有这种心境,使得他把自己的生活情趣和场景也融入了诗中,禅境中遂带有几分田园之气。试比较《夜归鹿门歌》:“山寺鸣钟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岩扉松径长寂寥,唯有幽人独来去。”不难发现二者的相通之处。李嗣业《慰弘禅师集天竺语诗序》说:“唐人妙诗,若《游明禅师西山兰若》诗,此亦孟襄阳之禅也,不得专谓之诗。”正是对他的这一特色的体认。


相关阅读
1 《都下送辛大之鄂》《洛下送奚三还扬州》阅读答案-孟浩然

都下送辛大之鄂 孟浩然 南国辛居士,言归旧竹林。未逢调鼎用,徒有济川心。 余亦忘机者,田园在汉阴。因君故乡去,遥寄《式微》吟。 洛下送奚三还扬州 孟浩然 水国无边际,舟行 【查看全文】

2 早寒有怀阅读答案-孟浩然,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

寒有怀 孟浩然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注】迷津欲有问,化用《论语微子》孔子使子路问津的 【查看全文】

3 清明即事阅读答案-孟浩然,车声上路合,柳色东城翠

清明即事① 孟浩然 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 车声上路合,柳色东城翠。 花落草齐生,莺飞蝶双戏。 空堂坐相忆,酌茗②聊代醉。 [注]①开元十六年(728)早春,孟浩然西游至长安,应 【查看全文】

4 题大禹寺义公禅房翻译赏析_题大禹寺义公禅房原文_作者孟浩然

《题大禹寺义公禅房》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孟浩然。其古诗全文如下: 义公习禅处,结构依空林。 户外一峰秀,阶前群壑深。 夕阳连雨足,空翠落庭阴。 看取莲花净,应知不染心。 【 【查看全文】

5 《与颜钱塘登障楼望潮作》阅读答案-孟浩然,照日秋云迥,浮天渤澥宽

与颜钱塘①登樟亭望潮作 [唐] 孟浩然 百里闻雷震,鸣弦暂辍弹②。 府中连骑出,江上待潮观。 照日秋云迥,浮天渤澥③宽。 惊涛来似雪,一坐凛生寒。 注释:①颜钱塘:钱塘令颜某 【查看全文】

6 古诗与颜钱塘登樟亭望潮作翻译赏析_与颜钱塘登樟亭望潮作原文_作者孟浩然

《与颜钱塘登樟亭望潮作》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孟浩然。其古诗词全文如下: 百里闻雷震,鸣弦暂辍弹。 府中连骑出,江上待潮观。 照日秋云迥,浮天渤澥宽。 惊涛来似雪,一坐凛生寒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