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归阻雪阅读答案与赏析-孟浩然,积雪覆平皋,饥鹰捉寒兔

南归阻雪
孟浩然
我行滞宛许①,日夕望京豫②。
旷野莽茫茫,乡山在何处。
孤烟村际起,归雁天边去。
积雪覆平皋,饥鹰捉寒兔。
少年弄文墨,属意在章句。
  十上③耻还家,裴回④守归路。
【注】①宛许:泛指今南阳许昌一带。②京豫:指东都洛阳。③十上:指作者十次上京赶考。④裴回:一作“徘徊”。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 “少年”句诗人为自己少年时只知舞文弄墨、专注于诗词歌赋而心有悔意。
B. “旷野”“孤烟”“归雁”等意象既勾勒出苍茫的环境,又暗指诗人的心境。
C. “饥鹰捉寒兔”,貌似写鹰在积雪天的饥饿难耐,实则还隐喻作者自身景况。
D. “滞宛许”“望京豫”点明诗人滞留的地点及遥望之所,照应了标题的“南归”。
15.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

14. (3分)【答案】A【解析】A项中诗文并无体现悔意。
15.(6分)【参考答案】(1)对前途的失落和迷惘,前四句诗人因风雪滞留异乡,抬头四望却只见一片苍茫,不禁流露出对前途的失落和迷惘;(2)归途滞留的悲凉萧索,中间四句诗人借 “孤烟”“归雁”“积雪”“饥鹰”勾勒出苍茫之景,表达了他此刻归途难进处境不堪的悲凉萧索;(3)屡试不第,失落还乡的羞愧,后四句诗人通过对比壮志在胸的少年和屡遭挫败的现状,抒发了屡试不第,失落还乡的羞愧之情。(每要点3分,答对其中2点即可)

参考译文
我的旅行被大雪阻止于宛许之间,日暮时回眺着京城。
放眼望去四周是一片苍茫的旷野,故乡的山河不知在何处。
一缕孤单的炊烟在村子的边上冉冉升起,迟归的大雁也早已飞到遥远的天边去了。
积雪覆盖了近处的田野和远处的山岗,只有饥饿的老鹰还在寻觅捕捉雪中的野兔。
我从少年时起就摆弄文墨,专注于诗词歌赋。
可惜十次上京城都没有考中,我现在已羞于回家了,只好彷徨而无奈地呆在这回家的路上。

赏析
唐开元二十二年(734年)诗人第二次入长安求仕无成,多次求仕的无成,使诗人羞于还家,只好在这回家的路上徘徊,这首诗是诗人途中行至南阳北时所作,抒发自己壮志未酬的感慨。
此诗前四句交代时地,表现出归途怅惘的情怀;中间四句写黄昏时茫茫雪原所见的荒凉景象,喻示出诗人的处境;后四句写自己怀才不遇,仕途坎坷,落第还乡的羞愧心理。全诗表达了诗人忧郁和冷漠的心情。
前四句交代时间地点,对京豫的回顾和对乡山的渴望,表现出归途怅惘的情怀。一个“望”字,让诗人哑口无言,痴呆傻愣。一个“莽”字,透露了诗人的心凉。
中间四句写黄昏时茫茫雪原所见,“孤烟”、“归雁”、“饥鹰捉寒兔”等,一片荒凉景象,喻示出诗人此时的处境。“孤烟”可以看成“孤”,此时看出诗人的内心的孤独。一个“覆”可以看出当时下雪之大。
后四句写自己怀才不遇,仕途坎坷,落第还乡的羞愧心理。“十上”一词借远古的苏秦两手空空,失败而归,耻于回家的经历,抒发自己想家,而又不敢回家的感慨。
全篇写景抒情真实自然,曲折凄楚。“守”字写他在旷野上徘徊不已等待雪过之后重登归途,更表现出一种茫然呆滞、六神无主的心理与神态;如从深层的兴寄的角度看,则可看做是诗人在人生的出仕与归隐之间傍徨矛盾、最终不得不归隐的象征性描写。


相关阅读
1 宿武阳即事阅读答案-孟浩然,川暗夕阳尽,孤舟泊岸初

宿武阳即事 [唐]孟浩然 川暗夕阳尽,孤舟泊岸初。 岭猿相叫啸,潭嶂似空虚。 就枕灭明烛,扣舷闻夜渔。 鸡鸣问何处,人物是秦馀①。 [注释]①秦馀:源自《桃花源记》中自云先世避 【查看全文】

2 岁除夜有怀阅读答案-孟浩然,五更钟漏欲相催,四气推迁往复回

岁除夜有怀 (唐)孟浩然 五更钟漏欲相催,四气推迁往复回。 帐里残灯才去焰,炉中香气尽成灰。 渐看春逼芙蓉枕,顿觉寒销竹叶杯。 守岁家家应未卧,相思那得梦魂来。 12.下列关 【查看全文】

3 渡浙江问舟中人翻译赏析_渡浙江问舟中人原文_作者孟浩然

《渡浙江问舟中人》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孟浩然。其全文如下: 潮落江平未有风,扁舟共济与君同。 时时引领望天末,何处青山是越中。 【前言】 《渡浙江问舟中人》是唐代诗人孟浩然 【查看全文】

4 采樵作·采樵人深山翻译赏析_采樵作·采樵人深山原文_作者孟浩然

《采樵作采樵人深山》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孟浩然。其古诗词全文如下: 采樵人深山,山深树重叠。 桥崩卧槎拥,路险垂藤接。 日落伴将稀,山风拂萝衣。 长歌负轻策,平野望烟归。 【查看全文】

5 京还赠张维翻译赏析_京还赠张维原文_作者孟浩然

《京还赠张维》作者为唐朝诗人孟浩然。其古诗全文如下: 拂衣何处去,高枕南山南。 欲徇五斗禄,其如七不堪。 早朝非晚起,束带异抽簪。 因向智者说,游鱼思旧潭。 【前言】 《 【查看全文】

6 岁暮海上作翻译赏析_岁暮海上作原文_作者孟浩然

《岁暮海上作》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孟浩然。其古诗全文如下: 仲尼既已没,余亦浮于海。 昏见斗柄回,方知岁星改。 虚舟任所适,垂钓非有待。 为问乘槎人,沧洲复何在。 【鉴赏】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