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游·并刀如水》
作者:周邦彦
原文:
并刀如水,吴盐胜雪,
纤手破新橙。
锦幄初温,兽烟不断,
相对坐调笙。
低声问:向谁行宿?
城上已三更。
马滑霜浓,不如休去,
直是少人行。
注释:
1、并刀:并州出产的剪刀。如水:形容剪刀的锋利。
2、吴盐:吴地所出产的洁白细盐。
3、幄:帐。
4、兽烟:兽形香炉中升起的细烟。
5、谁行(háng):谁那里。
6、直是:就是这首词乃感旧之作。
赏析:
这首词,不外是追述作者自己在秦楼楚馆中的一段经历;这种耳食的记载简直荒谬可笑。皇帝与官僚同狎一妓,事或有之,走开便是,何至于匿伏床下,而事后又填词暴露,还让李师师当面唱给皇帝听。皇帝自携新橙,已是奇闻,携来仅仅一颗,又何其乞儿相?在当时士大夫的生活中,自然是寻常惯见的,所以它也是一种时兴的题材。然而这一类作品大都鄙俚恶俗,意识低下,使人望而生厌。周邦彦这一首之所以受到选家的注意,却是因为他能够曲折深微地写出对象的细微心理状态,连这种女子特有的口吻也刻画得维妙维肖,大有呼之欲出之概。谁说中国古典诗词不善摹写人物,请看这首词,不过用了五十一字,便写出一个典型人物的典型性格。
“并刀如水,吴盐胜雪,纤手破新橙”──这是富于暗示力的特写镜头。出现在观众眼前的,仅仅是两件简单的道具(并刀,并州出产的刀子;吴盐,吴地出产的盐。)和女子一双纤手的微细动作,可那女子刻意讨好对方的隐微心理,已经为观众所觉察了。
“锦幄初温,兽烟不断,相对坐调笙”──室内是暖烘烘的帏幕,刻着兽头的香炉(叶嘉莹:兽形的香)轻轻升起沉水的香烟。只有两个人相对坐着,女的正调弄着手里的笙,试试它的音响;男的显然也是精通音乐的,他从女的手中接过笙来,也试吹了几声,评论它的音色的音量,再请女的吹奏一支曲子。
这里也仅仅用了三句话,而室内的气氛,两个人的情态,彼此的关系,男和女的身分,已经让人们看得清清楚楚了。
但最精采的笔墨还在下片。
下片不过用了几句极简短的语言,却是有层次,有曲折,人物心情的宛曲,心理活动的幽微,在简洁的笔墨中恰到好处地揭示出来。
“向谁行宿”──“谁行”,哪个人,在这里可以解作哪个地方。这句是表面亲切而实在是小心的打探。乍一听好像并不打算把他留下来似的。
“城上已三更”──这是提醒对方:时间已经不早,走该早走,不走就该决定留下来了。
“马滑霜浓”──显然想要对方留下来,却好像一心一意替对方设想:走是有些不放心,外面天气冷,也许万一会着凉;霜又很浓,马儿会打滑……真放心不下。
这样一转一折之后,才直截了当说出早就要说的话来:“不如休去,直是少人行!”意思是:你看,街上连人影也没几个,回家去多危险,你就不要走了吧!
真是一语一试探,一句一转折。读者分明听见她在语气上的一松一紧,一擒一纵;也仿佛看见她每说一句话同时都侦伺着对方的神情和反应。作者把这种身分、这种环境中的女子所显现的机灵、狡猾,以及合乎她身分、性格的思想活动,都逼真地摹画出来了。
这种写生的技巧,用在散文方面已经不易着笔,用在诗词方面就更不容易了。单从技巧看,不能不叫人承认周邦彦实在是此中高手。
相关阅读
1 周邦彦:六丑
《 六丑 》 周邦彦 正单衣试酒,怅客里光阴虚掷。 愿春暂留,春归如过翼, 一去无迹。 为问家何在? 夜来风雨,葬楚宫倾国。 钗钿坠处遗香泽,乱点桃蹊, 轻翻柳陌。 多情为谁追 【查看全文】
2 苏幕遮·燎沉香消溽暑翻译赏析_苏幕遮·燎沉香消溽暑原文_作者周邦彦《苏幕遮燎沉香消溽暑》作者为宋朝文学家周邦彦。古诗词全文如下: 燎沉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 【查看全文】
3 醉桃源·冬衣初染远山青翻译赏析_醉桃源·冬衣初染远山青原文_作者周邦彦《醉桃源冬衣初染远山青》作者为宋朝诗人周邦彦。其古诗全文如下: 冬衣初染远山青。双丝云雁绫。夜寒袖湿欲成冰。都缘珠泪零。 情黯黯,闷腾腾。身如秋后蝇。若教随马逐郎行 【查看全文】
4 周邦彦:西河·金陵怀古《 西河金陵怀古 》 周邦彦 佳丽地, 南朝盛事谁记? 山围故国绕清江, 髻鬟对起。 怒涛寂寞打孤城, 风樯遥度天际。 断崖树、犹倒倚, 莫愁艇子谁系? 空余旧迹郁苍苍, 雾沉半垒 【查看全文】
5 渡江云·晴岚低楚甸翻译赏析_渡江云·晴岚低楚甸原文_作者周邦彦《渡江云晴岚低楚甸》作者为宋朝诗人周邦彦。其古诗全文如下: 晴岚低楚甸,暖回雁翼,阵势起平沙。骤惊春在眼,借问何时,委曲到山家。涂香晕色,盛粉饰、争作妍华。千万丝、 【查看全文】
6 一落索·眉共春山争秀翻译赏析_一落索·眉共春山争秀原文_作者周邦彦《一落索眉共春山争秀》作者为宋朝诗人周邦彦。其古诗全文如下: 眉共春山争秀。可怜长皱。莫将清泪湿花枝,恐花也、如人瘦。 清润玉箫闲久。知音稀有,欲知日日倚阑愁,但问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