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浣溪沙·雨过残红湿未飞翻译赏析_浣溪沙·雨过残红湿未飞原文_作者周邦彦

  《浣溪沙·雨过残红湿未飞》作者为宋朝文学家周邦彦。其古诗全文如下:
  雨过残红湿未飞,疏篱一带透斜晖。游蜂酿蜜窃春归。
  金屋无人风竹乱,衣篝尽日水沉微。一春须有忆人时。
  【赏析】
  上片是这位少妇从闺中往外看所见到的景象。暮春时节,一阵微雨过后,几点凋残的花朵因被雨水沾湿在花枝上,所以还没有随风飘落,似乎是留恋这美好的春光,依依不忍离去。淡淡的斜晖,透过一带疏篱把她最后的光辉洒向大地,也洒向残红。光和色的交映,这暮春、残红、黄昏、落照,对于这位忍受着青春消逝与闺房寂寞的少妇,是一种敏感的刺激;不能不勾起她内心难以言状的感触。
  但春天毕竟是美好的,充满活力的。勤劳的蜜蜂在百花丛中穿来穿去,带着采集的花粉的芳香满意地回到蜂窝。它有了收获,有了成果,它不再期待什么了,这与少妇的正在期待构成心理上的对比,更增添了少妇春闺怀人的空虚感和寂寞感。写景静中有动、动静结合。
  过片,少妇的目光由室外转向室内。空间的转移,使她的情绪产生了微妙的变化。“金屋无人风竹乱,衣篝尽日水沉微。”“金屋”,借用汉武帝金屋藏娇故事,这里借指华丽的房屋。“衣篝”,指薰衣的薰笼。“水沉”,即沉水香,一种名贵的香料。黄昏时候,斜晖静静地照着这座华丽的房子,室内空荡荡地,除了这位少妇外,寂静无人,静得可怕。只有风吹竹影,参差摇曳。乱,摇曳不定的样子。薰笼里的沉水香已燃了一整天,只剩下残烟袅袅,缕缕余香。女主人公无精打采,懒得再去添香。竹影摇曳不定,也搅动着这位少妇的心旌,使她心神不定,意绪撩乱,真是“剪不断、理还乱。”这摇曳不定的竹影,这若有若无的香烟,更烘托出金屋的空荡、寂寞。
  经过前面对室内室外环境的渲染、烘托,静态与动态的交互作用,这位终日寂寞地困守金屋的少妇,由眼前的春暮花残、黄昏落照所引起的青春消逝、惆怅空虚的情怀,已不难体会。结句似应仍从闺中少妇着笔,进一步深化主题,但作者却不然,而是到第五句一笔顿住。第六句转向用作者与读者的口气代闺中少妇剖白内心世界:“一春须有忆人时”。春天过去了,花也凋残了,游蜂也开始酿蜜了,沉香也快燃完了,寂寞地困守金屋的少妇也该是怀人的时候了。结句轻轻点明怀人,如画龙点睛,使全篇皆活了,这是作者用笔妙处。
  唐代诗人刘方平一首《春怨》诗:“纱窗日落渐黄昏,金屋无人见泪痕,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主题、情景都与此词相类似,而比较起来,此词抒情笔触更为细腻,艺术手法多种多样,摇曳多姿,更富于艺术感染力。


相关阅读
1 醉桃源·冬衣初染远山青翻译赏析_醉桃源·冬衣初染远山青原文_作者周邦彦

《醉桃源冬衣初染远山青》作者为宋朝诗人周邦彦。其古诗全文如下: 冬衣初染远山青。双丝云雁绫。夜寒袖湿欲成冰。都缘珠泪零。 情黯黯,闷腾腾。身如秋后蝇。若教随马逐郎行 【查看全文】

2 一落索·眉共春山争秀翻译赏析_一落索·眉共春山争秀原文_作者周邦彦

《一落索眉共春山争秀》作者为宋朝诗人周邦彦。其古诗全文如下: 眉共春山争秀。可怜长皱。莫将清泪湿花枝,恐花也、如人瘦。 清润玉箫闲久。知音稀有,欲知日日倚阑愁,但问 【查看全文】

3 渡江云·晴岚低楚甸翻译赏析_渡江云·晴岚低楚甸原文_作者周邦彦

《渡江云晴岚低楚甸》作者为宋朝诗人周邦彦。其古诗全文如下: 晴岚低楚甸,暖回雁翼,阵势起平沙。骤惊春在眼,借问何时,委曲到山家。涂香晕色,盛粉饰、争作妍华。千万丝、 【查看全文】

4 周邦彦:六丑

《 六丑 》 周邦彦 正单衣试酒,怅客里光阴虚掷。 愿春暂留,春归如过翼, 一去无迹。 为问家何在? 夜来风雨,葬楚宫倾国。 钗钿坠处遗香泽,乱点桃蹊, 轻翻柳陌。 多情为谁追 【查看全文】

5 周邦彦:西河·金陵怀古

《 西河金陵怀古 》 周邦彦 佳丽地, 南朝盛事谁记? 山围故国绕清江, 髻鬟对起。 怒涛寂寞打孤城, 风樯遥度天际。 断崖树、犹倒倚, 莫愁艇子谁系? 空余旧迹郁苍苍, 雾沉半垒 【查看全文】

6 苏幕遮·燎沉香消溽暑翻译赏析_苏幕遮·燎沉香消溽暑原文_作者周邦彦

《苏幕遮燎沉香消溽暑》作者为宋朝文学家周邦彦。古诗词全文如下: 燎沉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