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全椒山中道士》出自唐诗三百首全集,其作者为唐朝文学家韦应物。古诗全文如下:
今朝郡斋冷,忽念山中客。
涧底束荆薪,归来煮白石。
欲恃一瓢酒,远慰风雨夕。
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
【前言】
《寄全椒山中道士》是唐代诗人韦应物的作品。此诗抒写秋风秋雨之夕,诗人怀念山中的一位道士,想携酒去安慰老友又无从寻觅的惆怅之情,寄托了诗人深挚的情愫和淡远的情趣。全诗语言简洁,平淡无奇,然感情跳荡反复,形象鲜明自然,情味幽远。尤其是“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二句,堪称诗中绝唱。
【翻译】
今天郡斋里很冷,忽然想起山中隐居的人。你一定在涧底打柴,回来以后煮些清苦的饭菜。想带着一瓢酒去看你,让你在风雨夜里得到些安慰。可是秋叶落满空山,什么地方能找到你的行迹。
【鉴赏】
这首诗,看来像是一片萧疏淡远的景,启人想象的却是表面平淡而实则深挚的情。在萧疏中见出空阔,在平淡中见出深挚。这样的用笔,就使人有“一片神行”的感觉,也就是形象思维的巧妙运用。题目叫《寄全椒山中道士》。既然是“寄”,自然会吐露对山中道士的忆念之情。但忆念只是一层,还有更深的一层,需要读者细心领略。
诗的关键在于那个“冷”字。全诗所透露的也正是在这个“冷”字上。首句既是写出郡斋气候的冷,更是写出诗人心头的冷。然后,诗人由于这两种冷而忽然想起山中的道士。山中的道士在这寒冷气候中到涧底去打柴,打柴回来却是“煮白石”。葛洪《神仙传》说有个白石先生,“尝煮白石为粮,因就白石山居。”还有道家修炼,要服食“石英”。那么“山中客”是谁就很清楚了。
道士在山中艰苦修炼,诗人怀念老友,想送一瓢酒去,好让他在这秋风冷雨之夜,得到一点友情的安慰。然而诗人进一层想,他们都是逢山住山、见水止水的人,今天也许在这块石岩边安顿,明天恐怕又迁到别一处什么洞穴安身了。何况秋天来了,满山落叶,连路也不容易找,走过的脚迹自然也给落叶掩没了,因而也不知去何处找对方。
诗虽淡淡写来,却使读者能感到诗人情感上的种种跳荡与反复。开头,是由于郡斋的冷而想到山中的道士,再想到送酒去安慰他,终于又觉得找不着他而无可奈何;而诗人自己心中的寂寞之情,也终于无从消解。
诗人描写这些复杂的感情,都是通过感情和形象的配合来表现的。“郡斋冷”两句抒写,可以看到诗人在郡斋中的寂寞。“束荆薪”、“煮白石”是一种形象,这里面有山中道人的种种活动。“欲持”和“远慰”又是一种感情抒写。“落叶空山”却是另一种形象了,是秋气萧森、满山落叶、全无人迹的深山。这些形象和情感串连起来,便构成了情韵深长的意境,很耐人寻味。
相关阅读
1 九日登望仙台呈刘明府容翻译赏析-崔曙
《九日登望仙台呈刘明府》出自唐诗三百首全集,其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崔曙。其古诗全文如下: 汉文皇帝有高台,此日登临曙色开。 三晋云山皆北向,二陵风雨自东来。 关门令尹谁能 【查看全文】
2 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翻译赏析_作者崔颢《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出自唐诗三百首全集,其作者是唐朝文学家崔颢。其诗文如下: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 【查看全文】
3 近试上张水部翻译赏析_近试上张水部原文_作者朱庆余《近试上张水部》出自唐诗三百首全集,其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朱庆余。古诗全文如下: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前言】 《近试上张水 【查看全文】
4 隋宫·紫泉宫殿锁烟霞翻译赏析_隋宫·紫泉宫殿锁烟霞原文_作者李商隐《隋宫紫泉宫殿锁烟霞》出自唐诗三百首全集,其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李商隐。古诗全文如下: 紫泉宫殿锁烟霞,欲取芜城作帝家。 玉玺不缘归日角,锦帆应是到天涯。 于今腐草无萤火 【查看全文】
5 蜀相·丞相祠堂何处寻原文_蜀相·丞相祠堂何处寻翻译赏析_作者杜甫《蜀相丞相祠堂何处寻》出自唐诗三百首全集,其作者是唐朝文学家杜甫。其全文古诗如下: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 【查看全文】
6 登幽州台歌原文_登幽州台歌翻译赏析_作者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出自唐诗三百首全集,其作者是唐朝文学家陈子昂。其古诗全文如下: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前言】 《登幽州台歌》是唐代诗人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