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怀古迹·摇落深知宋玉悲翻译赏析_作者杜甫

《咏怀古迹·摇落深知宋玉悲》出自唐诗三百首全集,其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杜甫。古诗全文如下:
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
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
江山故宅空文藻,云雨荒台岂梦思。
最是楚宫俱泯灭,舟人指点到今疑。
【前言】
《咏怀古迹五首·其二》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于唐代宗大历元年(766年)在夔州(治今重庆奉节)写成的组诗。这五首诗分别吟咏了庾信、宋玉、王昭君、刘备、诸葛亮等人在三峡一带留下的古迹,赞颂了五位历史人物的文章学问、心性品德、伟绩功勋,并对这些历史人物凄凉的身世、壮志未酬的人生表示了深切的同情,并寄寓了自己仕途失意、颠沛流离的身世之感,抒发了自身的理想、感慨和悲哀。组诗语言凝练,气势浑厚,意境深远。


【注释】
[1]摇落:宋玉《九辩》首句:“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宋玉:战国辞赋家,楚鄢(今湖北宜城市)人。其作品首开悲秋主题。《九辩》抒发的“贫士失职而志不平”,与杜甫的情怀相同,故借此起兴。
[2]风流儒雅:出自庾信《枯树赋》,形容东晋名士兼志士殷仲文的成语,借指宋玉的文采和学问,强调他是一位政治上有抱负的人士。亦吾师:王逸说:“宋玉者,屈原弟子也。闵惜其师忠而被逐,故作《九辩》以述其志。”这里借以表示杜甫自己也可算作师承宋玉,二人遭际亦相同。..
[3]萧条句:意谓自己虽与宋玉隔开几代,政治上不得志、萧条之感却是相同。因之而怅然落泪。
[4]故宅:江陵、宜城、有宋玉故宅。空文藻:枉留文采。意为大好江山保存有宋玉故宅,人们只欣赏他的文采,却不了解他的志向抱负和创作的精神,这不符合宋玉的意愿,与后世也无补,宋玉的文辞是白写了。沉痛之语!
[5]云雨句:宋玉曾作《高唐赋》,述楚王游高唐(楚台观名),梦见一妇人,自称巫山之女,王因幸之,去而辞曰:“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岨,旦为行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阳台:山名,在四川巫山县。《高唐赋》中楚王梦神女处。岂梦思:意谓宋玉作《高唐赋》,难道只是说梦,并无讽谏之意?
[6]最是两句:意谓最感慨的是,楚宫今已泯灭,因后世一直流传这个故事,至今船只经过时,舟人还带疑似的口吻指点着这些古迹。泯灭:消失。到今疑:至今弄不清楚。意谓最令人痛心的是,楚宫今已泯灭,人们谁还会关心千年前的楚国的兴亡,更不会理解宋玉写《高唐赋》的良苦用心,至今船只经过巫峡时,舟人只会津津有味的谈论楚王与巫山神女相会的故事,带着疑似的口吻指点这些古迹。

【翻译】
落叶飘零是深知宋玉的悲哀,他的风流儒雅堪当我的老师。怅望千秋往事洒下同情泪水,身世同样凄凉可惜生不同时。江山依旧故宅犹在空留文藻,云雨荒台难道真是荒唐梦思。最可叹楚王宫殿早荡然无存,驾船人还指点遗迹让人生疑。
【赏析】
这第二首是推崇宋玉的诗。诗的前半感慨宋玉生前怀才不遇,后半则为其生后所不平。诗是作者亲临实地凭吊后写成的,因而体会深切,议论精辟,发人深省。诗中的草木摇落,景物萧条,江山云雨,故宅荒台,舟人指点的情景,都是诗人触景生情,所抒发出来的感慨。它把历史陈迹和诗人哀伤交融在一起,深刻地表现了主题。全诗铸词溶典,精警切实。有人认为,杜甫之“怀宋玉,所以悼屈原;悼屈原者,所以自悼也。”这种说法自有见地。


相关阅读
1 古诗游子吟·慈母手中线的意思_游子吟·慈母手中线原文_作者孟郊

《游子吟慈母手中线》出自唐诗三百首全集,其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孟郊。其全文古诗如下: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前言】 【查看全文】

2 江乡故人偶集客舍原文_江乡故人偶集客舍翻译赏析_作者戴叔伦

《江乡故人偶集客舍》出自唐诗三百首全集,其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戴叔伦。古诗全文如下: 天秋月又满,城阙夜千重。 还作江南会,翻疑梦里逢。 风枝惊暗鹊,露草覆寒虫。 羁旅长堪 【查看全文】

3 登鹳雀楼翻译赏析_作者王之涣

《登鹳雀楼》出自唐诗三百首全集,其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王之涣。其古诗全文如下: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前言】 《登鹳雀楼》是盛唐诗人王之涣的 【查看全文】

4 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原文_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翻译赏析_作者孟浩然

《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出自唐诗三百首全集,其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孟浩然。古诗全文如下: 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 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 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游。 还将两 【查看全文】

5 无题二首其二翻译赏析_无题二首其二原文_作者李商隐

《无题二首其二》出自唐诗三百首全集,其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李商隐。其古诗全文如下: 重帷深下莫愁堂,卧后清宵细细长。 神女生涯原是梦,小姑居处本无郎。 风波不信菱枝弱,月 【查看全文】

6 同从弟南斋玩月忆山阴崔少府原文_同从弟南斋玩月忆山阴崔少府翻译赏析_作者王昌龄

《同从弟南斋玩月忆山阴崔少府》出自唐诗三百首全集,其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王昌龄。古诗全文如下: 高卧南斋时,开帷月初吐。 清辉淡水木,演漾在窗户。 苒苒几盈虚,澄澄变今古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