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西太一宫壁二首阅读答案

发布时间: 2019-01-17
题西太一宫壁二首①
王安石
(其一) 
柳叶鸣蜩绿暗,荷花落日红酣。
三十六陂②春水,白头想见江南。
(其二)
三十年前此路,父兄持③我东西。
今日重来白首,欲寻陈迹都迷。
【注】①这两首诗是王安石重游西太一宫时即兴吟成,题写在墙壁上。此次重游距初游之时已经三十二年。西太一宫:在北宋首都卞京(今河南开封市)。②陂(bēi):池塘。③持:携带。
1.在第一首前两句中,诗人笔下的夏景色彩浓艳,境界甚美。试举例分析。(5分)
2.两首诗都提到了“白头”“白首”。试分析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6分)

参考答案
1.前两句写“柳叶”“鸣蜩”“荷花”“落日”。“绿暗”“红酣”,明暗相衬,红绿相映;鸣蝉隐绿柳,不见其形,只闻其声,视听结合浑然一体;落日映荷花,如美人醉酒,娇媚动人。柳高荷低,色彩绚丽,境界甚美。
2.慨叹岁月流逝:诗人隔了三十二年重游西太一宫,此时已是白发满头,亲人已不在身边,诗人感慨岁月流逝之快。(3分)抒发对亲人思念:既有对当年与父兄同游之乐的无限眷恋,又有对亲人的思念之情。(3分)

参考译文
其一:
柳叶与鸣叫的蝉显出暗绿的颜色,落日的红光映在荷塘上,使那一池红莲更加红艳夺目。望见了池塘中的春水,让已经白头的我回想起了江南。
其二:
三十多年前父亲兄长带我来到这里,牵着我的手,从东走到西,从西走到东。今天故地重游而头发早已花白,想寻找从前见过的景色不禁令人迷茫。

创作背景
这组诗是北宋神宗熙宁元年(1068)诗人到京城后重游西太一宫时即兴吟成,题写在墙壁上的作品,即所谓题壁诗。景祐三年(1036年)王安石随其父王益来到汴京,曾游西太一宫,当时是十六岁的青年,满怀壮志豪情。次年,其父任江宁府(今江苏南京)通判,他也跟到江宁。王安石十八岁时,王益去世,葬于江宁,亲属也就在江宁安了家。嘉祐六年(1061年),王安石任知制诰,其母吴氏死于任所,他又扶柩回江宁居丧。熙宁元年(1068年),王安石奉宋神宗之召入汴京,准备变法,重游西太一宫。此时距初游之时已经三十二年了,王安石也已经四十八岁,快到了五十而知天命的年龄。在这初游与重游的漫长岁月里,父母双亡,家庭变故,国事难为,自己在事业上也还没有做出什么成绩,触景生情,感触很深,写下这两首诗。

简析
《题西太一宫壁二首》是宋代文学家王安石的组诗作品。这组诗是王安石重游西太一宫时即兴吟成,题写在墙上。两首诗都蕴含了落叶归根之意,亦兼有韶华易逝的慨叹和日暮乡关的愁绪。第一首诗由眼前的夏日美景联想起江南故乡的风光,抒发了对故乡、亲人的思念,写得情景交融,浑然天成;第二首诗回忆初游西太一宫的情景,表现了对当年父兄同游之乐的无限眷恋之情,以叙述方式通过今昔对比来传达诗意,具有动人的意味。


相关阅读
1 众人阅读答案-王安石,众人纷纷何足竞,是非吾喜非吾病

众人 王安石 众人纷纷何足竞,是非吾喜非吾病。 颂声交作莽。岂贤,四国流言旦。犹圣。 唯圣人能轻重人,不能铼两为千钧。 乃知轻重不在彼,要之美恶由吾身。 [注释]莽:王莽,汉 【查看全文】

2 春夜阅读答案-王安石,金炉香烬漏声残,翦翦轻风阵阵寒

春夜 王安石 金炉香烬漏声残,翦翦轻风阵阵寒。 春色恼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栏杆。 注 漏:古代计时用的漏壶。 翦翦:形容初春的寒风削面,尖刻刺骨。 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 【查看全文】

3 思王逢原三首(其一)阅读答案-王安石,布衣阡陌动成群,卓荦高才独见君

思王逢原三首(其一) (宋)王安石 布衣阡陌动成群,卓荦高才独见君。 杞梓豫章蟠绝壑,骐翳騕袤跨浮云。 行藏已许终身共,生死那知半路分。 便恐世间无妙质,鼻端从此罢挥斤。 【查看全文】

4 桂枝香·金陵怀古阅读答案-王安石,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

桂枝香金陵怀古 王安石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征帆去棹斜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 【查看全文】

5 本朝百年无事札子翻译赏析_本朝百年无事札子原文_作者王安石

《本朝百年无事札子》作者为宋朝诗人王安石。其古诗全文如下: 【前言】 《本朝百年无事札子》是北宋王安石所作奏议。全文以扬为抑,褒中有贬,在探究北宋立国以来百余年间太 【查看全文】

6 诉衷情·练巾藜杖白云间翻译赏析_诉衷情·练巾藜杖白云间原文_作者王安石

《诉衷情练巾藜杖白云间》作者为宋朝诗人王安石。其古诗全文如下: 练巾藜杖白云间。有兴即跻攀。追思往昔如梦,华毂也曾丹。 尘自扰,性长闲。更无还。达如周召,究似丘轲,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