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
言入黄花川,每逐青溪水。
随山将万转,趣途无百里。
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
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苇。
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
请留盘石上,垂钓将已矣。
(1)前人曾点评说“喧”“静”二字俱极深妙,请具体说说这两个字的深妙之处。(3分)
(2)这首诗透露出诗人怎样的情感?最后四句是怎样表现这种情感的?(3分)
参考答案
(1)“喧”字写出了溪水流经山间乱石中时水流湍急的状态,造成了强烈的声感,是以声衬静。“静”字写出了松林的茂密、安谧。这一联中一动一静,声色相通,表现了环境的清幽宁静,极富意境美。(3分)
(2)诗歌表现了作者淡泊恬静、闲逸超脱的情感。“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诗人借青溪来为自己写照,以清川的淡泊来印证自己的夙愿,心境、物境在这里融合为一。“请留盘石上,垂钓将已矣。”诗人暗用了东汉严子陵垂钓富春江的典故,表明自己的归隐之意。(3分)
二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诗开头四句对青溪作总的介绍后,顺流而下,描绘了溪水一幅幅各具特色的画面。
B. 第五、六句写青溪在山间乱石中穿过,溪声潺潺;流经松林中的平地,水色幽静。
C. 第七、八句中“漾漾”绘水静貌,“澄澄”状水动貌,既沉静,又喧闹,一静一动,极为传神。
D. 诗人有意借青溪来为自己写照,以清川的淡泊来印证自己的素愿,心境、物境在这里已融 合为一了。
15. 前人曾评“王右丞如秋水芙蕖,倚风自笑”,本诗的语言风格有什么特色?请结合全诗简要分 析。(6 分)

参考译文
走进黄花川,我每每追随青溪的流水。
旅程还不到百里之遥,溪水随着山路万转千回。
它流过山间的乱石,发出喧响轰鸣,流经幽深的松林,又带着林间青色的宁静。
菱角和荇菜荡漾在水上,澄净中央岸的芦苇倒映。
我的心向来淡泊闲静,何况面对着淡泊如我的青溪。
从此留在这巨石之上吧,我将以垂钓来度我的余生。
简析
首诗借颂扬名不见经传的青溪,来印证自己的素愿。以青溪之淡泊,喻自身之素愿安闲。全诗自然清淡素雅,写景抒情皆轻轻松松,然而韵味却隽永醇厚。诗人笔下的青溪是喧闹与沉郁的统一,活泼与安祥的揉合,幽深与素静的融和。吟来令人羡慕向往。
这首诗,自然、清淡、素雅,写景抒情均不刻意为之,表面上看似不着力,而读来韵味隽永醇厚,平淡而有思致。前人评“王右丞如秋水芙蕖,倚风自笑”,是最恰当不过的。
相关阅读
1 夷门歌阅读答案-王维,七雄雄雌犹未分,攻城杀将何纷纷
夷门歌 王维 七雄雄雌犹未分,攻城杀将何纷纷。 秦兵益围邯郸急,魏王不救平原君。 公子为嬴停驷马,执辔愈恭意愈下。 亥为屠肆鼓刀人,嬴乃夷门抱关者。 非但慷慨献良谋,意气 【查看全文】
2 送殷四葬翻译赏析_送殷四葬原文_作者王维《送殷四葬》作者为唐朝诗人王维。其古诗全文如下: 送君返葬石楼山,松柏苍苍宾驭还。 埋骨白云长已矣,空馀流水向人间。 【查看全文】
3 《终南山·太乙近天都》阅读答案-王维终南山 王维 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 白云回望台,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注】太乙:终南山主峰。天都:天帝所居之处,此指长安 【查看全文】
4 齐州送祖三阅读答案-王维,相逢方一笑,相送还成泣齐州送祖三⑴ 王维 相逢方一笑,相送还成泣。 祖帐⑵已伤离,荒城复愁入。 天寒远山净,日暮长河急。 解缆君已遥,望君犹伫立。 注释⑴祖三:即祖咏,唐代诗人。洛阳人,与王维 【查看全文】
5 送丘为落第归江东阅读答案-王维,怜君不得意,况复柳条春送丘为落第归江东 (唐)王维 怜君不得意,况复柳条春。 为客黄金尽,还家白发新。 五湖三亩宅,万里一归人。 知祢不能荐①,羞为献纳臣②。 【注】①祢,即祢衡,有才辩,孔融 【查看全文】
6 愚公谷三首翻译赏析_愚公谷三首原文_作者王维《愚公谷三首》作者为唐朝诗人王维。其古诗全文如下: 愚谷与谁去,唯将黎子同。 非须一处住,不那两心空。 宁问春将夏,谁论西复东。 不知吾与子,若个是愚公。 吾家愚谷里,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