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游南亭》作者为唐朝文学家韦应物。其古诗全文如下:
川明气已变,岩寒云尚拥。
南亭草心绿,春塘泉脉动。
景煦听禽响,雨余看柳重。
逍遥池馆华,益愧专城宠。
【前言】
《春游南亭》是唐代著名诗人韦应物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这首诗描绘春游之乐,并表达了作为一个地方官吏治世利民应有的责任感。
【注释】
①亭:设在路边供行人停留食宿的处所。
②拥:抱,抱持。
③泉脉:地层中伏流的泉水。因其类似人体的脉络,故称“泉脉”。
④景:日光。煦:读xù。
⑤重:读chóng。
⑥“逍遥”一句:轻松自在地饱览物华。
⑦专城:指主宰一城的州牧、太守等地方长官,此指诗人自己,时任刺史。
【翻译】
川谷里明亮起来气候已变暖,山岩上还笼罩着云彩依然寒冷。南亭的枯草心儿里萌发出新芽,早春的溪塘里泉水已潺潺流动。阳光温暖听着鸣禽的啼唱,刚下过雨看到柳枝显得沉重。在华美富丽的池馆中悠闲自得,只得到州官一人的宠爱更感到惭愧。
【鉴赏】
南亭,指滁州之南亭。首二句从广处着笔,写滁州之地的大季候。“川明气已变,岩寒云尚拥。”山川明媚,初春的风已渐渐由寒变暖;山岩尽管不是很寒凉,但微微的山岚云气却从山涧悄悄拥动。这两句对初春的季候把握得很准确,写得很实在。尤如初春的风拂面而来,虽然还有些寒凉,但又夹杂了一些温馨之气。“寒”、“拥”相配,把季节的氛围表现得意尽神足。
诗人漫步南亭,见春草已长出细细的嫩尖,农夫们也开始了理渠春灌,于是诗人吟出“南亭草心绿,春塘泉脉动。”通过“草心绿”、“泉脉动”这两个极其微小的细节描写,不但生动地表现了春临大地的特有征候,而且也传达出一年之始的蓬勃气象;从“草心绿”使人想到很快就会绿满山川,眼看即将柳暗花明。从“泉脉动”使人想到,很快就会渠水流、麦苗青、菜花黄,田野一片禾黍香。再加上“南亭”“春塘”之景的点缀,这画面就更加清丽明媚了。
春色明媚,春雨后的景色尤为动人。“景煦所禽响,雨余看柳重。”春雨过后,阳光和煦,空气清新,因而林间的鸟儿格外欢畅。不说“鸟鸣”,而说“禽响”,既写出了各种鸟声的此起彼伏,又写出了它们的欢翔跳跃;雨后之树,郁郁葱葱。“看柳重”三字,传神地写出了春雨过后杨柳的独有风姿。
诗的最后,是写春游南亭的总体感受:“逍遥池馆华,益愧专城宠。”“逍遥”即乐逍遥,指春游的心情愉悦。“专城”,即专城居;古代称州牧太守等地方官为一城之主。两句的意思是:春游南亭,万物复苏,景色煦和,禽鸟欢鸣,池馆华丽,令人赏心悦目,逍遥自在;然而,面对如此醉人风光,我这个得“专城”之宠的太守(唐称刺史),就更加惭愧自己为这里的黎民做出的政绩太少了,少得令人惭愧。
这首游记诗,写得简洁明快,情真意切。“拥”、“动”、“重”、“宠”诸韵脚字,都下得准确、生动,意韵完美,从而被前人视为此诗的主要特色。沈德潜说:“人知作诗在句中炼字,而不知炼在韵脚。
相关阅读
1 赋得沙际路送从叔象翻译赏析_赋得沙际路送从叔象原文_作者韦应物
《赋得沙际路送从叔象》作者为唐朝文学家韦应物。其古诗全文如下: 独树沙边人迹稀,欲行愁远暮钟时。 野泉几处侵应尽,不遇山僧知问谁。 【前言】 《赋得沙际路送从叔象》是唐 【查看全文】
2 夏冰歌·出自玄泉杳杳之深井翻译赏析_夏冰歌·出自玄泉杳杳之深井原文_作者韦应物《夏冰歌出自玄泉杳杳之深井》作者为唐朝诗人韦应物。其古诗全文如下: 出自玄泉杳杳之深井,汲在朱明赫赫之炎辰。 九天含露未销铄,阊阖初开赐贵人。 碎如坠琼方截璐,粉壁生 【查看全文】
3 调笑令·河汉翻译赏析_调笑令·河汉原文_作者韦应物《调笑令河汉》作者为唐朝诗人韦应物。其古诗全文如下: 河汉,河汉,晓挂秋城漫漫。愁人起望相思,塞北江南别离。离别,离别,河汉虽同路绝。 【赏析】 这首词在写法上,层层 【查看全文】
4 自巩洛舟行入黄河即事寄府县僚友翻译赏析_自巩洛舟行入黄河即事寄府县僚友原文_作者韦应物《自巩洛舟行入黄河即事寄府县僚友》作者为唐朝文学家韦应物。其古诗全文如下: 夹水苍山路向东,东南山豁大河通。 寒树依微远天外,夕阳明灭乱流中。 孤村几岁临伊岸,一雁初 【查看全文】
5 游开元精舍翻译赏析_游开元精舍原文_作者韦应物《游开元精舍》作者为唐朝诗人韦应物。其古诗全文如下: 夏衣始轻体,游步爱僧居。 果园新雨后,香台照日初。 绿阴生昼静,孤花表春馀。 符竹方为累,形迹一来疏。 【翻译】 初 【查看全文】
6 秋斋独宿原文_秋斋独宿翻译赏析_作者韦应物《秋斋独宿》作者为唐朝文学家韦应物。其古诗全文如下: 山月皎如烛,霜风时动竹。 夜半鸟惊栖,窗间人独宿。 【赏析】 《秋斋独宿》紧扣秋和独宿展开诗意。开篇即从写月光入笔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