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寺夜读》阅读答案与翻译-宋濂《王冕传》

发布时间: 2023-06-10
僧寺夜读
【原文】
王冕者,诸暨(1)人。七八岁时,父命牧(2)牛陇上,窃(3)入学舍,听诸(4)生诵书;听已,辄(5)默记。暮归,忘其牛,或牵牛来责蹊(6)。父怒挞(7)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8)如此(9),曷(10)不听其所为?”冕因去(11),依僧寺以居。夜潜(12)出,坐佛膝上,执策(13)映长明灯(14)读之,琅琅达旦(15)。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16);冕小儿,恬(17)若不见。安阳(18)韩性闻而异之,录为弟子,学遂为通儒。性卒,门人事冕如事性。
时冕父已卒,即迎母入越城就养.久之,母思还故里,冕买白牛架母车,自被古冠服随车后。乡里儿竟遮道讪笑,冕亦笑。
(选自明·宋濂《王冕传》)

【注释】
(1)诸暨:县名,今属浙江省(2)牧:放牧牲畜(3)窃:偷偷地(4)诸:许多(5)辄:总是(常常)、就(6) 蹊田:践踏田地,指踩坏了庄稼(7)挞:用鞭子、棍子等打人(8) 痴:此指入迷(9)如此:这样(10)曷:通“何”,为什么 听:听任(11)去:离开(12)潜:暗暗地、悄悄地走(13)执策:策通“册”,拿着书(14)长明灯:佛像前昼夜不熄的灯(15)达旦:到早晨,到天亮(16)狞恶可怖:狰狞凶恶,令人害怕(17)恬:安静的样子(18)安阳:古地名,今河南境内(19) 曰:说,回答


【参考译文】
王冕是诸暨县人。七八岁时,父亲叫他在田埂上放牛,他偷偷地跑进学堂,去听学生念书。听完以后,总是默默地记住。傍晚回家,他把放牧的牛都忘记了。有人牵着王冕家的牛,来王冕家,责怪无人看管的牛践踏了他家的田地,王冕的父亲大怒,打了王冕一顿。过后,他仍是这样。他的母亲说:“这孩子想读书这样入迷,何不由着他呢?”王冕从此以后就地离开家,寄住在寺庙里。一到夜里,他就偷偷地走出来,坐在佛像的膝盖上,手里拿着书就着佛像前长明灯的灯光诵读,书声琅琅一直读到天亮。佛像多是泥塑的,一个个面目狰狞凶恶,令人害怕。王冕虽是小孩,却神色安然,好像没有看见似的。安阳的韩信听说,觉得他与众不同,将他收作学生,学成了博学多通的儒生.韩信死了以后,韩信的门人对待王冕像对待韩信一样。
当时王冕的父亲已经去世了,于是王冕把自己的母亲迎接到越城抚养。时间长了,母亲想要归还老家,王冕就买牛来架母亲的车,自己亲自穿着古代的衣服跟在车后。乡里的孩子都聚集在道两旁笑,王冕自己也笑。

【阅读训练】
1.解释:
(1)窃:偷偷地    (2)亡:丢失      (3)或:有人      (4)挞:打
3.你认为王冕是个怎样的人?从王冕的故事中你的到了什么启示?
  答:王冕勤奋好学,有孝顺父母。
启示:略(我们青少年要珍惜青春年华;发奋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将来报效祖国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关阅读
1 童趣阅读答案与原文翻译

童趣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 【查看全文】

2 【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乙】司马文王与禅宴阅读答案与翻译

【甲】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 【查看全文】

3 日喻说阅读答案与翻译-苏轼

日喻说 苏轼 生而眇者①不识日,问之有目者,或告之曰:日之状如铜盘。扣盘而得其声,他日闻钟,以为日也。或告之曰:日之光如烛。扪烛而得其形;他日揣籥②,以为日也。日之与 【查看全文】

4 王羲之学书阅读答案与翻译

王羲之学书 晋王羲之,字逸少,旷子也。七岁善书,十二见前代《笔说》于其父枕中,窃而读之。父曰:尔何来窃吾所秘?羲之笑而不答。母曰:尔看用笔法?父见其小,恐不能秘之, 【查看全文】

5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乙】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阅读答案与翻译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列曰:肉食者部,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 【查看全文】

6 谢御史者,吾楚湘乡谢芗泉先生也阅读答案与翻译-《书谢御史》

书谢御史 吴敏树【清】 谢御史者,吾楚湘乡谢芗泉先生也。当乾隆末,①宰相和珅用事,权焰张。有宠奴常乘和车以出,人避之,莫敢诘。先生为御史,巡城遇之,怒,命卒曵下奴,笞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