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齐太仓令淳于公有罪当刑,诏逮狱徙系长安。太仓公无男,有女五人。太仓公将行会逮,骂其女曰:“生子不生男,有缓急非有益也!”其少女缇萦自伤泣,乃随其父至长安,上书曰:“妾父为吏,齐中皆称其廉平,今坐法当刑。妾伤夫死者不可复生刑者不可复属虽复欲改过自新其道无由也。妾愿没入为官婢,赎父刑罪,使得自新。”书奏天子,天子怜悲其意,乃下诏曰:“盖闻有虞氏之时,画衣冠异章服以为僇③,而民不犯。何则?至治也。今法有肉刑三,而奸不止,其咎安在?非乃朕德薄而教不明欤?吾甚自愧。故夫驯道不纯而愚民陷焉。诗曰‘恺悌君子,民之父母’。今人有过,教未施而刑加焉,或欲改行为善而道毋由也。朕甚怜之。夫刑至断支体,刻肌肤,终身不息,何其楚痛而不德也,岂称为民父母之意哉!”遂除肉刑。
【注释】①皇帝:指孝文帝刘恒。②诸吕:指吕后的一些亲信。③僇(lù):侮辱,羞辱。
1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右丞相平徙为左丞相 徙:调职 B.诏逮狱徙系长安 系:关联
C.有缓急非有益也 缓急:紧要关头 D.今人有过 过:过失
1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妾伤夫死者不可复生刑者不可复属虽复欲改过自新其道无由也
A.妾伤夫死者不可/复生刑者不可/复属虽复欲改过/自新其道无由也
B.妾伤夫死者不可复/生刑者不可复/属虽复/欲改过自新/其道无由也
C.妾伤夫死者不可复生/刑者不可复属/虽复欲改过自新/其道无由也
D.妾伤夫死者/不可复生刑者/不可复属虽复/欲改过自新其道/无由也
13.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孝文帝将从前诸吕所侵占的齐、楚等国的故地,都归还给了各国。
B.缇萦为父请求,希望能让父亲被收入官府为奴,有机会改正过错。
C.孝文帝认为只需让罪犯感到耻辱,就足够让所有吏民引以为戒了。
D.缇萦的孝心和胆识得到了孝文帝的怜悯,最终废除了残酷的肉刑。
14.请将文言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或欲改行为善而道毋由也。
答
11.B(系:拘囚)(3分)
12.C(3分)
13.B (缇萦希望自己被收入官府做奴隶,赎父亲的刑罪,使父亲能有机会改过自新。)
14.共6分,“或”“行”“道”“毋”各1分,整体句意正确2分。
有的人(即使)他们想改正行为(品行、德行)、做好的事情,也都没有办法实现了(没有一点办法了或无路可走了)。
相关阅读
1 守株待兔阅读答案与原文翻译
守株待兔 原文 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 出自《韩非 【查看全文】
2 太祖微行至田舍,见一村翁阅读答案与翻译太祖微行至田舍,见一村翁,问其生庚。翁告之某年月日时,皆同上。太祖曰:尔有子乎?答曰:否。有田产乎?曰:否。然则何以自给?日:吾恃养蜂耳。曰:尔蜂几何?曰:十五桶 【查看全文】
3 (甲)景春曰:公孙衍、张仪(乙)孔子谓颜回曰阅读答案与译文(甲)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子未学礼乎? 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 【查看全文】
4 黄子履庄,少聪颖阅读答案与翻译黄子履庄①,少聪颖,读书不数过,即能背诵。尤喜出新意,作诸技巧。七八岁时。尝背塾师,暗窃匠氏刀锥,凿木人长寸许,置案上能自行走,手足皆自动,观者异以为神。所制亦多 【查看全文】
5 欧阳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阅读答案与翻译欧阳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自幼所作诗赋 【查看全文】
6 管仲曰: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阅读答案与原文翻译管仲曰: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