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州于令仪者,市井①人也,长厚不忤物,晚年家颇富裕。一夕,盗入其家,诸子禽之,乃邻舍人子也。令仪曰:“汝素寡悔②,何苦而为盗耶?”曰:“迫于贫耳!”问其所欲,曰:“得十千足以衣食。”于令仪如其所言与之。既去,复呼之,盗大恐。谓曰:“尔贫甚,夜负十千③以归,恐为人所诘。留之,至明使去。”盗大感惭,卒为良民。
(摘自《渑水燕谈录》)
【注】
①市井:指做生意。
②寡悔:很少做对不起自己的事。
③十千:指十贯铜钱。
【试题】
1.下列各句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诸子禽之 禽:通“擒”,抓获
B.汝素寡悔 素:一向,平时
C.问其所欲 欲:欲望
D.卒为良民 卒:最终
2.请将文中画线句子“尔贫甚,夜负十千以归,恐为人所诘”,“盗大感愧,卒为良民。"翻译成现代汉语。
3.请简要概括于令仪的性格特点。
【答案】
1.C
2.你十分贫穷,晚上背着十贯铜钱回家,我担心你被人盘问。
盗贼感到十分惭愧,最后成为良民。
3.善良、宽容、不损人利己,教人有方、宽厚大方、处处为别人着想。
【译文】
于令仪是曹州(今山东菏泽)人,是个市场中的小摊贩业者;他为人宽厚,很少得罪别人,晚年时的家道颇为富足。有天晚上,一名小偷侵入他家中行窃,结果被他的几个儿子逮住了,发现原来是邻居的小孩。于令仪问他说:“你平常很少犯过错,何苦今天做贼呢?”小偷回答说:“因受贫困所迫的缘故。”于令仪再问他想要什麼东西,小偷说:“能得到十千钱,便足令衣食无忧了。”于令仪听后就如数给了他。正在那小偷要出门离去时,于令仪又叫住他,这使得那小偷大为恐惧,但于令仪对他说:“你如此的贫困,晚上带著十千钱回去,恐怕会引起巡逻人员的盘查。”于是将小偷留下,天亮后才让他离去。那小偷深感惭愧,后来终于成了良民。
【简评】
在《于令仪不责盗》这个故事中,于令仪通过自己的言行来教诲周围的人,并且用宽厚的心去感化别人,甚至是盗贼。文章揭示的现实意义是,对于别人不能因一件事而下判断性的结论,要分析事件的原因,要有原谅和向善的心,这样才能赢得他人的尊敬。
启示:教育别人要讲究方法,要用宽大的胸怀挽救失足者。
相关阅读
1 [甲]余幼时即嗜学[乙] 初,权谓吕蒙曰阅读答案与翻译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 【查看全文】
2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乙】吏部尚书唐俭与太宗棋阅读答案与翻译【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 【查看全文】
3 王大将军起事,丞相兄弟诣阙谢阅读答案与翻译王大将军起事①,丞相兄弟诣阙谢,周侯深忧。诸王始入,甚有忧色。丞相呼周侯曰:百口委②卿。周侯直过不应。既入,苦相存活。既释,周大说,饮酒。及出,诸王故在门。周曰: 【查看全文】
4 湖心亭看雪阅读答案与解析湖心亭看雪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 【查看全文】
5 《咏雪》《陈太丘与友期》阅读答案解析与翻译【甲】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 【查看全文】
6 《陋室铭》《王欢守志》阅读答案与翻译(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