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
上谓太子少师萧瑀曰:“朕少好弓矢,得良弓十数,自谓无以加,近以示弓工,乃曰:皆非良才。朕问其故,工曰:木心不直则脉理皆邪弓虽劲而发矢不直。朕始悟向者辨之未精也。朕以弓矢定四方,识之犹未能尽,况天下之务,其能遍知乎!”乃令京官五品以上更宿中书内省,数延见, 问以民间疾苦,政事得失。
14. 下列加点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的是( )
A. 上谓.太子少师萧瑀曰|权谓.吕蒙曰
B. 况天下之.务|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C. 朕以.弓矢定四方|自以.为大有所益
D. 乃.令京官五品以上更宿中书内省|乃.悟前狼假寐
15. 用“/”给划线句子断句,限段两处。)
木心不直则脉理皆邪弓虽劲而发矢不直。
16. 翻译下列句子。
数延见,问以民间疾苦。
17. 结合文本内容,说说唐太宗是一位怎样的君王。
【参考答案】
14. A
15. 木心不直|则脉理皆邪|虽劲而发矢不直。
16. (唐太宗)多次邀请这些官员进见,问他们民间的疾苦
17. 唐太宗是一位关心民间疾苦;善于治理国家;善于自省;善于纳谏的君主。
(需要结合文本分析,至少需要回答两点)
【解析】
14. 试题分析:A项加点词语意义相同。都是“对……说”之意。B前者结构助词“的”,后者用在主谓之间的助词。C前者“凭借”,后者“认为”。D前者“于是”,后者“才”。
15.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中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此题较容易,根据文意即可推断出正确答案:木心不直|则脉理皆邪|虽劲而发矢不直。译为:木心不是直的,那么木头的纹理都不正,即使弓有力但射出的箭也不会直。要注意把相关的几个意思划开。
16. 试题分析: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此题中的“数”“延”“见”等词语的翻译,同时注意一些特殊的文言现象,如词类的活用和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的翻译,如“问以民间疾苦”介宾短语后置句的翻译。还要注意翻译完之后一定要对句子进行必要的整理,使句意通顺。
17. 试题分析:把握好文言文的人物精神品质,概括人物的性格的特点,我们可以分析具体事件,因为事件可以反映人物的品格;分析各种描写,因为通过描写可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如“况天下之务,其能遍知乎”“乃令京官五品以上更宿中书内省,数延见, 问以民间疾苦,政事得失”等句即可分析出、唐太宗是一位善于治理国家、善于自省、善于纳谏的君主。
【翻译】
皇上对教太子读书的官员萧璃说:“我小时候喜好弓箭,拥有好弓十几把,自己觉得没有比这些再好的了,近来把它给造弓的工匠看,工匠却说‘都不是好弓’,我就问他原因.他说:‘木心不是直的,那么木头的纹理都不正,即使弓有力但射出的箭也不会直.’我才想到熟悉的东西也不能分辨出好坏.我靠着弓骑平定四方统一全国,但都不能做到十分了解,况且天下事物,岂能全都知道?”于是命令京中五品以上的官员轮换住在中书省,多次邀请(这些官员)觐见,问他们民间的疾苦,政治上的得与失。
相关阅读
1 创鹜之报阅读答案与翻译
创鹜之报 昔皖南有一农妇,于河边拾薪,微闻禽声,似哀鸣。熟视之,乃鹜也。妇就之,见其两翅血迹斑斑,疑其受创也。妇奉之归,治之旬日,创愈。临去,频频颔之,似谢。月余, 【查看全文】
2 陈元方年十一时阅读答案与翻译陈元方 陈元方年十一时,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者绥①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②其所安,久而益敬。袁公曰:孤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 【查看全文】
3 张岱《湖心亭看雪》袁宏道《满井游记》阅读答案与翻译[甲]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 【查看全文】
4 【甲】鱼,我所欲也【乙】梁惠王曰阅读答案与翻译【甲】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 【查看全文】
5 上与群臣论止盗阅读答案与翻译上与群臣论止盗。或请重法以禁之,上哂之曰: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馀,则自不为盗,安 【查看全文】
6 顾恺之,字长康阅读答案解析与翻译顾恺之,字长康,晋陵无锡人也。父悦之,尚书左丞。恺之博学有才气,尝为 《筝赋》成,谓人曰:吾赋之比嵇康琴,不赏者必以后出相遗,深识者亦当以高奇见贵。 恺之每食甘蔗,恒 【查看全文】